从供给侧改革视角探究钢铁行业成本管理工作

2021-11-29 15:27祖长永
经营者 2021年10期
关键词:钢铁企业价值链供给

祖长永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1999)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钢铁行业虽然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仍存在产销供过于求等问题,在去产能工作上存在较大的难度,部分钢铁企业的实际经营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供给侧改革对于钢铁企业的改革发展意义重大,并且在促进钢铁企业提质增效、扩大有效供给、转型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对钢铁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进行研究。

二、供给侧改革概述

供给侧改革又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对经济结构进行科学调整,保证各项要素实现最优配置,实现经济数量与质量的快速增长。供给侧改革将以人为本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则,旨在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结构做出调整,实现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可以说供给侧改革是我国经济措施的一次进步,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经济发展结构,使经济更多的是依据内部需求实现经济发展。供给侧改革是促进经济结构全面升级、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1],会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能够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稳步提高。

三、供给侧改革下钢铁企业强化成本管理的意义

在钢铁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掌握成本管理信息,企业管理人员能够科学、合理地制定出企业未来的发展策略,从而确保企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确保企业自身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钢铁企业不仅要将工作关键放在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上,还要对影响成本的内外部因素做出细致的分析,找出现存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最终优化成本管理工作,保证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获取更多利润[2]。就成本管理体系而言,我国钢铁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发展进步空间,新时期为钢铁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及新的挑战,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钢铁企业强化成本管理意义重大,强化成本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实现良好发展。

四、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钢铁行业成本管理策略

(一)树立成本效益观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钢铁行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形势,这种情况下,要求钢铁企业转变以往的成本管理理念,不断做出创新,并提高成本管理重视程度,最终形成更具时效性及科学性的成本管理理念。为提供更高质量和高水平的供给,供给方需实现产品的新颖化、个性化,以满足不同需求者的需求,这对资本管理及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钢铁企业应注重减少产品生产成本,将重点放在提高产品市场效益及产品质量上,这种情况下,钢铁企业需要提升企业所有人员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3],更多地从投入产出视角审视成本合理性,从以往以成本节省为重心的成本管理观念转向以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相统筹的成本管理观念。评价成本支出是否合理的标准来自对成本效益的评价。实际工作中,钢铁企业应以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为指导,确定成本管理目标,并按照总目标分解和分配工作,实现全员参与,借助阿米巴、创值团队、机组经理制等多种方式将成本效益观念融入企业文化及日常工作,使企业的每位员工都能认识到企业管理的价值与意义。

(二)构建价值链成本管理体系

钢铁企业需要基于长远角度分析企业成本管理的现存问题及优势,可以通过建立价值链成本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和创新成本管理方法,最终形成良好的战略成本意识,有效发挥出价值链整体优势,使企业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钢铁企业需要弥补以往成本管理中的不足,而不只是将关注点放在降低生产等环节的成本上,要更为注重不同工作的本质经济关系,从而真正实现成本管理目标。

基于企业战略发展,钢铁企业要做好价值链成本管理工作,通过科学、合理地分析成本管理模式下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促进钢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钢铁企业需要提高对各环节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构建全范围的成本管理链条,通过不断完善价值链环节的成本管理工作,形成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在新阶段,钢铁企业通过对企业各战略进行详细分析,能够使各增值环节成本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展。钢铁企业成本管理人员需要详细了解企业价值链及业务流程[4-6],确保成本核算的全面性,并且还要详细分析产生额外成本的原因,找出成本管理的关键,不断规范企业成本核算,基于企业实际创新成本管理方法,发挥出成本管理效果,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三)推进成本精细化管理

钢铁企业往往重资产运行,而边际投资收益率相对较低。增加单批量生产和扩大生产规模摊薄产品成本是我国钢铁行业长期坚持的行之有效的降低产品成本的策略。

在供给侧改革中,为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钢铁企业必然要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对于钢铁企业而言,产品的多样化无疑将在一定周期内增加生产批量,降低单批量生产规模,增加生产切换次数和时间,使企业生产模式从规模化和大批量生产向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生产转变。这一转变必然导致生产控制的复杂化,对企业生产组织、设备稳定、质量控制提出更高要求。

为应对这一变化,钢铁企业需要不断细化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颗粒度向品种、规格、炉、轧批、材料细化,辅以质量成本、切换成本、事故成本等专项成本管理手段,实现产品成本管理精细化。产品成本精细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产品盈利能力精细化,对于企业产品结构优化、生产组织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钢铁企业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在推进成本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钢铁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深入了解企业生产运行的过程及其特征,深入运用作业成本法理论,对成本动因进行充分的分析,找出成本管理的关键,借助智慧制造、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保证企业成本核算信息的及时、合理、准确。

(四)提高对环保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

供给侧改革和环境保护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淘汰落后产能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严格环保监管、淘汰落后产能是加强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为促进能源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保护,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20年,我国粗钢产能突破10亿吨,高炉-转炉长流程工艺仍占主要地位,钢铁行业是我国制造业中的碳排放大户,在低碳转型方面面临较大挑战。

在新时期,调整能源结构成为大势所趋,追求超低排放、节能环保的钢铁企业需要不断改革。因此,钢铁企业需提高对能源环保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摒弃简单追求规模化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应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治理工作,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尽可能地使用污染小的生产设备,并且加强能源回收,基于零容忍原则做好环保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规避风险,防止环保不良事件的出现。以上种种工作的良好开展能够有效降低钢铁企业的成本。从中长期来看,钢铁企业要充分考虑碳交易、碳税等可能存在的潜在成本,要审视工艺流程、生产参数、能源结构,加大低碳冶金等节能减排研发投入,积极进行流程再造和工艺革命,更新设计生产工艺。

五、结语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成为钢铁企业的重点内容,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及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钢铁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采取科学的成本管理措施,如树立成本效益观、构建价值链成本管理体系、推进成本精细化管理、提高对环保成本的重视程度等,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质量。

猜你喜欢
钢铁企业价值链供给
盐城市开展重点钢铁企业全面体检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钢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方式探析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钢铁企业盟员选择问题研究
《价值链重构》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