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及其对策探讨

2021-11-30 20:46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荒漠化过度水资源

王 娟

(安徽恩远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31)

1 我国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流域,随着降水量逐年下降,流域面积逐渐缩小。部分河流的周边环境受到不良影响。在内蒙古地区牧民过度放牧,过度开发的工业环境导致地下水含量急剧降低。内蒙古地区的部分河流已经断流,绿洲地带逐渐沙漠化发展,频繁出现沙尘暴等灾害天气。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渍化现象都在不断恶化的过程中,当地管理部门采用有效地改善措施,运用节水灌溉、节水水利工程、植树造林、人口转移、封山育林等方式,力求改善当地环境。在土地侵蚀逐步严重的状态下,水资源保护和水资源有效利用也有重要的发展意义。为了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实现生态环境的环保建设,维持平衡的水土环境状态,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现代社会的科学发展。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发展也能够成为生态环境的有力保障。生态环境同样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持。实现生态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提升生态环境的建设水平,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实现规律有效的环保建设,是当前阶段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 我国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来看,我国各地区管理部门都需要解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各地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应用问题。

2.1 水资源过度消耗导致当地河流、湖泊逐渐枯竭

我国西北部地区属于温带干旱气候,该地带的水资源含量不多,气候条件以干旱为主。当地水资源匮乏成为显而易见的环境问题,以新疆,甘肃等地的水资源利用情况为例进行分析,新疆地区的水资源环绕天山,阿尔泰山等连绵山脉,这些山脉拥有较为广泛的森林面积,许多世界闻名的塞上流域,起源于此,包括伊犁河,玛纳斯河和额尔吉斯河。在高山地带,年降水量也高于其他地带。但甘肃的大部分地区水资源数量不多,尤其在内蒙古与甘肃的交界地带,年降水量较低,蒸发量呈逐级递减的趋势。根据调查结果,新疆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流域面积约为19.8万平方千米,但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逐步缩减到3.8亿平方米。这足以见得流域面积以极为迅速的速度,迅速缩减,许多举世闻名的文明流域,包括台特马湖、英苏湖等地,只留下枯竭的河道。

新疆部分地区的某些湖面已经逐步干涸,甚至逐渐消失。从目前来看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西北地区的河流湖泊枯竭,问题越发严重,水体污染情况也逐渐恶化,水质的矿物度和盐分也在不断上涨。甘肃部分地区的水体矿化度超出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标准范围,哈拉诺尔湖、青海湖等湖泊原本为淡水湖,由于水分中的盐分不断上涨,逐渐成为咸水湖,当地土地盐碱化现象越发严重,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2.2 过度开发的行为造成土地荒漠化、沙漠化

土地荒漠化的实际原因有两方面。首先,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干旱。再者人类的无节制活动,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无节制活动包括许多,比如过度放牧、滥砍滥伐、过度生产、过度种植都会造成生态系统的失衡现象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有效建设。国家的相关部门在荒漠化治理工作中提出,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米,覆盖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包括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其中顾名思义,风蚀荒漠化是在风力作用下被逐步侵蚀的土地荒漠现象。水蚀荒漠化则是在水流的侵蚀作用下失去生态作用的土地环境。

2.3 水分蒸发与水土流失导致严重的气候恶化现象

目前来看,我国城市建设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在水资源过度消耗的情况下,许多水库和大坝被泥沙拥堵,难以进行水资源的有效调控,随着人口基数不断增长,各地区流域,都出现严重的水源浪费现象。部分地区的水源开采量远超国家标准范围,中西部干旱地区的水源,甚至有枯竭的危险。水土流失速度过快,导致环境气候越发恶化,沙尘暴、浮尘等恶劣天气逐渐出现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对生态系统也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不利于生态环保工作的有力进行。在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难以维持,水分蒸发量越发增大,加剧水土流失,导致更为严重的水资源消耗,气候恶化现象成为显著的环境问题[1]。

2.4 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不可逆的生态损害

目前,在滥砍滥伐和草地退化现象越发严重的情况下,我国西北部地区的生态系统的自愈能力较弱,生物多样性在不断降低。从20世纪中期,我国新疆等地的森林遭到大规模的砍伐,矿石原产地也遭到大规模的开采。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森林面积在不断消退,在森林覆盖率逐步减少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的草场也出现严重退化现象。部分地区草场出现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森林树种不断减少,绿化面积逐步减小,动物纷纷远离家园。比如祁连山等林区的动植物多样性都在不断降低,曾经郁郁葱葱的连片森林消失不见,各类野生动物不愿再回到毁灭的家乡。足以见得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环境的过度恶化,会导致不可逆的生态损害,美丽的大自然不复存在。

3 我国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与对策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应用达到我国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应用目标,各地针对水资源的开发工作提出保护当地的水生态。各地在环境管理过程中,要将生态环保的应用思想贯穿在水资源的开发管理工作中。本文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水资源生态保护的有效措施,具体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的改进方式。

3.1 采用生态补偿机制

进行有效分析,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的应用意义,在于可以改善生态破坏现象,避免水资源的过度开发,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目前来看,部分地区尝试采用生态补偿机制,利用这种应用措施提升水资源的开发效果。根据目前阶段采用的补偿机制,各地都需要划分出限制开发的特殊地带,推行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采用生态补偿的有效方式,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有效的生态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当前,部分地区在尝试收取生态保护费。这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概念,在这样的发展前提下,面对开发行为,要收取相应比例的经费,从而限制过度开发行为。针对限制开发的特殊地带,还要采用有效的惩戒机制,绝不姑息违规行为,发现浪费现象,采取严格的惩戒手段,提升人们的警惕性,引导人们注重生态保护,避免生态破坏问题。

3.2 加大相关法律的管理力度

为了实现科学利用,要利用法律手段,提升水源开发的监督力度。从根本层面上讲,各地管理部门要提升法律监管水平,采用有效的管控手段,进行规范管理。比如当地河流受到大规模工程项目的建设影响时,应当进行有效的环境评估,采用合理的监控手段,来进行水体污染的检测工作。另外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特定流域的开发工作,限制开发数量和开发规模,进行统一而完善的资源管理工作。综合来看,法律监管有利于提升不同管理部门的协调性,利用法律的强化作用,实现规范管理,是一种必要的应用手段。部分地区针对当地流域采用有效的检测手段与调查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检测方式,来搜集水资源污染数据。立法部门针对水资源的开发情况,进行法律创新,为了实现规范保护,确保有法可依,一旦发现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法律惩戒,绝不能姑息违法行为,利用有效的法律手段,提升水源开发的监管力度,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3 实现水资源开发的有效管理

目前来看,水资源开发并不可以随意开展,而是要在标准要求下,满足工作需求,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实际开展。从目前的实践经验来看,为了提升水的利用效率,最有效的管理措施,在于因地制宜,实现有效开发。当地管理部门要结合发展现状进行科学规划,模拟总体供水量的技术指标,避免造成水资源的过度开发[2]。只有根据当地资源储量和实际需要,合理开发水资源,才能提升水资源开发的合理性,实现限制开发,确保水资源得到科学开发。水资源的开发力度在生态系统的可承受范围内,才能避免出现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开发是同等重要的环保建设工作。为了实现更为完善的生态建设,应当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环保开发。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各地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开拓思路,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强化水资源的开发力度。

猜你喜欢
荒漠化过度水资源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浅析如何做好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中国已成功遏制荒漠化扩展态势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1986~2019年乌拉特后旗荒漠化动态演变及其成因研究
过度自恋也是病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