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以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2021-11-29 15:11段静
魅力中国 2021年25期
关键词:濮阳传统工艺河南

段静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系,河南 濮阳 457000)

河南省是文化资源大省,非物质文艺遗产丰富,了解了河南,你会为河南丰富的非物质文化所震惊和激动,这里不仅有大量的像盘古、伏羲、黄帝、大禹、愚公移山这样的反应中华民族早期文化的神话传说,也有像梁祝、花木兰这样举世闻名的传说……现在,当我们用崭新的文化眼光来看待这些,就会发现河南非遗除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科学价值,还具有意蕴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河南省濮阳市,号称龙乡、杂技之乡,古称帝丘,其名因位于濮水之阳而得名,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具有浩繁丰硕的文化和人文资本,时代不断发展、变迁,农耕文明架构下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衰退。而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正是传统文化,这也是广大民众的精神家园,更是不应该被遗忘的人类的重要财富。

一、悠久的历史

河南的非物质文化在远古时代就有显现,据早期河南考古数据,早在几十万年前小空山遗址、南诏猿人遗址以及荥阳织机洞遗址,这都说明中原地区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的活动,考古还发现了我国最早的乐器-舞阳贾湖出土的近八千年的七孔骨笛。还有有关中华民族的一些人文远祖如燧人氏、伏羲、女娲、炎帝、皇帝、颛顼、帝喾、大禹、仓颉创造文明的业绩,这些都通过神话传说的形式代代相传,至今仍流传在河南的广大民间,正是通过神话传说以及民间故事的形式,使得人们表达对于自己文明的认同和深厚的文化寻根意识。除此之外,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文字文化,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科技文化,以“河图”“洛书”“周易”为代表的中国“易文化”,以少林拳、太极拳为代表的中国武术文化等,都可以在河南找到它的印迹,中原文化的本源性,说明它既是民族之根也是文化之源。

二、丰富的形式内容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及全省各地,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仅入选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就有22 项,入选第二批的就有56 项,并且每一项都有良多内容,堪称异彩纷呈。在民间戏曲方面,有豫剧、曲剧、越调、目连戏、大弦戏、四平调、大平调、宛梆、道情、皮影戏等,种类众多。在民间文学方面,有许多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和重要价值的传说,如汝南县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虞城县的花木兰传说、济源市的愚公移山传说、温县的赵氏孤儿传说等,这些传说既自成一体,又各具特色,可以说,在河南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你用心观察,都会感受到这一地区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既是当地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惊人的文学才能及创造力的体现,同时也说明了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鲜明的地域特色

河南的非物质文化之所源远流长且丰富多彩,是因为随着历史的发展,它吸纳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精华,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包容性和吸纳性。例如,河南本地戏曲种类之多,与它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受到外来曲种的影响有关,如昆曲、京剧、评剧、柳琴戏等戏曲纷纷在河南安家落户,据不完全统计,在河南曾经流行过的剧种有五十多个。河南戏剧的发展极大程度受到了这些剧种的传播的影响,也使河南戏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江南戏曲精致、委婉的阴柔构成强烈的对比的是,河南戏曲的热烈、豪放的阳刚之美。另外,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与天津的杨柳青、江苏的桃花坞在风格形式上也截然不同,它浓郁的乡土气息,强烈的美感,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被视为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珍宝。

四、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河南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些项目在全国来说也极有分量,甚至放在整个中华文化上来看也是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的,例如:浚县的“泥咕咕”,它的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对鸟的崇拜,中原文化对鸟崇拜的传说。还有,作为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中的一种极为典型、罕见的民间艺术的淮阳“泥泥狗”,其造型古朴雅致、风格浑厚自然,它真实地记录了人类文化成长的轨迹,并显现出民间艺术与原始艺术之间互相渗透的血缘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淮阳的“泥泥狗”和浚县的“泥咕咕”和中国的凤凰、俄罗斯的火鸟、埃及的太阳鸟一样,完全可以用来佐证一个民族早期文明。

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老中原的文化记忆,它多以我们所熟知的民间的形式出现,也饱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女娲庙会、关林庙会、太昊陵庙会、火神台庙会、老子生日庙会等,不仅表达了人民大众对先祖先贤的崇拜,也寄托大家了对生活的美好希望。又如盘鼓、唢呐、响锣这样的河南的民间音乐,其宏大的规模与江南的丝竹管弦形成强烈对比。河南的民间舞蹈,如秧歌、狮舞、麒麟舞、旱船舞等,特点是动作幅度很大,这也体现河南人民豪放热烈的性格。还有少林拳和太极拳,都有鲜明的特色,少林文化的内核是佛家,太极拳的文化内核是道家;河南曾经是儒、释、道三家交汇融合之地,才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精神。

濮阳作为省政府确立的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对于探索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和产业开发,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至今,濮阳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了很多工作,除了进行全面普查,通过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调查、登记、采录、编档、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还定期举行展示、展演以及教学等。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市场早已悄悄改变格局,如果我们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传播方式及传承方式,那么,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以我们不可预见的方式快速消亡,当前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行传统文化教育,鼓励以多种形式提高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这样一个有利时机前提下,我们更应该积极抓住机遇,积极寻求多方途径,让更多民众了解和熟悉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积极培养传承人,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载体的的活态性,它离开了人,文化就不复存在了。

首先,中央美术学院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得来的启示。2017 至2018 年,中央美术学院驻浙江东阳传统工艺工作站、驻云南大理剑川传统工艺工作站、驻四川成都传统工艺工作站先后成立。三地工作站在中央美术学院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结合自身非遗项目特点及各地实际情况协同工作,共同推动非遗的保护传承,中央美术学院充分利用自身学科及资源优势,以培育自主研发能力的设计团队作为首要任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形式,提升手工艺人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同时,工作站还利用中央美术学院专业资源,打造人文品牌“剑川传统工艺大讲堂”,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学校教师开展美术、工艺的培训与交流,使非遗人群、传统工艺人员和文化工作者获得前沿权威的文化信息,拓宽传统工艺的创作思路。一大批能工巧匠通过培训学习后,建立工作室,发挥能人带动作用,把课堂设在生产车间、田间地头、户内户外,提升了剑川传统手艺的技艺水平。

产品的设计开发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将传统工艺技法融入现代设计,研发出符合时下审美和现代市场需要的文创旅游产品。我们可以利用濮阳非遗进行旅游商品的设计与研发;也可以设计出宣传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服装,包括公务员服、校服、演出服、礼服等服饰。可以通过创意设计,将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多样化、多元化、轻巧便携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其次,由清华美院助力年画日新得来的启示。清华美院探索年画创新培育机制,助力非遗创新。清华美院的专家、学者们围绕着“年画重回春节的路径与创新机制”“品牌塑造与设计转化”“年画市场与产权保护”三个主题,将传统文化与设计创新作为学院的优良传统延续在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中,构建了一种以学院为核心,与社会联动,协同共创的机制,这种转换的路径已经初步显示成效,假以时日定可以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在我们思考非遗如何传承与发展的时候,重点要思考的是如何能唤起年轻人对它的热爱,如何让有些非遗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他们生活空间和生活美学的一部分。应将非遗的转化设计与制造业嫁接,使传统文化的IP 资源转化为市场的效益,或通过“跨国”和“跨界”的路径,向海外以及旅游市场输出,传播非遗文化、民间艺术与当代设计。

非遗传承与发展,可以借鉴“传承人+设计师+美术创作者”的组成,以设计和创作力量为非遗发展做实事,一方面使创作主题回应时代的需求,回应人们新的生活方式的需求。一方面回应市场的需求,为市场创作更加丰富的非遗产品,满足人们的心理诉求。幺幺回应传承人的需求,解决现实传播的课题。

再次,由苏州工艺美院培养传承人得来的启示。贵州传统工艺的现实情况是,涉猎范围广、量大,传承人知识结构单一,和大部分非遗一样创新能力差,技术及工艺遭遇瓶颈,很多问题都比较突出。

为解决以上难题,苏州工艺美院作恶很多努力,首先强化非遗传承人能力建设的培养机制,陆续开展贵州传统工艺传承人学历班、定向培养学历班等,还组织协调相关高校、设计机构、传统工艺研究者进入工作站,帮助当地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和制作水平,培养人才队伍。

我们可以以濮阳非遗文化为元素,建立研学游基地,通过项目联动做生态圈建设,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的设计研发,不断开发和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加入生态圈建设,让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传播本地非遗同时,兼顾教学实践、和研学基地的建设,不断挖掘濮阳本地文化内涵的同时,为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设计创意蓝图,推动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还应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文化内涵的挖掘,在打造传承人的“匠人精神”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路径的探索和尝试,可制定“非遗带头人计划”,充分利用新媒体,例如:快手、抖音等短视频途径,帮助坚守着非遗的传承人,为他们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存下来,并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濮阳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爱上属于我们自己的非遗,不断增加对濮阳的宣传力度,将打造适合濮阳发展的宣传口号向省内外乃至全世界扩散。

同时,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还要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加入;要利用高科技、新技术、新工艺提升品牌产品的附加值。并坚持特色,强化知识产权意识,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研发能力、开发能力以及市场拓展能力。

作为高校,我们更要革新思维,立足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创意人才,打破习惯的思维模式,创新思维,最大程度的挖掘文化创意人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我们肩负重任,且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通过多种路径进行传播与发扬,唤醒更多群众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优秀的传统文化,必定会拥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猜你喜欢
濮阳传统工艺河南
濮阳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高校艺术教育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分析
江西45项传统工艺纳入振兴计划
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濮阳实践”
为打赢濮阳蓝天保卫战贡献人大力量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濮阳: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落地有声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