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对人有点过敏

2021-11-29 08:05
求学·理科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社恐不务正业恐惧症

“社交”是社会交往的简称,它可以说是几乎贯穿人一生的不可避免的行为活动。社交本身是一个中性词,有人享受社交,自然也会有人觉得社交是一种损耗,令其疲惫。于是乎,围绕着“社交”二字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热词。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这些热词哪个戳中了你?你认为自己属于哪一类呢?

某个不务正业的小编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对编辑部全体成员做了调查,还强迫大家对周边的亲朋好友做了个小范围的调查。结果,认领“社交牛杂症”的人数最多,认领“社交恐惧症”和“社交逃犯”的也不少,“社交牛人症”几乎无人认领!是不是很意外?一起来看看调查样本们发来的留言吧。

“社恐”系列——

“社恐”本尊!上课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站起来后脸红、心跳加速、头脑一片空白,明明知道答案却说得磕磕巴巴。

必须“社恐”!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拿着不会做的试卷走到老师办公室门口,纠结又纠结还是没敢敲门,最后转身回教室自己死磕到底。

刚刚在学校外面看见同年级同学,想打声招呼,却又不知道如何开口,干脆特意绕开,避免寒暄。“逃犯”就是我啊!

上课迟到了,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我走到位置坐好。之后好久,还陷在刚刚成为焦点的尴尬状态,无法收心听课。

特别抗拒“破冰”游戏,讨厌做自我介绍,觉得当众演讲、辩论等简直如同身处“地狱”。

同学聚会、同事聚会、家庭聚会什么的,总是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努力撑到散场,内心一直想着下次还是不要来了。

“社杂”系列——

跟熟人在一起还好,有陌生人在的场合,别看我侃侃而谈游刃有余,实际上心里慌得要命。

跟闺蜜在一起就疯疯癫癫神神经经,在老师和家长面前斯斯文文安安静静,说的就是我。

朋友多,饭局不断,其实只要有不太熟的人,我每次出门前都要做好久的心理建设。

大家都觉得我很活泼,是公认的“气氛组”,然而我自己觉得每次聚会压力都很大——只要有不熟悉的朋友,我就默认自己有义务拉着他们融入;聚会气氛低沉,我就想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才会让大家无法活跃;一些人在这次聚会中好像不是很开心,一直在刷手机,我就莫名焦虑……

大家都没想到的是,那个不务正业的小编居然也把自己归到“社恐”系列!在嘘声一片中,他幽幽地在工作群里敲下了这些字:“其实许多别人眼里热情、活泼的人也会有社恐的一面。你们看到的谈笑风生,背后是他们在使出浑身解数伪装自己。我就是这样的人。不瞒大家说,我对人有点过敏。”别说,这番话还真的就让他顺利过关了。

既然大家都觉得自己或多或少有点“社恐”症状,作为一个极具科学探究精神的优秀团队,我们自然不会轻轻放过这个话题。什么是“社恐”?需要改变吗?该怎么正确面对呢?你关心的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期《特别策划》关注的问题。也许我们并不能告诉你答案,但一定会给你一点点启发。

什么是“社恐”?

从医学角度来解释,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主要表现为在需要与人接触交往的场景下,出现与实际处境明显不相称的恐惧害怕,使当事人的表现在当时的处境中显得很突兀,令人不能够充分发挥应有的实际交际水平。

社交恐惧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害怕被人审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在他人面前甚至觉得无地自容,故回避社交,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与社会隔离。社交恐惧症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到了中年以后,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症状一般会有所缓解。

不务正业的某小编:“到了中年以后,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症状一般会有所缓解”,这句话的意思是,随着年龄增长,脸皮也就变厚,“社恐”这个过敏症就会逐渐消失?说好的“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呢?

感觉自己是深度“社恐”患者,怎么办?

轻度的社交焦虑或害羞在普通人群中均很常见。在某些阶段,例如青春期,或在经历诸如婚姻或职业改变等生活转变之后,这种情况可能会特别突出。但不是所有这些现象都达到医学意义上的“社交恐惧症”的标准,大家无须过分紧张。

事实上,在网络中盛行的“社恐”一词拥有更加宽泛的意义,它已成为部分人对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展现出的内向、敏感、害羞、自卑、讨好型人格、追求完美主义等特质的自嘲。只不过有时候自嘲自黑的话说多了,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心理暗示和自我强化,所以建议大家不要轻易给自己贴标签。

一个人是否患有医学意义上的社交恐惧症,得由精神科医生来进行判定。如果你确实觉得自己的症状持续时间长,对学习生活影响较大的话,建议到医院咨询医生。请不要因为“病耻感”而不愿意去医院就诊。出现难以克服的情绪问题并不是你的错,你有权利求助。

猜你喜欢
社恐不务正业恐惧症
校园社恐人的real one day
你有“社牛症”或“社交恐惧症”吗
流行语镜像中的文化面相(三十四)
自称“社恐”的你,真的“社恐”吗?
我有开学恐惧症
众安保险“不务正业”?
被盯恐惧症
“不务正业”的王室成员
别笑,这些都是认证过的
诠释证件照心态度 从此克服“证件照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