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对西加云杉木材的感染途径及其材色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2021-11-29 09:11赵洋任佳郑欣欣潘彪冷魏祺
林业工程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青霉云杉变色

赵洋,任佳,郑欣欣,潘彪,2*,冷魏祺,2

(1.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37;2.南京林业大学林业资源高效加工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37)

西加云杉(Piceasitchensis)为松科云杉属常绿乔木[1],其木材材色洁白、材质细腻、纹理通直,共鸣性优良,是乐器、模型、家具及室内装饰的优良用材[2-3]。但西加云杉木材中含有大量的糖类、淀粉和蛋白质等,容易受到真菌感染发生霉变、变色,即使后续将板材进行干燥处理,也会留下永久的缺陷,直接影响了木材的产品质量[4]。因此,在后续开料加工时必须将变色的部分切除,从而极易造成西加云杉木材的大量浪费。

引起木材变色的真菌有3种:木腐菌、霉菌和变色菌[5]。其中,变色菌和霉菌均来自子囊菌纲和不完全菌纲,变色菌有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theobromae)、串珠镰刀菌(Fusariummoniliforme)、链格孢霉(Alternariaalternate)等,常见的霉菌有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桔青霉(Penicilliumcitrinum)、绿色木霉(Trichodermaatroviride)等[6]。由于变色菌仅出现在木材的边材部分,因此也被称为边材变色。变色菌分泌着色物质使木材出现变色,常呈现红色、蓝色和绿色等颜色[7]。研究表明,变色菌种类不同,对木材材性的影响也不同,主要表现在改变木材颜色和增加木材的渗透性[8]。霉菌对木材的影响与变色菌类似,但是变色更浅。

笔者以链格孢霉(A.alternate)、桔青霉(P.citrinum)和绿色木霉(T.atroviride)侵染的西加云杉木材为研究对象,研究3种木材真菌对西加云杉材色、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其感染途径,以期为西加云杉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链格孢霉(A.alternate)、桔青霉(P.citrinum)和绿色木霉(T.atroviride),购自上海鲁微科技有限公司;土豆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购自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西加云杉试材,取自江苏镇江中林新民洲港川雅木业有限公司,原产地美国阿拉斯加,为新进口湿材,生材含水率为62.0%。西加云杉试样规格为50 mm×20 mm×5 mm(纵向×径向×弦向),无虫蛀、无变色、无霉斑。

1.2 试验设备

CR-5型分光测色仪(柯尼卡美能达投资有限公司)、TU-213型滑走切片机、Phenom Pro型扫描电镜(复纳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Alliance E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Lambda 950型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美国Perkinelmer)和VERTEX 80V型红外光谱仪(德国Bruker)。

1.3 试验方法

1.3.1 颜色测定方法

按照GB/T 18261—2013《防霉剂对木材霉菌及变色菌防治效力的试验方法》,在西加云杉试样上分别接种链格孢霉、桔青霉和绿色木霉,培养4周后,对4组试样(正常材、链格孢霉感染试样、桔青霉感染试样和绿色木霉感染试样)进行材色测定。每组试样10个重复样品,共40个试样。

采用分光测色仪、D65标准光源拍照,用国际照明委员会的表色系统表色,在样品上随机取10个点,测得试样的色度学参数L*(明度指数)、a*(红绿轴色品指数)和b*(黄蓝轴色品指数),并按如下公式计算色差ΔE*:

(1)

式中,ΔE*为色差;ΔL*、Δa*和Δb*为不同真菌感染试样的L*、a*和b*值与正常材的差值。

1.3.2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在试样纵切面连续切取5张切片(40 μm/片),依次经过50%,60%,70%,80%,90%,95%和100%(体积分数,下同)乙醇脱水处理,再经50%乙醇+50%正丁醇和100%正丁醇防皱缩处理,每一级处理时间为20 min。将脱水以后的切片放在样品台上风干以挥发正丁醇,经离子喷金仪喷金处理,在扫描电镜下观察。

1.3.3 木材化学成分的测定方法

依据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法,测定木材中三大素的含量。首先,除去试样中的树脂和色素等杂质,选择乙醇索氏抽提法;第2步水解,选择质量分数72%和4%的硫酸,分两步进行水解,滤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单糖含量,计算样品中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含量;滤渣用来测定酸不溶木质素的含量。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定性分析木材三大素相对含量。采用溴化钾(KBr)压片法,使用红外光谱仪对试样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为400~4 000 cm-1,分辨率为4 cm-1,扫描次数为16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真菌对西加云杉木材材色的影响

正常材、链格孢霉感染试样、桔青霉感染试样和绿色木霉感染试样的色度学参数数据见表1。由表1可知,西加云杉木材经过链格孢霉、桔青霉、绿色木霉感染后,均发生了颜色变化。L*值普遍降低,即木材明度降低。a*、b*值变化趋势不一致,使得受3种真菌感染的木材变色不相同。其中,链格孢霉组试样红化明显,绿色木霉组试样黄化明显,桔青霉组向偏蓝方向发展,3组试样色差值都在12.00以上,说明肉眼观察就能看到木材发生非常明显的颜色变化[9-10]。

表1 感染真菌试样与正常材的色度学参数Table 1 Colorimetric values of Picea sitchensis wood infected with three kinds of fungi

2.2 真菌对西加云杉木材的感染途径

2.2.1 链格孢霉的感染途径

链格孢霉的感染途径见图1。受链格孢霉侵染4周后,链格孢霉连续5张切片的轴向管胞均观察到菌丝,并且菌丝在西加云杉轴向管胞之间的延伸是通过纹孔进行的, 在前3层的射线薄壁细胞中观察到菌丝。图1a2和1c2中,菌丝在射线内沿射线薄壁细胞生长;图1b2中的菌丝穿过了射线薄壁细胞的水平壁纹孔,说明链格孢霉变色菌可以深入西加云杉木材内部。木材感染变色菌后,细胞壁和细胞膜上会出现小孔洞,这致使木材更容易发生腐朽[11]。吕文华等[12]在观察蓝变西南桦木材纤维构造时发现了类似现象,蓝变菌的菌丝较粗,从一个细胞到另一细胞的穿越几乎全部经过细胞壁的纹孔。当西南桦中的菌丝直接穿过细胞壁时,细胞壁上被溶蚀出的孔非常小,比菌丝的正常宽度要小几倍。链格孢霉侵染西加云杉木材时,菌丝并没有直接穿透细胞壁,而是通过纹孔进行传播,细胞壁未发生溶蚀现象,未出现孔洞。

a1~a2)受链格孢霉菌感染试样的第1层切片; b1~b2)受链格孢霉菌感染试样的第2层切片; c1~c2)受链格孢霉菌感染试样的第3层切片; d1~d2)受链格孢霉菌感染试样的第4层切片; e1~e2)受链格孢霉菌感染试样的第5层切片。图1 西加云杉木材中链格孢霉菌丝的分布与感染途径Fig. 1 Distribution and infection pathway of A. alternate in Picea sitchensis wood

2.2.2 桔青霉的感染途径

桔青霉感染试样4周后,通过观察,仅第1层和第2层轴向管胞观察到桔青霉菌丝,结果见图2。图2a1、2b1中,菌丝通过纹孔穿过轴向管孢;图2a2、2b2、2c2中,菌丝分布在射线薄壁细胞中,图2c2中可观察到菌丝穿过射线薄壁细胞端壁上的纹孔。与链格孢霉不同,桔青霉无法侵入西加云杉内部。桔青霉侵染西加云杉木材后,菌丝在轴向管孢和射线薄壁细胞内均有分布。分析菌丝在射线薄壁细胞广泛存在的原因,是因为大部分射线由射线薄壁细胞构成,边材部分的薄壁细胞起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13],而淀粉粒是木射线薄壁细胞的储藏物质,也是糖代谢活动的起点,特别适于变色菌及霉菌的繁殖,因此菌丝主要侵染射线薄壁细胞[14]。

a1~a2)受桔青霉菌感染试样的第1层切片; b1~b2)受桔青霉菌感染试样的第2层切片; c1~c2)受桔青霉菌感染试样的第3层切片; d1~d2)受桔青霉菌感染试样的第4层切片; e1~e2)受桔青霉菌感染试样的第5层切片。图2 西加云杉木材中桔青霉菌丝的分布与感染途径Fig. 2 Distribution and infection pathways of P. citrinum in Picea sitchensis wood

2.2.3 绿色木霉的感染途径

绿色木霉感染西加云杉试样4周后,通过观察,仅第1层、第2层轴向管胞和射线薄壁细胞观察到绿色木霉菌丝,结果见图3。图3a1、3b1中,菌丝通过纹孔穿过轴向管孢;图3a2、3b2中,菌丝分布在射线薄壁细胞中,且菌丝数量较少;图3c1、3c2、3d1、3d2、3e1和3e2中未见绿色木霉菌丝分布。

与链格孢霉相比,绿色木霉菌丝较细,且菌丝数量较少。与链格孢霉和桔青霉相同,并未观察到真菌对木材细胞壁产生破坏。

a1~a2)受绿色木霉菌感染试样的第1层切片; b1~b2)受绿色木霉菌感染试样的第2层切片; c1~c2)受绿色木霉菌感染试样的第3层切片; d1~d2)受绿色木霉菌感染试样的第4层切片; e1~e2)受绿色木霉菌感染试样的第5层切片。图3 西加云杉木材中绿色木霉菌丝的分布与感染途径Fig. 3 Distribution and infection pathways of T. atroviride in Picea sitchensis wood

2.3 真菌对木材化学成分的影响

2.3.1 真菌对西加云杉木材三大素含量的影响

采用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法)提供的生物质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的方法分析,结果见表2。表2中空白对照试样的半纤维素相对含量为25.53%,而真菌侵染后,链格孢霉侵染木材(T1)、桔青霉侵染木材(T2)、绿色木霉侵染木材(T3)试样半纤维素的相对含量分别下降至23.73%,24.27%和24.09%,分别降低了1.80%,1.26% 和1.44%;3种真菌对于半纤维素的降解能力相似,且降解程度有限。与半纤维素不同的,空白对照试样纤维素相对含量为46.48%,木质素相对含量为26.33%,真菌侵染后,T1、T2、T3试样的纤维素相对含量分别为45.79%,47.96%和48.10%,木质素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6.13%,26.95% 和27.30%,均呈现上升趋势。这是由于试样中半纤维素的相对含量减少,使纤维素与木质素的相对含量有一定的提高。这表明3种真菌主要降解西加云杉中的半纤维素。研究一般认为变色菌侵蚀的主要是细胞的内含物[15],而不会破坏木材细胞壁结构,但根据NREL法测定的各项抽提物的含量来看,变色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也会溶蚀木材细胞壁,造成半纤维素含量降低。针叶材中,半纤维素含量25.00%~35.00%,主要分布在木材细胞壁的初生壁和次生壁[16]。3个试验组半纤维素相对含量降低1.50%左右,结合菌丝在细胞中的分布和渗透,表明3种真菌仅破坏了木材细胞壁的次生壁内表层部分。

表2 真菌侵染西加云杉木材的化学成分测定结果Table 2 Experiment result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wood infected by fungus and noninfected wood %

2.3.2 红外光谱分析真菌对西加云杉木材成分的影响

木材的FT-IR分析制样简单,广泛用于分析物质的官能团[17]。测得西加云杉正常材与变色材的红外光谱归属见表3,对变色材和正常材红外光谱分析中官能团吸收峰的归属进行了总结。

表3 真菌感染试样与空白试样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及官能团归属Table 3 Chemical groups and their FT-IR spectrum features of fungi wood and noninfected wood

图4 变色材与正常材的红外光谱图Fig. 4 The FT-IR spectrum of stained wood and noninfected wood

3 结 论

1)西加云杉木材分别感染链格孢霉、桔青霉和绿色木霉4周后,ΔE*分别为32.33,17.94和22.97,均大于12.00,变色非常明显。3种真菌造成的变色不一致,其中,链格孢霉组试样红化明显,桔青霉组试样蓝化明显,绿色木霉组试样黄化明显。

2)3种真菌侵染深度不同,链格孢霉变色菌可以侵染木材内部,桔青霉和绿色木霉无法侵入木材内部,同时3种真菌感染木材的途径一致:轴向管胞内有菌丝,射线薄壁细胞中有菌丝,射线管胞中则不存在;菌丝在西加云杉轴向管胞之间的延伸是通过纹孔进行的,菌丝在射线内沿射线薄壁细胞生长,穿过射线薄壁细胞的水平壁纹孔进行感染。

3)西加云杉木材经链格孢霉、绿色木霉和桔青霉感染后,1 737 cm-1处羰基吸收峰强度减弱,半纤维素相对含量降低。1 318和896 cm-1附近的纤维素特征吸收谱峰和1 607和1 511 cm-1附近的木质素特征吸收谱峰比较稳定。

猜你喜欢
青霉云杉变色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塞罕坝地区沙地云杉引种试验及培育要点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血培养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的对比研究
会变色的淘米水
大兴安岭云杉的抚育方法
变色花
云 杉
为什么削皮后的苹果易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