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细枝岩黄耆种植效果的措施探讨

2021-11-30 14:37白斯古楞
乡村科技 2021年34期
关键词:鼠害种子效果

白斯古楞

(锡林郭勒盟林业工作站,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026099)

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锡林郭勒草原南段。作为著名的有水沙漠,浑善达克沙地中分布着众多不同类型的河湖,也经常出现泉水从沙地中冒出汇集成河流的情况[1]。受20世纪中期气候持续干旱和过度放牧等因素的影响,浑善达克沙地出现了草场退化、河流湖泊萎缩和土地沙化的情况,最终导致了沙漠化的结果。20世纪末开始,我国开始在浑善达克沙地大力开展环境治理工作,通过退耕还林、造林治沙等措施,沙地面积逐年减少。在开展造林治沙实践中,考虑到浑善达克沙地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独特性,相关主体不断探索适合沙地治理的植物种类,并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扩大造林面积,以加快沙地治理进程。而近年来的治沙实践表明,相较于其他物种而言,细枝岩黄耆更适合浑善达克沙地治理的需要。当然,要充分发挥细枝岩黄耆的治沙作用,还需借助相应的科学技术加以保障,这就需要结合细枝岩黄耆种植的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总结。

1 细枝岩黄耆种植概述

细枝岩黄耆为豆科蝶形花亚科岩黄耆属落叶大灌木。目前,该物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西北沙漠地区。细枝岩黄耆属于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耐旱性植物,具有根系发达、寿命长、花期长及抗逆性强等特点。一般在每年的4—6月或9—10月进行种植,株高一般为4~5 m,花期一般从每年的5月下旬开始,持续到当年的9月,而后进入果期,果期一般为9—10月。由于花期较长,细枝岩黄耆的种子不适宜在统一的时间进行采摘,一般按照种子成熟的时间段分批分期进行采收。成年株的细枝岩黄耆每株可产种子0.5~1.0 kg,而考虑到因为采收不及时等情况,最终真正能够采收的种子不足50%,而那些散落在地上的种子会在水分较充足的条件下实现自然萌发繁殖。

细枝岩黄耆对种植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这使得拥有相对充沛水源的浑善达克沙地成为细枝岩黄耆种植的重要区域。当然,浑善达克沙地真正大规模种植细枝岩黄耆是从2009年开始的,经过十余年的种植和培育,浑善达克沙地的细枝岩黄耆种植呈现出了较大的规模,并且逐渐向一些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推广。

2 细枝岩黄耆种植的效益分析

在浑善达克沙地开展细枝岩黄耆种植,主要关注的效益内容包括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而细枝岩黄耆自身具有的植物属性恰恰使得其在治沙造林方面兼具这两方面的效益。

2.1 细枝岩黄耆种植的生态环境效益

细枝岩黄耆的根系较发达,这使得其能在环境相对恶劣的荒漠地区顺利扎根生长,起到有效的防风固沙效果。同时,细枝岩黄耆的寿命相对较长,一般可活6~8 a,这说明一旦细枝岩黄耆成苗,可实现8 a左右的持续性防风固沙的效果,从而降低沙漠治理成本,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整体效果。细枝岩黄耆的生命力顽强,其种子只要有足够的水分滋润,就可顺利生根发芽,这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植树造林所面临的环境条件难度,使生态环境治理的成功率得到有效保障。细枝岩黄耆的这些生长属性使其成为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中重点选择的物种,并且该物种的推广应用,使浑善达克沙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得到了持续性的改善。

2.2 细枝岩黄耆种植的经济效益

作为一种植物,细枝岩黄耆还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这主要体现在其可作为农牧民饲养家畜的饲料。相关研究表明,细枝岩黄耆的粗蛋白质含量高达20%,并且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这些物质为家畜生长提供了所需的营养物质[2]。同时,细枝岩黄耆的适口性比较好,包括骆驼、羊等在内的多种牲畜均喜食。例如,部分牧民会使用细枝岩黄耆的嫩芽作为家畜养殖中蛋白质、维生素的补充饲料。同时,相关研究也表明,细枝岩黄耆的产草量也较高,一般可产青草1.5万kg/hm2,这使得不少牧民选择将细枝岩黄耆作为畜牧业养殖中的青草来源[3]。除了具有饲料价值以外,细枝岩黄耆还可作为沙地中的肥料,用于增加沙土中的营养成分,使植物的生长可以有更好的营养物质作为支持。

3 影响细枝岩黄耆种植效果的因素

考虑到细枝岩黄耆种植具有的“双重”效益,以及细枝岩黄耆种植相对简单的特点,近年来浑善达克沙地不断扩大细枝岩黄耆种植规模,并通过提高播种量增加细枝岩黄耆成苗的概率。但通过实际观察发现,浑善达克沙地的细枝岩黄耆种植效果并不一致,即有的地区细枝岩黄耆成苗和生长状况相对较好,有的地区则相对较差,这也说明虽然同属于浑善达克沙地,但受相关因素的影响,细枝岩黄耆种植的效果会出现一定的差异。综合来看,影响细枝岩黄耆种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 种子选择情况

种子的选择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实际播种的细枝岩黄耆种子的质量,进而影响种子的实际发芽成苗率[4]。在传统人工播种模式下,会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对细枝岩黄耆的种子进行挑选,尽可能地选择优质的种子进行播种。而随着机播和飞播等新的播种方式的应用,逐渐取消了播种前的种子筛选环节,导致实际播种的种子质量参差不齐,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细枝岩黄耆种子的成苗状况。同时,目前可供选择的细枝岩黄耆种子渠道较多,除了从本地区采集的细枝岩黄耆种子以外,还有来自甘肃省、陕西省等地的细枝岩黄耆种子,这些种子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往往表现出的生长状况也不同,因此种子的来源地也会影响细枝岩黄耆种植的效果。

3.2 播种前的种子处理

目前,浑善达克沙地的细枝岩黄耆种植主要采用机播和飞播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播种方式虽然提高了种子播种的效率,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播种任务,但也增加了种子裸露的概率。一般而言,细枝岩黄耆的种子相对较轻,一旦出现大面积裸露,势必会导致种子随风沙发生移位,进而降低细枝岩黄耆成苗率。因此,在播种前是否对种子进行相应的处理,使其能够更好地抵抗风吹,成为影响细枝岩黄耆种植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飞播的情况下,由于飞机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种子在下落过程中遭遇的风力也相对较大,易出现种子被吹走等情况,因此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就成为影响种子成苗的关键条件。

3.3 播种时机

浑善达克沙地的细枝岩黄耆种植是在沙土位移现象比较普遍的地区进行的治沙造林。以往的种植实践表明,当使用机播或飞播方式进行播种时,在大雨前或剧烈风沙运动前进行细枝岩黄耆播种,细枝岩黄耆会较好地埋藏于沙土之中,实现较高的成苗率;而当在大雨过后或无风的情况下进行播种,则会出现种子大量裸露的情况。据此可看出,播种时机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细枝岩黄耆的种植效果。

3.4 鼠害现象

与其他沙漠化地区相同,浑善达克沙地普遍存在较严重的鼠害。当在植被相对稀疏的沙地上种植细枝岩黄耆后,易发生老鼠刨食细枝岩黄耆种子,甚至啃食幼苗和幼芽的情况,进而造成细枝岩黄耆成苗率下降和严重的缺苗断行。相关研究表明,在鼠害严重时,沙地穴播的细枝岩黄耆保苗率仅仅保持在6%。因此,鼠害是影响细枝岩黄耆种植的重要因素[5]。

3.5 蔽障保护措施

浑善达克沙地的风力较为强劲,这使得沙土的位移现象比较普遍,虽然位移可促使一部分裸露在外的种子埋入沙土之中,但也会使部分原本埋入沙土的种子被吹到表面上,沙土的位移现象实际上也是降低细枝岩黄耆种植效果的因素之一。因此,在治沙造林过程中,是否采取相应的蔽障保护措施对刚刚播种的细枝岩黄耆种子进行保护,成为影响细枝岩黄耆种植效果的重要因素。

4 改善细枝岩黄耆种植效果的措施

通过分析发现,虽然细枝岩黄耆适宜在浑善达克沙地进行大规模种植,但由于受复杂的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细枝岩黄耆的成活率和成苗率仍然不理想。因此,在利用细枝岩黄耆种植改善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环境状况时,为提高种植效果,真正保证细枝岩黄耆的成苗和生长状况,宜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4.1 合理选择细枝岩黄耆种子

选种是提高细枝岩黄耆种植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易被忽略的环节。虽然当前大规模的种植增加了细枝岩黄耆种子成苗的概率,但如果种子的选择不够严格,则势必会导致播种的种子难以大概率成活。因此,要在前期的选种环节做足功夫。在选种方面,重点应从种源地的选择和种子质量的筛选两方面入手。在种源地上,首先应考虑采购当地生产的细枝岩黄耆种子,乡土种子与本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匹配度较高,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存活下来;其次可选择与当地自然环境状况相似的地区的细枝岩黄耆种子,使种子在环境适应力方面接近于乡土种子。在播种前的种子筛选中,种植主体应对种子进行播前的净度筛选,为后期精量播种的效果提供保障。

4.2 播种前对细枝岩黄耆种子进行大粒化处理

细枝岩黄耆虽然是流动沙地治理的优良树种之一,但由于种子呈现出近圆球状,外表着有绒毛,质量轻且粒径大,很容易因为风刮等原因而滚动飘移,最终导致飞播的种子会聚集在沙丘低洼地,严重影响细枝岩黄耆的种植效果。因此,需采用大粒化处理技术对飞播前的细枝岩黄耆种子进行处理,增加种子的质量,减轻风力对细枝岩黄耆种子的影响。所谓的大粒化处理技术是指在细枝岩黄耆种子的外表包裹黄黏土制成种子丸,解决细枝岩黄耆种子飞播后的位移问题。当然,单纯依靠人工对种子进行大粒化处理成本高、效率低,因此需通过相应的技术改进提高大粒化处理的效率,适应飞播对种子供给的要求。结合相关研究来看,可通过选用黏结力较强的胶土替代黄黏土。裹土前,使用榆树皮粉配制的水剂浸泡种子2 h,使细枝岩黄耆种皮的外表达到完全湿润状态,降低裹土破碎率,保证裹土效果[6]。

4.3 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机

虽然浑善达克沙地一般会选择在相对固定的时期进行细枝岩黄耆播种,但考虑到播种时机不同可能造成的种子成苗状况,以及播种后发芽成苗期的水分、日照等条件的不同,宜结合当年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播种时间,以保证种植效果。例如,可在每年的4—6月,气温回升和土壤解冻后进行,这样可保证种子能够在解冻后的沙土中扎根,避免风沙吹走种子的情况发生[7]。当然,也可在每年的9月雨季进行播种,借助良好的水分条件提高种子的成苗率。当然,在实际的播种时间选择上,可根据本地区7~14 d内的天气预报情况,选择在大雨降临前进行播种,利用降雨等条件增加种子埋入沙土的概率,提高种子的成苗率。

4.4 注重科学防治鼠害

鼠害是影响细枝岩黄耆种植效果的典型性问题,也是难以根除的影响种植效果的因素[8]。对于细枝岩黄耆种植中易发生的鼠害问题,应在细枝岩黄耆种植时采取相应的防治鼠害的措施,以降低老鼠刨食种子、幼芽、幼苗的概率。目前,细枝岩黄耆种植中的鼠害的防治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使用药物拌种;第二,投毒饵,药死老鼠,可使用敌鼠钠拌小麦,作为毒饵投放于鼠洞口,引诱老鼠食用;第三,加大播种量,用一部分种子喂老鼠。相比较而言,药物拌种的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可大范围地实现防治效果;而使用毒饵药死老鼠的方法虽然成功率比较高,但操作效率相对较低,难以在大范围内普遍使用,适合在鼠患相对严重的区域进行重点使用;加大播种量的方法虽然可行,但易造成细枝岩黄耆种子资源的浪费,并且缺乏可持续性,很可能因为老鼠的长期刨食而导致区域范围内整体成苗率和生长率的下降。因此,在实际的鼠害治理中,种植主体宜选择在药物拌种的同时,在重点区域投毒饵,进行针对性的防治。

4.5 加强细枝岩黄耆种植后的蔽障保护措施

为防止播种后遇到的大风对种子成苗率造成不利的影响,播种后,要安排相应的人员对播种区域进行检查,对那些裸露在外的种子进行相应的处理,确保种子具备生根发芽的条件。同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播区的地面情况进行改善,对流沙进行处理,防止飞播后落到地面的种子随风沙发生大面积位移。必要的情况下,可加大蔽障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柴、草、树枝、黏土、卵石及板条等材料在沙面上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缓解位移情况,提高细枝岩黄耆种子的成苗率[9]。

5 结语

在浑善达克沙地种植细枝岩黄耆,既有明显的生态环境效益,也有相应的经济效益。而对于影响细枝岩黄耆种植效果的一系列因素,种植主体要在合理选择细枝岩黄耆种子和播种前对细枝岩黄耆种子进行大粒化处理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机,注重科学防治鼠害,并加强细枝岩黄耆种植后的蔽障保护措施,以确保细枝岩黄耆种植的整体效果。

猜你喜欢
鼠害种子效果
保湿喷雾大测评!效果最惊艳的才20块!
桃种子
防治鼠害在草原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
浅论吉木乃县草原鼠害发生与治理对策
抓住“瞬间性”效果
浅谈人工营林措施防治森林鼠害技术
可怜的种子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