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及优化对策

2021-11-30 14:37董建国
乡村科技 2021年34期
关键词:混交林营林林地

董建国

(五大连池市元青山林场,黑龙江 五大连池 164137)

混交林是指由2个或2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森林。按照惯例,主要树种以外的其他混交树种,以株数、断面积或材积计,应不少于20%。混交林可形成层次多或冠层厚的林分结构,对于提高防护效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1]。近年来,在各地林业和草原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各地都致力于发展人工混交林,虽然总体发展面积尚无精准统计,但试验林的营造不在少数。当前,北方地区常见的人工混交林的树种搭配类型有红松和水曲柳混交、落叶松和云杉混交、油松和侧柏混交、杨树和刺槐混交等[2]。人工混交林的混交方法有株间混交(在混交林株间同一种植行内隔株混交种植2个以上树种)、行间混交(一种树种的单行与另一个树种的单行依次栽植)、带状混交(一个树种连续种植3行以上,2个或多个树种依次种植)、块状混交(将一个树种栽植成一片,与另一个栽成一片的树种依次配植,产生规则、不规则块状混交)。

1 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多个空间范围内的林业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改善当下的林地立地条件,提升林业资源的抵抗能力,因此该技术的应用具有必要性[3]。具体来看,采用人工混交林技术,能科学布局林地空间,立体化利用林地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林木充分吸收养分、水分,使林木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提高林业生产质量和产量。单一树林极易导致病虫害传播,不利于净化空气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因此应用营林技术进行人工混交林种植更加具有优势,能通过科学选择树种进行混合种植,有效解决单一树种引发的各类问题。同时,人工混交林能有效改善土壤条件,不断提升林地土壤蓄水能力,为树木提供营养物质,并通过人工改善立地条件,为树木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有效降低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更有利于树木茁壮生长。特别是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当下,全世界均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营造人工混交林是最直接的绿色环保措施。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环境保护诉求,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的全面普及和大力发展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2 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要点

营林工作的落实要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和地区实况,合理选择混交林树种。目前,我国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发展良好,林业技术人员已积累丰富的营林经验。下面重点介绍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措施。

2.1 树种选择

人工混交林的树种选择和搭配,直接关系到营林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需综合考虑区域背景,提高全局改造意识,注重不同类型树种的合理混合和科学搭配,确保营林工作的适用性和稳定性,实现科学营林目标[4]。应尽量使混交树种与主要树种在生长特性和生态要求等方面协调一致,同时要考虑混交树种本身适地适树问题。在考虑树种搭配时,首先应针对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造林目的选择主要树种,再配植伴生树种或灌木。

选择树种时,要以树种生物学特性为依据,可借鉴以往营林技术应用的经验或教训,优先选择经济价值高、萌芽力强、繁殖容易、生长发育速度快、抗病虫害能力强及符合市场需求的树种进行栽培,以提高营林效果,实现营林工作质量和效益双提升。

2.2 林地选择与处理

林地选择与处理是人工混交林营林的重要基础环节。实施营林工程前,要充分考虑林地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条件,如地理位置、海拔、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及环境的整体通风透光度等[5]。只有充分了解林地的地理、环境条件,科学合理选择林地位置,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应此林地环境的树种。例如,如果新造林需要遮阴,则需将其种植于原有林分下,对于林分的树种组成通常不设限,针叶树或阔叶树均可,对林冠层的要求较高,需要其拥有20%~30%的透光度。林地确定后需进行整地处理,常用的整地方法有火烧法、化学法、割除法等,其优缺点各异,需根据人工混交林营林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6]。例如,火烧法主要是将预备林地上的全部无用作物烧毁,虽然可起到清除植被、为乔木提供有机养分的作用,但存在空气污染问题,目前大部分地区已禁用此方法;化学法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除草,存在农药残留污染环境等缺点,而且长时间使用会使杂草产生耐药性,除草效果逐年减弱;割除法是指采用人工或者机械除草和采伐剩余物的物理方法,简单且直接有效,但对机械化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2.3 人工混交林混交比例

人工混交林的混交比例判定不仅受树木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还与所处林地区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只有综合考虑三方效益,才能科学合理地确定混交比例,在兼顾三方效益的前提下提高营林效果[7]。另外,混交树种所占的比例应有利于主要树种生长,宜依树种、混交类型及立地条件而有所不同。竞争力强的树种,混交比例不宜过大,以免压抑主要树种;反之,则可适当增大。立地条件优越的地方,混交树种所占的比例宜小,其中伴生树种应比灌木多;立地条件恶劣的地方,可以不用或少用伴生树种,而适当增大灌木的比重。一般在造林初期,伴生树种或灌木应占全林株数的25%~50%。但个别混交方法或特殊的立地条件,混交树种所占比例不在此限。

2.4 人工混交林混交方法

混交比例确定后,开始选择混交方法,一般混交比例决定着混交方法,但同一比例不只有一种混交方法,当下常用的混交方法较多,方法不同引发的树木种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也有所不同。具体需综合考虑3方面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混交林稳定性、营林技术特点和混交层次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科学选择混交方法,规避混交过程中树种间的矛盾冲突,提升混交效果,确保营林质量。例如,株间混交是2个以上树种在行内彼此隔株或隔数株进行混交。采用这种混交方法,如果树种配植适当,种间关系则表现有利;否则,种间矛盾就比较尖锐。此法造林施工麻烦,一般多用于乔灌木混交。行间混交是2个以上树种彼此隔行进行混交,这种混交方法种间有利或有害关系一般多在林分郁闭后表现明显,适用于阴阳性树种混交或乔灌木混交。带状混交是1个树种连续种植3行以上构成1条带与另1个树种构成的带依次配植的混交方法,这种混交方法可缓冲种间竞争,栽植、管理都比较方便,多用于种间矛盾比较尖锐、初期生长速度悬殊的乔木树种混交[8]。介于带状和行间混交之间的过渡类型,称为行带混交。这种混交方法可保证主要树种的优势,削弱伴生树种过强的竞争能力。块状混交是把一个树种栽植成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块状,与另一个树种的块状依次配植进行混交的方法。块状地的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为25~50 m2,这种混交方法适用于矛盾较大的主要树种混交,也可用于幼龄单纯林或低价值林分改造。星状混交方法具有树种间的矛盾相对较缓和、营林工作较易成功等优势,但施工流程烦琐,总体来说优势大于劣势。目前,行带、带状、块状和星状等混交方式在林业生产中较为常用。

2.5 人工混交林混交时间

人工混交林混交时间的选择必须科学合理,才能有效调节树种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保障各树种苗木的成活率,维护人工混交林的协调性和稳定性。需综合考虑树种生长特性、林地立地条件等因素,确定人工混交林各树种的混交时间。根据不同树种的特性确定主栽树种和配栽树种,再根据二者的生长发育差异,科学控制不同树种的树苗混交时间,避免主栽树种和配栽树种发生恶性生存竞争,进而影响人工混交林的整体营林效果[9]。例如,阳性喜光主栽树种的种植时间要早于阴性弱光树种,一般最佳种植时间在开春后,一些落叶树木也可在秋季落叶后种植;夏季天气炎热,不宜种植;冬季种植要根据林地实际条件,在严寒地区不建议选择冬季进行种植,不冻结的地区可冬植,在种植时间上尽量选择环境条件适宜的春季或秋季,非必要情况尽量避开反季种植。

2.6 营林后的管理措施

人工混交林营林工程建设完成后,需加强管理,采取动态化精细管理措施,为树木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进而提高树木的成活率。首先,林业管理人员要动态化管理林木,可采取平茬、抚育间伐、喷洒化学药剂等管理措施,调节人工混交林的种间关系,最大限度地缓和树种间的矛盾冲突,提高树木长势和成活率。例如,抚育间伐是在未成熟的人工混交林中,定期伐去部分树木,进而为保留的树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获得部分木材。其次,要落实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避免各类突发自然灾害或病虫害造成林木大面积死亡[10]。例如,采取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技术综合防治病虫害;优化人工混交林树种结构,提高林分抗性,同时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和蔓延的可能性,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加强林农复合经营管理,增强林分抗灾能力。

3 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优化措施

3.1 提高林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林业技术人员是营林技术有效落实的关键,其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人工混交林的营造效果,因此需注重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建设综合素质高的技术人才队伍,为营林工作贡献力量。首先,应注重人才引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使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得以融合,集各专业技术的优点或专长,提升人才队伍的综合能力。其次,注重人才培养,支持和鼓励在职技术人员进修和学习,使其熟练掌握更加先进的营林技术,同时了解技术发展动态,有效提升营林水平。最后,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和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素养。

3.2 优化营林技术

营林工作较为艰苦和繁重,特别是林地清理环节,需根据不同的坡度采取不同的清理方式。因此,多措并举优化营林技术,精细化管理各作业环节,确保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成本损耗最小化。以坡度清理方式为例,小坡度区域清理比较简单,可施行全面清理;大坡度区域一般采用带状清理方式,通常沿等高线挖出水平带,然后进行林地清理,为后期的树木栽培打好基础。林地清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有益动植物,以清除阻碍林木生长发育的灌草丛为主,保留原有山谷、河边、山顶等区域的植被作为天然保护林带,有利于防止出现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等问题,促进林木生长发育,提升营林效果[11]。同时,在林地清理环节,采伐剩余物要取之于林用之于林,科学调控林地土壤肥力。当肥力不足时,要合理施肥以增加土壤肥力,为林木各阶段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

3.3 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为实现林业发展的战略性目标,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型,我国大力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主体改革和配套改革的综合作用下,充分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使更多资源参与人工混交林建设,为营林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支持,推进了林业生产快速发展,同时促进了营林技术的创新研发和推广应用[12]。以非公有制林业生产的发展为例,通过社会招商引资,各大企业纷纷积极参与林业生产,扩大了人工混交林规模,投入了充足的资金用于营林工作,在工作中不断突破技术困难和优化解决措施,不但有效提升了营林技术水平,而且推进了林权制度改革。

4 结语

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自人们日益重视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以来,本着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采取了退耕还林、人工造林等一系列营林措施,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营林技术是人工混交林种植现代化技术的硕果,通过科学选择树种,合理把控混交比例、方法、时间等方面的技术标准,结合营林后的精细化管理,为树木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8]。高水平营林技术直接决定人工混交林种植效果,是树木得以健康可持续生长的关键,是实现森林资源最大化利用与确保三方效益的最有效技术。

猜你喜欢
混交林营林林地
Summer Is Coming
关于营林前期准备及栽培技术研究
提高营林生产效益的有效措施
营林绿化的重要性及营林绿化规划探讨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试论营林绿化的重要性及营林绿化规划
浅谈林地的特性及其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