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卡的设计策略探究

2021-11-29 03:05佟永芳
考试周刊 2021年81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高效课堂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呈现出来的更多的是被动参与。为了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文章从学习卡的用途、设计形式、设计策略这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以期建构高效课堂。

关键词:学习卡;设计用途;设计形式;设计策略;高效课堂

今年暑假伊始,我阅读了广西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李寿娟老师编写的《课堂可以这样美丽——特级教师的公开课》一书,这本书把我们引进了一间学习力爆棚的教学殿堂,她的每一堂语文阅读课学习就如一场“不虚此行”的旅行。我们亲眼见证了学生是如何“打卡”每一场阅读之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阅读教学多彩的魅力。

在她的课堂中“学习卡”随时可见、随处可见,而且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如果能有好的“旅游攻略”——学习卡的指引,那这场阅读旅行之于学生就是愉快、美好而又难忘的。

学习卡(单)是变“教堂”为“学堂”,充分体现最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产物。学习卡不是教师的备课卡,不应该由老师一手遮天,预设完成,然后在课堂上传授灌输;而应当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制作。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和教学进度,安排学生围绕具体学习任务,确定研究性学习主题,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路径,查阅资料,分析归纳,编制出解决具体学习问题、各具特色且图文并茂的“学习卡”。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以学习卡为切入点和抓手展开,从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出发,既自由探索,又有的放矢,从而有效传授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下面以小学语文教学为案例,从学习卡的用途、学习卡的形式、设计学习卡的策略三方面略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 学习卡之“用武之地”

学习卡是学生学习之卡,可以广泛用于课前预习、随堂学习和课后复习巩固各个学习环节中。它可以有效地将教师的备课教案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达成教学目标,推动教学有效进行。

(一)预习打卡——初步感知

预习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自身能力对课文预先了解、思考、质疑的求知活动过程。在预习后,每位学生获得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的程度会各不相同。预习学习卡可以是教师设计来检测学生,也可以是学生设计来检测同伴,目的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课堂打卡——精彩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应树立这样的思想——课文是靠学生自己去读懂的,如果教师用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就不能称为“对话”,只能算是“传话”。

为此,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教学重点应当放在疏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渠道上,要在基本扫除学生阅读障碍上,如解决不认识的字词、不懂的句子的基础上,充分激活学生原有的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与文本“对话”,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做到“缘文会友”。为达成这一教学效果,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单人设计或小组设计学习卡,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向度自由学习,个性化地解读文本。整个学习过程是灵活自由的,充满智慧、动感和生态的,在小组合作学习和互相检测中,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能充分体现过程性评价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课后打卡——延展课堂

课堂围绕学习重难点,以制作学习卡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内涵式学习、迁移性学习,引导学生再次借助学习卡的形式来完成相关学习环节。学习卡可以总结课文的学习方法,可以仿写、改写或续写原文,可以设计课外读书笔记等,总之是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最后一篇文章《红楼春趣》学习结束时,我常常安排学生对该单元整组课文进行整体性思考和回顾,畅谈学习感受。然后带领学生结合自身兴趣,选读中国四大名著,摘录精彩文段,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技巧,形成卡图笔记或PPT。最后,则安排时间为学生提供专题交流和展示的机会,既巩固学习成果,又锻炼学生综合技能。这样既对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做了总结与提升,同时又适时提出“快乐读书吧”“走进名著”的要求,引发学生探究,是学习的拓展与延伸,沟通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二、 学习卡之呈现形式

对于学习卡的制作,不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只要求有自己的特点,只要求真的是自己制作。学习卡的制作主体是学生,教师也可以设计制作。既可以是课前设计,也可以是课中或课后设计;既可以单人设计,也可以小组设计。我们在保持手写笔绘的传统方式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多媒体等新的技术手段制作自己喜爱的学习卡。

(一)表格式

表格式学习卡编制简单,能够钩玄提要,纲举目张,一目了然。如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十课《金字塔》时,就可以编制如下的学习卡:

《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中有哪些可以相互印证的内容

金字塔的建造位置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連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金字塔夕照》

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周围的环境

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来源,都是从它们那里放射出来的。《金字塔夕照》

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这些船能在尼罗河上航行。

在尼罗河上游,考古学家发现了古埃及人的采石场遗迹。

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智慧的结晶

从少小时候起,我就听说到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传说……

如今,当我来到金字塔下……《金字塔夕照》

用大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基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塔身是由一塊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不解之谜

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化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觉,引起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金字塔夕照》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塔高的10亿倍。从塔底的正中间向正南正北画一条延长线,可以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二)思维导图式

思维导图,图文并重,善于表现复杂的层级关系,能够简洁明了地将主题词、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有效链接,是一种实用性强、形象性强的思维工具。制作思维导图式学习卡,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我们在制作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的学习卡时就曾采用思维导图式学习卡。

(三)漫画人物式

漫画是小学生特别喜爱的一种阅读形式,尤其是一些喜好绘画的同学,善于抓住特征来描绘人物。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课《草船借箭》时就可以采用漫画人物式来设计学习卡。

(四)检测试题式

用编制题目来设计学习卡是难度最低,适用性最广的一种形式。它简单、直接又有效,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课《祖父的园子》为例,可以这样制作。

(五)图文结构式

图文结构式特别适用于小说或叙事类文章,它可以通过图文把事情发展的过程清晰地分析出来。如在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跳水》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总而言之,学习卡的形式是可以因文而异、因人而异的。

三、 学习卡之制作方法

学习卡当以学习任务为设计起点,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作为设计终点,而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必须依靠科学设计方法。因此,我们在设计或指导学生设计学习卡时非常重视设计方法的技巧,重视从不同的梯度来设计阅读教学的学习卡,选择全面的设计策略。下面结合开放型阅读教学法的三个阶段来说说怎样设计学习卡。

策略一:基于“了解性阅读”设计学习卡

拿到一篇文章,在预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词语积累、主要内容、自己喜欢的内容、文本结构等方面来设计学习卡。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课《丁香结》为例,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学习卡:

这是预习时总的学习卡,在每一个知识点上,还可以设计成其他样式。对生字词的了解,可以设计成抽读、命题考查等形式,对内容的感知可以通过画结构图、漫画、图文结构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可以自由发散,可以建构起自己对文本的独立思考和认识,并形成别具特色的表达,从而凸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这一课程理念,使课堂呈现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局面。

策略二:基于“理解性阅读”设计学习卡

到了课堂上,学生在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后要进一步赏析词、句、段、篇;理解文章主题;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等,因此在课堂上的学习卡设计更难、更深、更灵活。还以《丁香结》为例,可以设计如下学习卡:

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阅读,通过多角度、多方法、多形式地理解字、词、句、段、篇,多样化、多途径地内化理解文本内容,师生在有趣的阅读活动中开展有效阅读,在思维碰撞、思想交流的进程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共同创造文本阅读理解进程中“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奇妙。

策略三:基于“创造性阅读”设计学习卡

现代文阅读的第三阶段就是“创造性阅读”,它包括文章内容的创读、写作方法的创造(仿写、改写、续写等)、文章主题的创造等。我们依然以《丁香结》为例,可以这样设计学习卡:

创造性阅读是对文本理解的一个拓展和提升的阅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的思维会灵动活现,创造性的阅读会水到渠成,智慧的生成会“领异标新二月花”。

学习卡的设计可以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阅读课堂教学中来。我们只要明确学习卡设计的要点,就能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建构高效课堂,就会让学生的每一堂阅读课有“打卡”旅行一般的独特而又深刻的体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

[2]李寿娟,陈苏梅.课堂可以这样美丽:特级教师的公开课[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211-214.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佟永芳,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高效课堂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