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2021-11-30 14:37王志萍李春阳
乡村科技 2021年34期
关键词:黑斑病杨树害虫

王志萍 李春阳

(四平市双辽市国有林总场,吉林 四平 136000)

杨树是人工造林工程的重要树种之一,具有生长速度快、树干笔直、容易杂交、生命力十分旺盛等优点,在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满足用材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杨树造林,不仅可以满足生态和生产需求,而且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在我国东北地区,杨树易遭受病虫危害,因此,杨树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为保护现有的更新造林成果,应加强对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前做好杨树病虫害预防工作,力争避免病虫害发生,确保林木不受病虫危害[1],最终实现造林的预期目标。

1 杨树生长习性及病虫害防治的必要性

1.1 生长习性

作为世界上尤其是北半球分布最广的树种,杨树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随着我国人工造林的持续推进,杨树一直作为理想树种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了大面积种植。杨树喜湿、耐寒,能够经受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多重考验,而且在适宜的区域内生长速度较快。

杨树属于强阳性树种,喜凉爽湿润气候,在温暖多雨的气候下易遭受病害。杨树根系发达,萌芽力强,生长较快,对土壤要求不高,喜深厚肥沃的沙壤土,不耐过度干旱,稍耐碱。大树耐湿,耐烟尘,可抗污染。

1.2 病虫害防治的必要性

虽然杨树具有先天的生长优势和较强的适应能力,然而我国北方地区山坡和丘陵地形结构较复杂,在此区域种植杨树易导致杨树生长速度受限或发生不同程度的病虫害。为此,在杨树造林过程中,需基于杨树的生长习性,针对所处区域的气候、土壤及地势地理条件,加大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或化学防治等综合性手段,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促进杨树茁壮生长。

2 杨树常见的病虫害

2.1 杨树病害

东北地区杨树造林中常见的病害有烂皮病、溃疡病、叶锈病及黑斑病。

2.1.1 杨树烂皮病。烂皮病多发生于杨树主干或枝条上,是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会造成杨树树枝干腐或枯萎。枝干受害后,最初出现水肿状病斑,颜色由浅变深,渐变为黄褐色,层层腐烂变软至木质部,病斑稍下陷。之后病斑上出现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当空气湿度较大时,黑色小点处分泌出杏黄色丝状孢子角,从孢子角里放出病菌孢子,随风传播,再进行侵染危害[2]。东北地区杨树烂皮病多发生于4月中下旬,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防治,5—6月会大规模暴发,7月发病速度逐渐减慢,直至9月病害基本结束。研究发现,烂皮病发病的最佳温度为10~15 ℃,气温超过20 ℃时会限制该病害的传播。秋季温度降低,此时杨树树液流动相对缓慢,因此,与春季相比秋季病害发展速度较慢[3]。

2.1.2 杨树溃疡病。溃疡病也是东北地区杨树造林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其多发生于杨树主干或大枝的枝干上,基本不会侵染杨树小枝。早春及晚秋,树皮上出现近圆形水渍状和水泡状病斑,病斑直径约1 cm,严重时流出褐水,之后病斑下陷。病斑内部坏死范围扩大,当病斑在皮下连接包围树干时,会导致树皮枯死。翌年在枯死的树皮上出现轮生或散生小黑点(子座)。东北地区杨树溃疡病多发生于4月中上旬,5月达到发病盛期,随后温度持续升高,至6月病情逐步得到缓解。然而,8月中旬还会产生新的病害,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杨树溃疡病的年度第2次暴发期。同时,气温低于20 ℃且环境较为潮湿时,尤其在林地低洼、排水不良的区域,病情会进一步加剧[4]。

2.1.3 杨树叶锈病。叶锈病又称黄粉病,多发生于杨树展叶期或降雨较多的月份。发病初期出现暗褐色水肿状病斑,发病时树体上堆满粉状物质,出现外观类似于绣球花的畸形病芽,进而造成全部树叶感病,随后病芽逐渐干枯,易从木质部剥离,严重影响树木健康生长。病菌以菌丝体在冬芽和枝梢的溃疡斑内越冬。杨树萌芽时,菌丝体发育形成夏孢子堆,成为当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夏孢子萌发后,可直接穿透角质层侵入树干,借风传播。每年杨树叶锈病有2次高发期,分别为5—6月和9月[5]。夏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5~20 ℃。种植密度过大,气温高,降雨多,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幼苗和幼树易感病。

2.1.4 杨树黑斑病。杨树黑斑病是我国东北林区十分常见的病害之一,发生率相对较高。由于杨树种植面积相对较大,该病害的影响范围极广,可侵染不同品种的杨树,特别是小叶杨树种、大青杨,且在杨树生长的各个阶段均可能发生。黑斑病病症主要出现在叶片、叶柄上,发病初期叶斑为针刺状,之后出现大量黑色块状斑点,一旦扩散便会引发枯枝或黑苗现象,并造成二次传播。此外,杨树黑斑病的发生与环境湿度等息息相关,每年6—9月为黑斑病的高发期,发病高峰在7—8月,也是防治的关键期,叶片会出现黑斑症状。随后进入秋冬季,东北天气转冷,气候逐渐干燥,黑斑病开始减轻[6]。黑斑病传播与树林通风性不佳有直接关联,该病菌具有潜伏能力,易在第2年卷土重来。

2.2 杨树虫害

东北地区常见的杨树虫害以蛀干和食叶害虫为主,包括白杨透翅蛾、杨扇舟蛾等。

2.2.1 蛀干害虫。东北地区常见的蛀干害虫主要有杨干象、白杨透翅蛾、青杨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等。其中,杨干象1年发生1代,以幼虫蛀道的形式侵染杨树,翌年杨干象幼虫开始活动,造成杨树表皮呈刀割状。白杨透翅蛾的虫卵多在杨树枝内越冬,每年5月下旬发生危害,卵经过15 d左右孵化成幼虫,主要危害年幼杨树的枝干,使杨树枝干呈瘤虫状。青杨天牛和光肩星天牛均为1年发生1代。不同的是,前者危害杨树幼树的树干,而后者危害杨树大树或过熟老树。两种虫害的危害原理大致相同,均从杨树木质部蛀入,青杨天牛5月上旬羽化,形成纺锤虫状,使杨树易出现折断现象;而7月为光肩星天牛成虫盛期,幼虫会蛀出排粪孔,坑道蛀成U形、S形[7]。

2.2.2 食叶害虫。东北地区以杨树叶为食的害虫主要有舞毒蛾、柳毒蛾、白杨叶甲及杨扇舟蛾等。舞毒蛾虫害群居而生,1年发生1代,多分布在没有下木的林分中,在树皮、落叶层中越冬,成虫羽化盛期为7月中旬。杨毒蛾1年发生一两代,夜间活动和取食时间长,危害时期为杨树展叶期。白杨叶甲1年发生2代,无论是幼虫还是成虫,都会蚕食大量杨树新叶。白杨叶甲翌年4月开始活动,9月下旬下树越冬。白杨叶甲的卵通常在树皮、落叶层中越冬,翌年春季4—5月产卵至羽化再至成虫速度极快,白天下树或隐蔽于树缝等位置,并从杨树嫩芽吸取汁液,尤其对新植的杨树幼林危害较重。杨扇舟蛾以杨树叶为主要摄取食物,遇到恶劣生长环境时,若不及时对其进行防治,一旦大面积发生,3 d内杨树树叶则会被一扫而光,对杨树危害极大。

2.2.3 刺吸类和螨类虫害。此类虫害主要针对幼苗,常见的草履蚧、叶蝉、红蜘蛛等一般群居于树缝等隐蔽位置,在嫩芽和嫩枝中吸取汁液。一旦防治工作开展不及时,极有可能引发整株枯死,对杨树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3 杨树病虫害防治措施

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在东北地区杨树造林管理工作中,应加强对常见病虫害的重视,明确其发病规律和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不断提升防治效果。

3.1 农业防治

首先,为了提高杨树的成活率,确保幼林能速生增产,必须要加强前期整地、育苗工序的工作,选择适合的造林地。在不影响效益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株距和行距,种植过程中适量增施肥料,有效避免有害生物的侵害。采取混交造林的模式,形成立体复层的混交林结构,确保绿化树种、经济树种实现优势互补。在此基础上,实施整形、修枝、清干的一体化营林管理方案,有效应对病虫害,提高主干木材的质量,防止撕裂树皮。其次,与质检部门联合,加强苗木检疫执法,确保产地检疫符合规定章程。在复检工作中,认真进行调入苗木的再次排查验证,避免携带病虫害的苗木进入场地。同时,认真开展虫情调查工作,前期做好适生树种的选择调研工作,确保栽植后降低杨树感染病害的概率。最后,科学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杨树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例如,避免引进外来杨树树种;适时浇水、施肥;及时除草,清理病树、染病枝叶,并将病叶、病枝集中烧毁,消除寄生虫虫蛹;冬季来临前将杨树易受到威胁的部位涂白,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发生率[8]。

3.2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防治手段,根据林区害虫的生物特性,积极防治病虫害。例如,人工剪除网幕和虫瘿,即结合秋冬季修枝剪除被害枝梢或虫瘿,并做深埋或烧毁处理,避免虫源扩散;人工捕捉成虫;根据害虫的趋光或产卵于嫩芽、叶片、叶柄或嫩梢上的规律,采用灯光诱杀与草把诱杀相结合的措施,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9]。

3.3 化学防治

针对杨树烂皮病,治疗时先用小刀将病斑刮除,以健康树皮为界,再涂刷药剂。可使用砷平液(40%福美砷1份、平平加1份、水50份)、浓碱水(1份碱、3份水)、S-921抗生素、11371微生物发酵液、甲基托布津或石硫合剂涂刷病斑,效果较好。针对杨树溃疡病,药物防治以秋防为主,与春防相结合,使用40%福美砷50倍液、50%退菌特1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50%多菌灵200倍液及30°Bé石硫合剂、10倍碱液等均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针对杨树叶锈病,叶片发病初期喷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50%代森锌100倍液、50%退菌特500~1 000倍液、0.2%~0.3%石硫合剂进行防治。针对杨树黑斑病,病害初侵染前,最迟于雨季来临之前,向苗木和低矮的幼树喷200倍波尔多液、70%代森锰锌600倍液、50%多菌灵7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等,连喷两三次,控制病害发生蔓延。

杨小舟蛾可采用4.5%高效氯氰菊酯2 000倍液、2.5%溴氰菊酯2 000倍液、40%氧化乐果2 000倍液等触杀性或内吸性农药喷雾防治;对于天牛幼虫等蛀干类虫害,可用敌敌畏、磷胺、乐果等,通过喷洒或涂刷树干等方式进行防治。对于草履蚧、红蜘蛛、叶蝉等刺吸类和螨类虫害,可以使用氧化乐果、三氯杀螨醇、敌敌畏喷雾进行针对性防治,防治效果较好。

3.4 生物防治

天敌是害虫的克星。在杨树造林过程中,应根据害虫的发生特点采取正确的生物防治手段,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天敌,以对害虫产生良好的预期抑制效果。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可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降低防治成本,减少不必要的生态污染。基于多年杨树造林经验,总结出生物防治措施有如下几种。首先,要对林区的鸟类进行保护,避免滥捕滥杀行为的出现。其次,重点就寄生蜂、寄生蛹、捕食性昆虫等有益生物进行大力度保护,使其发挥应有的保护作用。再次,采取多元布局的方式积极营造宜天敌生存的生态环境,如多栽植油菜、豆科牧草等适宜寄生蜂、蝇生存的农作物等,确保害虫天敌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中。最后,利用微生物或寄生性天敌,寄生于害虫的卵、幼虫等,扑灭害虫。例如,利用杨尺蠖核多角体病毒防治杨尺蠖,能避免杨尺蠖幼虫暴发成灾;利用寄生蜂在杨小舟蛾卵中大量寄生,可达到降低杨小舟蛾虫口密度的目的。

4 结语

杨树具有较多的优点,在我国常被用于改善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人工造林的理想树种之一。为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充分发挥杨树的生态、经济等价值,必须深入了解杨树的生长特性,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即通过有效检疫、营林、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提高杨树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做好杨树病虫害防治工作,以达到杨树造林的预期目标。

猜你喜欢
黑斑病杨树害虫
人参黑斑病防治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害虫的克星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寓言二则
碧根树黑斑病的识别方法和控制措施
跟踪导练(五)
桂北山区红阳猕猴桃花腐病和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高跟鞋
枯草芽孢杆菌对板栗采后黑斑病的抑制效果
杨树上为什么会有许多“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