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2021-11-30 06:56孙广宏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踝关节下肢关节

孙广宏

( 朝阳市中心医院 , 辽宁 朝阳 122000 )

三踝骨折发生率高,踝关节是人体负重重要关节,其组成包括距骨上部关节、腓骨下部关节面和胫骨等,其通过外侧韧带之间连接和固定。踝关节骨折发生可导致踝关节不稳定,可影响踝关节周围骨质和韧带,有必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1]。本研究将2016年1月-2018年10月90例三踝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三踝骨折手术室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比较2组转子间三踝骨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三踝骨折手术平均时间、三踝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下床进行活动的时间和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后出院时间;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下肢血流速、疼痛程度;三踝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施行三踝骨折手术室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分析了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将2016年1月-2018年10月90例三踝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年龄21-82岁,平均(38.35±5.07)岁。男女分别是28例和17例。其中,三踝骨折的时间是1-5天,平均三踝骨折时间是(2.12±1.21)天。摔伤引起的转子间三踝骨折有20例,交通事故引起的转子间三踝骨折有15例,高处坠落导致的10例。左侧的踝骨折有20例,右侧的踝骨折有25例。对照组21-81岁,平均(38.35±5.07)岁。男女分别是28例和17例。其中,三踝骨折的时间是1-5天,平均三踝骨折时间是(2.14±1.25)天。摔伤引起的转子间三踝骨折有19例,交通事故引起的转子间三踝骨折有16例,高处坠落导致的10例。左侧的踝骨折有20例,右侧的踝骨折有25例。2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施行三踝骨折手术室常规治疗,俯卧位内侧入路实施手术,全麻,俯卧,沿着内踝和跟腱做内侧弧形切口,经踝关节内侧促使踝关节骨折端充分暴露,直视视野下复位固定,促使关节面恢复平整,用支撑钢板和拉力螺钉固定,冲洗手术切口和引流,逐层缝合切口。观察组应用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全麻,俯卧位,根据患者情况从患者的后踝到患者的外踝进行复位固定,在跟腱和外踝之间选择切口,促使骨折部位充分向外暴露,复位固定之后给予克氏针暂时固定,可用螺钉拉力固定小骨块,用钢板固定大骨块,促使患者下胫腓韧带以及腓骨骨折端暴露,复位固定之后,将钢板置于患者腓骨下端外侧固定,并给予引流管放置,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消肿等处理,术后第2天开始锻炼下肢关节功能,术后根据患者情况实施负重治疗。在X线检查显示骨折完全愈合之后可下床活动。

3 观察指标:比较2组转子间三踝骨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效:踝关节功能正常,踝关节正常活动,关节疼痛消失;有效:踝关节功能改善,关节疼痛减轻,踝关节活动度改善;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2];三踝骨折手术平均时间、三踝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下床进行活动的时间和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后出院时间;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下肢血流速、疼痛程度;三踝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4 统计学方法:SPSS25.0统计,数据P<0.05显示差异显著。

5 结果

5.1 2组转子间三踝骨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相比较:观察组转子间三踝骨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45例(100.00%),高于对照组37例(82.22%),P<0.05。

5.2 2组观察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下肢血流速、疼痛程度相比较:治疗前2组踝关节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下肢血流速、疼痛程度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下肢血流速、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踝关节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下肢血流速、疼痛程度分别是(62.13±1.90)分、(62.11±1.67)分、(21.14±0.31)cm/s,和(6.21±1.24)分。治疗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下肢血流速、疼痛程度分别是(83.13±1.35)分、(87.21±1.21)分、(27.12±0.51)cm/s,和(3.12±1.42)分。治疗前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下肢血流速、疼痛程度分别是(62.21±1.91)分、(62.41±1.62)分、(21.57±0.33)cm/s,和(6.21±1.25)分。治疗后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下肢血流速、疼痛程度分别是(93.06±2.02)分、(96.42±1.34)分、(32.21±0.51)cm/s,和(2.01±0.01)分。

5.3 2组三踝骨折手术平均时间、三踝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下床进行活动的时间和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后出院时间相比较:观察组三踝骨折手术平均时间、三踝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下床进行活动的时间和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后出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三踝骨折手术平均时间、三踝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下床进行活动的时间和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后出院时间分别是(62.21±0.83)分钟、(141.12±7.34)天、(1.21±0.11)天、(8.21±1.21)天,而对照组三踝骨折手术平均时间、三踝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下床进行活动的时间和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后出院时间分别是(78.21±2.45)分钟、(158.82±7.22)天、(4.12±0.89)天、(12.12±1.82)天。

5.4 2组三踝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三踝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例(2.22%),低于对照组9例(20.00%),P<0.05。

讨 论

三踝骨折多发,主要是车祸、摔伤、骨质疏松引起的三踝骨折,目前临床一般实施手术治疗,但传统的手术治疗可带来较多的并发症。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的实施效果更好。一般情况下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和传统内侧入路治疗比较,优势明显。因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腓骨后方组织比较厚,将外踝骨折钢板置于腓骨后侧,可有效对软组织进行覆盖[3-4]。同时,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情况下,缝合伤口比较容易,也可对预后产生积极作用。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出现感染和伤口坏死的风险低下,且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切口可清晰显示外踝骨折端,促使后踝骨折充分暴露,患者在手术直视下可复位固定后踝,并根据骨块大小选择合适固定材料,降低固定不牢固的风险[5-7]。

本研究对照组施行三踝骨折手术室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转子间三踝骨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三踝骨折手术平均时间、三踝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下床进行活动的时间和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后出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下肢血流速、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三踝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在三踝骨折治疗中有良好作用,可降低三踝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可改善下肢血流和生存质量,加速患者三踝骨折愈合和减轻疼痛,减少三踝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踝关节功能。

猜你喜欢
踝关节下肢关节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膝盖经常咔咔响,小心“关节鼠”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关节才是关键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