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2021-11-30 14:37李成实
乡村科技 2021年34期
关键词:怀化市物流农产品

李成实

(中共怀化市委党校,湖南 怀化 418000)

农产品滞销一直是困扰农民增收的一道难题。要促使农民增收,关键是要解决好农产品的物流问题。农产品物流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日益凸显,构建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是拓宽农业生产领域、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1]。湖南省怀化市目前遇到的农产品过剩,不是因为生产能力过剩,而是物流体系健全所致。农产品的市场供给与需求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亟待建立健全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基于此,笔者通过分析怀化市建设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的基础和条件及面临的主要障碍,提出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1 怀化市建设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的基础和条件

1.1 地理区位优势突出

怀化市地处湖南省西部,是武陵山片区中的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自古以来就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怀化市承东启西,是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往来的过渡地带。独特的地理区位造就了怀化市经济二传手的地位,也使怀化市成为东中部向西的桥头堡。2019年8月2日,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正式出台。根据这一规划,怀化市处在三大主通道中“重庆—怀化—柳州—北部湾”主通道上,客观上具有了两条丝绸之路对接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的地位。

在国家发展大格局的历史演进中,怀化市周边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是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大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加速崛起,特别是武汉世界光谷、长株潭世界智能制造及南昌现代制造中心快速崛起,日益凸显出其在我国中部崛起中的核心地位。二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强力推动下,成渝城市群活力迸发,重庆市率先开通“渝新欧”国际班列,不仅成为沿丝绸之路西向开放的“端”点城市,而且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增长极。三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不断深化,贵昆城市群面向南亚和东南亚的桥头堡地位日益显现,中老铁路和中缅铁路即将建成通车,届时中老经济和中缅经济正式起航;贵州省正建成国家大数据中心。四是以深圳市、珠海市、广州市为示范区的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典范,改革开放正加速向纵深推进,影响力与日俱增。五是北部湾地区潜在优势日益凸显,不仅具有世界级天然深水港且基本建成,并因南海舰队设在三亚而具备良好的战略安全保障,又是连接“一带”和“一路”的主要节点,一旦中越关系改善,即可能崛起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之后的第四极,发展前景不可限量。怀化市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开放与发展格局中,处于东引西联、南承北接的重要战略位置上,正在形成全方位开放的巨大潜在优势。

1.2 交通枢纽优势明显

怀化市撤地建市以来,在国家和湖南省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交通枢纽建设突飞猛进。怀化市于2017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五省通衢”功能进一步增强。怀化市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境内有较为完善的高铁、高速、普铁、国网干线、航空和水运等交通体系。高速公路已形成沪昆高速、包茂高速和娄怀高速交汇;芷江机场扩建正在抓紧进行。铁路建设由原来的“十”字形,发展到后来的“大”字形,再到如今的“米”字形。湘黔铁路、焦柳铁路等国家级干线在怀化市城区交汇;贯通五省一市的沪昆客运专线穿境而过;联结华东地区怀邵衡快速干线已经开通运营。在怀化市北面及西北方向,张吉怀高铁、渝怀铁路增建二线已经开工建设。怀化南高铁枢纽站、怀化西编组站、怀化铁路口岸、怀化动车所同步建设。怀化市“五省通衢”的综合交通运输功能显著增强,服务湘鄂渝黔桂省际边境地区的能力明显提升。

1.3 物流枢纽建设加快

依托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怀化市物流枢纽建设日益加快。近年来成功获批全国物流标准化试点示范城市、国家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单位等多个国字号称号。通过20多年的持续建设,怀化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网点三级物流设施体系基本形成,货物集散、存储、分拨、转运等基础设施基本具备,口岸、保税物流中心和综合保税区初步建成。截至目前,怀化城区现有各类专业市场、货运站点50多个;周转箱9万多个;物流企业300余家,其中第三方物流企业200余家,快递企业40余家,辐射范围达50个县市区,成为人口近2 000万的广大区域。

1.4 农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怀化市生态禀赋和生态资源良好,温光水气和立地条件优越,林果药等种质资源丰富多样,山峦起伏,雨量充沛,是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区之一,也是同纬度地区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区域。2020年,怀化市水果种植总面积达15.14万hm2,产量281.6万t。怀化市盛产的农产品主要有柑橘、冰糖橙、柚子、油茶、芷江鸭、金秋梨、猕猴桃、蔬菜和药用作物等。其中麻阳冰糖橙、靖州灵芝、靖州茯苓、靖州杨梅、新晃五倍子蜂蜜、溆浦脐橙、溆浦瑶茶和芷江鸭等9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近年来,怀化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近百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00余家;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近万家;粤港澳菜篮子生产基地数十个,全市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约2 000家,全市农产品网商超过1万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农产品微商从业人员近20万人。截至目前,怀化市已经构建起较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有效地带动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

2 怀化市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障碍

2.1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经过多年的发展,怀化市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形成了以经开区为主体的商贸物流基地,开通了中欧班列和中亚班列,县与县之间物流网点基本连通,过去杂乱无章、到处开花的局面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怀化市政府与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合作协议,全力提升了怀化市铁海联运水平,为怀化市农产品走出怀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东南亚及南亚农产品进入怀化市和武陵山片区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作为后发展地区的怀化市,在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农户较分散,农村农产品集散网点建设滞后,导致大量农产品无法及时有效集散。二是冷藏设备和场地数量有限,无法将大量的农产品长时间保存,迫使农产品只能按季节进行销售,无法通过季节差来获得更好的收益。三是城市农产品物流批发市场建设参差不齐,设置不够合理,导致农产品在各批发市场之间运转不畅,影响了农产品物流效率,也增加了物流成本。

2.2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程度低

随着计算机的普遍运用,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相比,具有自动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特征,并日益向智能化方向发展[2]。从现实来看,怀化市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总体程度偏低,与发达地区相比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不仅使农产品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集散,而且影响了农产品物流效率,增加了农产品物流成本[3]。从农产品流通渠道来看,农产品流通渠道为农户—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信息化程度越高,农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就会越短,相应地物流效益就越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各类物流主体可以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对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的清晰掌握。另一方面,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物流主体对物流过程的可见性会增强,物流过程中的库存积压、延期交货、运输不及时等风险会明显下降,各物流主体就可以以最优化的方式实现对物流过程的控制。

2.3 农产品物流龙头企业缺乏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怀化市农产品物流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格局。引领行业的物流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批发商和零售商如雨后春笋。总的来看,怀化市农产品物流主体的绝对数量虽然很大,但缺乏系统化、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支撑。众多的参与个体和组织规模小、实力弱,经营方式落后、专业水平低,物流成本高昂。截至目前,以大康农业、湖南佳慧百货有限公司、湖南怀仁大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和怀化市高新区、怀化市经开区等产业园区承担了怀化市农产品物流的重任,而具有全国影响力、示范性的大型龙头物流企业亟待打造和培育。

2.4 农产品物流人才严重不足

农产品物流与其他商品物流有明显的不同。大部分生鲜农产品是以初级产品形式进入市场,容易腐烂、难以保存、损耗率高是其鲜明特点。这就对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怀化市大部分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许多人员对农产品加工、保存和运输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更别提从事通讯设备、计算机维护和管理等业务工作所具备的技能。在怀化市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人中,受过良好物流教育的物流经理、仓储主管、物流总监等人才更是极度缺乏。

3 建设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的对策建议

3.1 不断完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农产品物流提供最基础的条件。从怀化市的交通条件来看,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为怀化市农产品快速进出创造了条件。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怀化市农产品运输的基础还有待巩固,尤其是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多式联运尚未形成。要使农产品物流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必须建立无缝衔接的多渠道运输体系。要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在大交通格局已经形成的条件下,重点加强域内交通的衔接。对于怀化市而言,要在不断完善综合交通枢纽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无缝对接的基础上,加快“三位一体”物流设施体系建设,特别是完善铁路方面的物流配套设施,加强与重庆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广西北部湾和海南洋浦港物流分拔中心的联系,大力发展现代电子商务,提升服务新通道和五省边区的能力。要主动到五省边区上门对接服务,建立行业联盟或直接设立分支机构,形成区域交通运输和物流服务“一体化”机制。二是要提升冷链物流技术和更新物流设施。生鲜农产品要进入市场,离不开冷链物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大型冷库、冷冻车和小型冷藏箱,确保生鲜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4]。2020年,怀化市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单位,这是目前武陵山片区唯一的国家级冷链物流建设单位,怀化市应充分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从而推动怀化市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

3.2 提高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

现代物流强调“现代”两个字。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不仅给农产品物流带来了诸多便利,还极大地改变了物流业的运营模式,使传统物流向智慧物流方向发展。这一变化使过去主要依靠实体产业集中带来要素集中转变为可以依靠平台经济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合一。然而,在中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普遍不能满足物流主体对信息的需求。很多地方既没有完善的农产品物流平台,也没有相关信息发布平台。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彻底改变过去信息不畅、信息不透明的状况。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让农产品物流各主体之间共享农产品物流信息,提升农产品物流效率。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设施,打造好信息化平台。

3.3 加强农产品物流主体建设

农产品物流主体的素质,决定了农产品物流行业的运行状况。区域内农产品物流主体素质高、能力强,则能有效推动当地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当前,要根据农产品物流主体建设的要求,在加强农产物流主体建设上下功夫。一是要加强农产品物流技术教育,培养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这就要求国家教育部门要将物流技术人才的培养置于重要位置,针对当前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需求,制定合适的农产品物流技能教学内容,从而解决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与农产品物流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二是要加强对物流龙头企业的培育。提升怀化市农产品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尽快培育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骨干物流企业。尤其要把扶持A级物流企业作为培育龙头骨干物流企业的重要抓手,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三是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鼓励农民参与各类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合作组织的集聚功能,解决农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3.4 优化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环境

优化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环境,关键在于创新农产品物流体制机制。一是要优化农产品物流准入制度。针对当前农产品物流准入制度存在的漏洞,要进一步健全准入制度。对需要行政审批的,严格执行行政审批程序;对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可以放宽审批权限,允许符合条件的社会机构参与其中。同时,除了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稳定的重大基础设施以外,对凡是能促进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物流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均可向社会资本开放。二是要转变物流业监管方式。从当前物流业运行情况来看,仍存在多头管理、多头监督的情况。这无形中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成本,也令物流企业无所适从。因此要求物流管理相关单位要尽快转变对物流业的监管方式,通过强化监督管理,促进行业有序发展,尤其是在冷链物流方面,政府需要制定与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操作规范,进一步健全冷链物流监管体系[5]。要通过建立相应奖励或处罚制度,引导行业形成规范有序的良性竞争格局。三是要创新金融机制,带动企业发展。要引导长期资本支持区域物流基建项目、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及股权投资。要争取省级和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利用区位优势和5G、区块链技术,高起点规划建设金融和资本集聚中心,力争引进外资银行和证券运营机构,发展对外贸易直接结算结汇,开辟外来投资绿色通道,积极引入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或中介服务,补齐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核心的短板,重点解决“资本进不来、留不住、不活跃”等问题。同时要比照高新产业、技术服务行业的相关政策,为农产品物流提供合理的税收激励和政策保障。

猜你喜欢
怀化市物流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蒲学塘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彩色笔动起来
怀化市城区交通拥堵成因及对策分析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怀化农业保险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