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内控合规管理有效性探讨

2021-11-29 15:27王晓刚
经营者 2021年10期
关键词:合规商业银行机构

王晓刚

(张家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一、引言

根据深化金融改革的任务以及做好金融工作的总体原则,商业银行需要对照具体的监管政策要求和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目标,总结开展合规管理工作的经验,优化管理机制,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内控合规管理工作质效的提升,为业务稳健经营提供保障。

二、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实行内控合规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一)是直面新时期经济挑战的必然要求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商业银行基层机构是否能够稳定运行与自身是否能够合理规避并化解金融风险息息相关。商业银行在新时期面临着种种挑战,如经济全球化发展、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竞争局势日益险峻等,因此商业银行应更新管理思维,加强内控合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以逐渐适应并直面新的挑战。

(二)是实现健康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经济环境稳中有变,市场监管力度加大,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坚持回归本源,建设一流的内控体系,促进基层机构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客户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1];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银行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完善的内控机制能够有效保障银行各项业务的有序健康开展,为基层机构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避免合规风险易引发其他风险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及其他风险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风险事件的出现均绕不开合规管理的缺陷。商业银行基层机构身处业务一线,如果内控合规管理出现问题,那么就极易引发资金盗用、贷款违约、客户投诉、违法违纪等风险事件,对自己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最终造成巨大损失。

三、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内控合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合规意识上存在误区

内控合规管理的有效性与员工认知有着必然关联。如果仅用“合规意识欠缺”描述基层员工合规意识,就是对员工合规意识的片面理解。入职培训、风险识别、专项治理、合规问责等一系列合规管理活动的开展,其存在一定基本成效。

员工在合规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第一,对合规制度的机械执行,在思想上容易产生麻痹,产生“合规制度束缚工作开展”等错误的认知。第二,合规目标的规避处罚、制度被动执行、合规管理与业务发展融合程度较低,长此以往,员工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采用一些非正常手段制造表面上的“合规”,最终会造成更大的隐患。第三,出现过渡合规的情形,相关人员遇见复杂问题时不但不深入分析研究,而以合规的名义绕道而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对业务拓展和其他工作的开展形成了束缚。以上问题的产生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只归过于员工,管理者更应该予以关注,主动思考[2]。

(二)合规管理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从制度建设方面分析合规管理有效性,发现影响合规体系有效性的原因有以下四点。第一,存在“以制度落实制度,以文件执行文件”的现象。没有开展具有实质性的工作,未能从根本上落实执行有关制度。第二,制度繁多。印发文件、补充通知、会议纪要等多种形式的制度交叉,基层员工学习掌握相关制度需要花费较大精力。第三,部分制度存在可执行性弱的问题。内控制度没有嵌入业务流程,执行成本和监督成本较高。第四,制度健全与否停留在“有无”的层面。员工对业务实际中发现的问题就事论事,缺少全流程的闭环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未能从机制层面进行分析总结。

(三)合规管理专业度有待提升

基层合规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报表、报告、行为的排查和专项治理、问题整改等,既对接属地监管部门,又对接上级银行。银行基层机构不能忽视程序性的工作,要从合规管理工作的职责和目标出发,在确保业务合规的前提下实现业务的稳健发展。在复杂的业务环境中面临激烈的同业竞争时,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的合规管理不应只停留在事务性、表面性的工作上,需增强岗位人员的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内控合规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四、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加强内控合规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内控合规管理制度

除遵循法律、法规、规章、监管政策外,商业银行基层机构还要遵守相关内部合规管理制度,制度是合规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商业银行的内部合规管理制度既包括合规管理方面的工作制度,也包括分布于各类业务、管理制度中的合规性条款。由于行业属性和外部监管的特点,各级银行机构都十分重视合规制度建设。而要让合规管理制度有较好的执行效果,应从以下方面完善相关制度。

第一,实现总行层面的制度统一制定,实施范围要覆盖全行,减少层层制定管理办法、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的情形。制定的制定是一项严谨、专业的工作,以往,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经常为了有制度而制定制度,很多情况下,制定出来的制度就是上级制度的简单翻版。第二,总行在起草制定制度时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基层机构业务发展和内控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制度下发前要充分征求意见,下发制度后要及时跟进政策的解读情况。第三,除正式公文下发外,要通过制度法规库、特定岗位人员内控制度手册、岗位风险提示、案例分析等形式将相关制度传递至基层机构、人员,提升查阅和学习制度的便捷性,提高普及程度和普及效率。

(二)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增强制度执行效果

银行业信息系统建设相对领先,早期的会计核算系统到后来上线运行的各类管理系统都较为先进。近几年,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下,银行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为内控制度的执行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渠道。可以说,内控合规管理涉及银行绝大多数系统,不仅包括合规管理系统,也涉及其他各类系统及其相应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和流程需要嵌入系统和业务流程。内控管理的同步跟进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业务功能要充分考虑相应的制度流程,实现最大限度的嵌入,当制度流程变更时系统也要同步更新,减少人为干预,实现由事后监督到过程管控的转变。第二,系统数据管理要充分考虑合规管理所需要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记录异常交易信息,统计违规问题,记录问题整改信息,为合规管理的数字化管理、合规审计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实现部分合规管理工作由现场转为远程,减少人力投入[3]。

(三)完善内控合规绩效考核制度

《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考评监管指引》(银监发〔2012〕34号)规定“合规引领”是银行业绩效考评应坚持的重要原则,“合规经营类指标”也被明确为五大类考评指标之一,各类银行业机构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要执行上述要求。但绩效考评还涉及指标权重、计分规则、结果及结果应用等,银行基层机构间在内控合规考核力度上具有较大差异。要更好地发挥考核对内控合规的指挥和引领作用,除采用经营绩效考核方法外,还应该将绩效考核纳入人力资源考核体系,从员工职业发展角度进行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对员工的考核结果要分为恶意为之、客观环境影响、能力不足、存在过失行为等不同情况。

(四)优化业务运营分析机制

运营分析报告能向管理者传递全面的经营管理信息,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在制定报告的过程中也能够发现合规管理问题并及时解决。银行基层机构各业务部门要重视分析各自业务领域的运营情况,对业务数据、关键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发现异常—查找原因—逻辑验证”的流程,发现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和管理制度、流程上的不足,如通过税负率的变化发现税款是否漏交,通过往来科目的重大变动发现会计处理是否出现差错等。运营分析的形式除传统的书面分析外,还可以采用数据定时查看、设定系统预警等灵活的方式,极大提高分析的及时性、有效性。

(五)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明确了内控合规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法定审计事项。银行内审部门在进行内控审计时,要在发挥合规管理职能的情况下分析审计内容、审计程序方法、审计发现,给出审计结论、审计建议,进行问题整改,不能停留在操作表层,针对具体的问题,要区分是制度流程存在缺陷还是执行人员存在过失。

五、结语

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的内控合规管理工作应紧密围绕国家法律法规和银行业监管政策进行。银行应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分析,着眼基层实际又要跳出基层的局限,将理论研究与实务管理相结合;从总行层面完善基层机构内控合规管理的顶层设计,持续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有效性,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的稳定运行与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合规商业银行机构
合规不起诉在企业犯罪中的适用及边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合规视角下的“功夫债”新画像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六步法创建有效的企业合规管理体系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