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十九世纪小提琴练习曲的发展与分类

2021-11-30 07:29蔡昀欣
大众文艺 2021年21期
关键词:十九世纪克罗练习曲

蔡昀欣

(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一、小提琴练习曲的起源与发展

小提琴教学的方式,自古以来就以师徒制的口传心授为主,根据Boyden的说法,「十七世纪的小提琴的学习,首先拉奏简单的舞曲和曲调及其变奏,接着学习复杂的装饰段落,之后才进入把位变换与双音的学习。而进阶与专业的小提琴技巧,则须靠自身的苦练或拜师学艺才能获得」。而在一对一的传授过程中,为了要使学习者更快速与正确地掌握技巧与风格,教学材料的使用是必须的。例如有「提琴奏鸣曲之父」之称的科赖里,便以其著名的十二首奏鸣曲,作为教学的材料。然而,随着提琴技巧日渐复杂与困难,单靠乐曲的学习,并不容易掌握全部的技巧。十八世纪时,为提琴而写的学习材料或作品,其内容包含了大量的文字解说,而乐曲的形式,则多半以短小的舞曲或练习曲似的乐曲来呈现。最常见的是二段体乐曲,有些则是奏鸣曲、变奏曲或赋格的形式出现。到了十八世纪末,随着小提琴演奏型态的改变,逐渐趋向独奏形式的演出,技巧的需求与日俱增,完全由练习曲所组成的学习材料陆续出现;至十九世纪,由于各种派别之兴起,教学方法越受重视,加上音乐出版更加兴盛等社会条件,因而出现更丰富的练习曲,为小提琴技巧提供各式各样的训练方法。

此时学习材料的名称并不固定,大部分将之定名为「练习曲」(étude)、「随想曲」(caprice)、「技巧练习」(exercise)或「日课」(matinée),其内容多半包含一首短小完整的作品,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某些单一的技巧;另外尚有一类练习曲不仅能训练某些技巧,同时还具备相当的音乐性,称为「音乐会练习曲」(concert étude),也出现于十九世纪,提供习琴者另一种选择。自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欧洲各国的小提琴家不仅在演奏上有出色的成绩,同时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也有重要的贡献。此时许多小提琴家/教师相继提出极有价值的练习曲,其中又以意大利的帕格尼尼、费奥尼罗;法国的克罗采、罗德、马沙士;德国的凯萨、许拉迪克、费华;奥国的董特;捷克的赛夫西克等人的练习曲作品最为著名,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

二、小提琴练习曲的分类

十九世纪的练习曲种类繁多,为了清楚地呈现其训练目的及内容,将练习曲初步分类,依技巧的难易程度,将之分为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及进阶,此处所指之练习曲,乃是包含了左手与右手的各类技巧训练,以下介绍:

(一)初级

1.费华60 Studies for the Violin,op.45

费华六十首练习曲之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一至三十首)为第一把为的练习;第二部分(三十一至六十首)开始介绍第三把位,并有一、三把位的换把练习。在右手弓法的分配上,一至七首均为分弓,并指示在上半弓的部位演奏;第八首之后介绍全弓的Legato弓法;其后主要训练位于中弓的混合弓法,包括上弓的Staccato、Ricochet、Martelé等弓法。除此之外,全本练习曲有四首使用了分弓的三连音(第十一、十九、三十四、四十九首),次数频繁。左手技巧方面,一至四十九首均为单音的练习,第五十首之后开始有双音手型的使用,并且着重于三度与八度的双音练习。

2.凯萨36 Studies for the Violin,op.20

凯萨练习曲之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1)第一部分:第一至十二首,只使用第一把位,单数为分弓弓法或断奏练习,双数为连弓弓法;(2)第二部分:第十三首至二十四首,开始使用第三把位,包括固定把位与一、三把位的换把练习;(3)第三部分:二十五首至三十六首,提高到第五把位以上,以及各个把位间的变换练习。此练习曲编排的方式,由易至难,而其调性的分配,也只维持在四个升降记号以内,且每一个调均曾出现,可以说是一本相当完整且循序渐进的练习曲。

(二)中级

在中级的练习曲教材中,除了基本的左右手技巧之外,进一步包含了各种困难的弓法和指法之运用,例如右手的 Staccato、Spiccato、Sautillé等弓法的使用;左手的双音、和弦、把位变换等基本技巧,都已普遍地使用。

1.马沙士Special Studies op.36

马沙士作品三十六号的练习曲,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为Special Studies,后半部为Melodious and Progressive Studies。练习曲之前半部内容多半保持一至五把位的使用,并且有少数的双音练习。整体来说,每一首练习曲的练习目的相当明确,集中在一至二项技巧的训练。虽然此练习曲在节奏、弓法、音乐表现等均较初级之练习曲稍难一些,但比起其他练习曲,其音乐性是较为丰富的。

2.董特24 Exercises,op.37

董特有两部著名的练习曲,分别为作品三十五与三十七,其作品特色为每一首练习曲均有特定的练习目标,在右手技巧训练方面,弓法的种类并不多,主要以连弓弓法为最多,其他还包括Spiccato、Martelé、Staccato三种弓法;在左手技巧方面,除了一至五把位的单音练习之外,数首双音练习的部分,较马沙士的练习曲困难一些,同时,三音至四音和弦的练习,也包括在其中。

3.克罗采42 Studies or Caprices

克罗采四十二首练习曲作于1796年,是一部相当重要的练习曲作品,融合了德国与法国学派之风格,被小提琴家海飞兹誉为是「我的圣经」。其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1)一至十四首,手指基本练习;(2)十五至二十二首,震音练习;(3)三十一至四十二首,两声部及三声部的练习。总的来说,主要是以训练左手的技术为主,举凡各种音程的变化、双音、音阶、琶音、换把等练习,都包含在内;右手弓法的训练,则以最常用的圆滑奏为最多,断奏及顿弓、跳弓的运用较少。虽然克罗采练习曲提供了相当完整的左手练习,但其难度的分配却没有一定的准则,因此弗列其认为,在技巧难易度悬殊很大的情况下,最好在双音练习之前,加入费奥尼罗或罗德的练习曲较为适宜。

4.费奥尼罗36 Etudes or Caprices,op.3

此练习曲在十九世纪时与克罗采练习曲并列为标准教材,它包含了当时所有的技术,可以说是克罗采练习曲与罗德练习曲的补充材料。十九世纪德国小提琴家史博曾为它写过第二小提琴伴奏。费奥尼罗的练习曲,在左手的双音练习方面,较董特练习曲作品明显地增加,除了三、六、八度双音之外,也加上了十度双音练习,其使用的把位,也经常提高到第五把位以上。在右手技巧方面,大角度的跨弦练习、联结多音的Staccato,都包括在其中。

5.罗德24 Caprices

此练习曲之重要性与克罗采练习曲相当,其内容兼具音乐性与技术练习,难度则较克罗采练习曲稍高。弗列其对此练习曲的评价相当高,称「罗德与克罗采的练习曲,永远为小提琴技巧打下最牢固的基础」。此练习曲的技巧层次,除了较前面几部练习曲困难之外,主要是它的内容与音乐表现结合,可以说是应用性的技巧练习,这一点也可由它的名称—随想曲看出。

(三)进阶

进阶的练习曲教材的性质,严格来说已经不是纯粹的技巧练习了,其内容通常需具备高深的技术才能胜任,与其说它是练习曲,倒不如说它是技巧的试金石。通常进阶的练习曲教材,都具有相当不错的音乐性,惟其美好的乐思,必须在成熟的技巧掌控之下,才能完全展现出来。

1.董特24 Etudes and Caprices,op.35

董特的作品三十五号练习曲,音乐内容、风格类似于克罗采练习曲,也就是其练习目的每一首都相当清楚,音乐性普通,但其技巧层次显然较克洛伊采高深许多。此练习曲的内容,着重于双音、和弦与震音的训练;右手弓法除了连弓与Ricochet弓法之外,较少其他的变化。

2.帕格尼尼24 Caprices

此练习曲每一首皆为精致的音乐小品,其内容包括所有提琴技巧中最困难的伸指八度、和弦、Saltato弓法等,是弗列其心目中最有价值的练习曲作品。帕格尼尼这部作品不仅是小提琴界的「新约圣经」,同时也影响的钢琴作品的创作,像是李斯特、拉赫曼尼诺夫等人,都曾将他的第二十四首随想曲作为主题,创作出脍炙人口的钢琴变奏曲。

三、结论

一首真正的乐曲是由各类的技巧所组成,要拉好这些乐曲,势必要先克服这些技巧障碍,其解决方法,首先要挑出困难技巧处,分析其难点,进而寻找练习材料来解决。因此若能够以一般演奏曲目为主轴,例如以小提琴协奏曲,或是小提琴独奏曲作为目标,分析其技巧,并提供训练材料作为辅助练习,因此在一对一的小提琴授课过程中,为了要使学习者更快速与正确地掌握技巧与风格,教学材料的使用是必须的,若是只单靠乐曲的学习,并不容易掌握全部的技巧。而在这些数量相当多的练习曲当中,都是用来辅助提琴技巧的好材料,但由于其机械性的练习,容易使学习者感觉枯燥,若使用错误,后果更不堪设想,因此这些练习,不该是每日练习项目的全部,适量与正确的取用,应该是最恰当的做法,借由任识练习曲教材,让练习曲教材的使用更加有效率,并在技巧训练全面提升之后,配合演奏风格的熟悉、诠释上的掌握,使我们的提琴演奏更上层楼。

猜你喜欢
十九世纪克罗练习曲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迟到大王
最喜欢的画作
梧桐树的回忆
克罗历险记
简析莫什科夫斯基15首钢琴技巧练习曲部分作品
肖邦练习曲的音乐特征
浅探肖邦练习曲的技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