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及其管理工作探讨

2021-11-30 20:46种道清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环境工程精细化管理工作

种道清

(枣庄市生态环境局薛城分局,山东 枣庄 277000)

1 环境工程及其管理工作相关概述

1.1 环境工程概述

环境工程属于环境科学分支,主要是对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通过科学手段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加以解决,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从事和研究环境污染预防、提升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与生物学中生态学;医学中环境医学、环境卫生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存在密切的关系。因为我国当前环境工程的开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学科领域仍在发展,但是环境工程核心是以环境污染源治理为主。

环境工程所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其中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问题处理和防治。现阶段,人们对环境工程仍然存在不同认识。部分学者认为,环境工程是对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原理以及方法研究的学科,对噪声、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造成环境污染的电磁波、热、发射物质治理的技术。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环境工程包括环境监测、工程经济、影响评价、系统工程等内容的研究。虽然不同学者各持己见,但是就当前环境工程开展现状,基本内容包括综合防治、固体废物再利用和处理、水污染以及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环境工程属于复杂、庞大的技术体系,不只是对环境污染、公害防治措施的研究,同时包括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研究废物资源再利用、对生产工艺加以改革,创新无害、少害生产系统,按照区域环境开展运筹管理,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提升[1]。

1.2 环境工程管理概述

环境工程管理工作指的是通过科学的方式实现环境保护、社会保护两者协调,通过有关技术,对环境问题解决措施加以深入研究,实现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促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协同发展,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通常情况下管理工作包括环境工程技术指标、相关政策的完善;生产工艺环保性评估、促进清洁技术研发、生态污染问题的防治等。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提升环境质量发挥着积极作用。例如我国多数地区积极开展黑臭水体防治工作,并在相关工作开展中加强沿岸生产企业废水、污水排放监测,对污水、废水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勒令停止生产,完善废水、污水处理设施;强化沿岸生态功能恢复。

2 开展环境工程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范围不全面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和经济管理体系存在契合度不足的问题,同时,环境工程管理范围也存在过于狭窄、不全面的问题。广义角度分析,环境工程管理工作涉及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狭义角度分析,环境工程管理工作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问题处理和防治。现阶段,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程度的表面工作,对于自然环境的治理存在“治标不治本”问题,无法从实质上解决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问题,对社会环境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

2.2 管理意识落后

环境工程管理普遍存在意识落后的问题,导致相关人员在参与管理工作时重视程度不足,对开展环境工程的效率和效果产生了影响。同时,因为管理意识较为落后导致相关问题解决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对于管理制度的制定形式化严重[2]。另外,因为我国环境工程的起步比较晚,发展较为缓慢,相关管理制度缺陷较多,对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阻碍。

3 环境工程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措施

3.1 提升环境工程实力

前文提到,环境工程的开展对改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及预防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环境工程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以及全球范围都具有极大地发展前景。环境工程行业的发展同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环保相关知识研究的进步。环境工程应当和市场经济发展互相匹配,形成共利互惠新型连接。为实现环境工程实力的提升,国家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资金支持,实现环境工程迅速发展。另外,环保部门应当多方配合,和各个行业互相协调,明确环境工程发展方向,对环境工程产业结构加以优化。

3.2 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现阶段,我国环境工程相关管理部门存在专业人才稀缺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弊病也逐渐凸显,因此,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政府部门应当和当地高校紧密配合,加大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对环境工程课程进行调整,按照岗位需求培养学生。对于在岗人才,需要为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按照当前现状拓宽学习内容和学习渠道,实现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升。通过高校培养后备人才、通过在职培训实现人才培养,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另外,为确保人员在参与工作中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需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其认识环境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提升其管理意识,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实现人员综合素质提升[3]。

3.3 实现环境工程精细化管理

为实现社会管理完善,需要将社会管理和自然管理协调发展,因此,精细化管理的落实十分必要。环境工程精细化管理可实现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环境管理工作的良好推进。环境深层管理逐渐向精细化方向转型能够提升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对环境管理范围加以更加细致的划分。如,我国部分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环境部门为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通过精细化管理,对当地水污染、大气污染具体情况进行检测,全面分析污染原因,针对污染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对于水污染问题从排水管网设置、企业生产等方面分析,将雨水管道、生活废水排放管道进行充分设计,加强企业废水、污水排放监测,避免水体的进一步污染,对已经受到污染的水体、黑臭水体,制定整改方案,开展黑臭河道治理工作。对大气污染则通过企业废气排放监测,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工作,鼓励居民绿色出行等。通过环境工程精细化管理,当地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3.4 健全管理制度

首先,需要对环境管理法规以及相关条例加以完善,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标准的支撑,强化环境管理执行结果考核。另外,需要对监管机制加以完善,加强规范环境管理法制性,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强化环境工程实际建设、运行情况以及维护监督力度,确保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充分落实。最后,行政部门开展监督管理工作的同时,应当积极协助建筑部门提升管理力度,促使其积极配合管理工作。

3.5 强化环境管理核心

环境管理核心强化,需要加强环境管理控制,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进行实际环境管理工作时,需要增强环境控制。其次,发挥环境管理职能时,需要突出控制职能。环境管理职能包括组织工作、计划工作、控制工作、基础工作四项内容。控制职能属于环境管理的灵魂,控制职能得不到有效落实,其他职能也发挥不出其真正意义,环境工程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形同虚设。因此,需要加强管理职能等同于环境控制。通俗来说,便是加强环境污染源的控制,从源头避免环境受到进一步的污染,在此基础上优化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环境工程的有效开展。

3.6 发挥群众与政府的监督作用

环境工程的开展需要群众监督,企业应当提升信息透明度,促使人们积极参与到环境治理工作中。例如,有关企业积极公开环境部门印发的环境污染问题督办清单详细内容,通过线上、线下双线方式加强推广,提升群众知情权,发挥群众社会监督和参与作用,另外,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应用自身监管权力,对环境工程开展情况进行管理,实现环境工程以及管理工作的充分落实。

4 总结

综上所述,面对改革开放初期,过于注重经济发展所遗留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对具体存在问题积极开展环境工程,改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质量,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但在我国环境工程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对各项措施的落实造成阻碍,因此,需要加强管理,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开展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实现环境工程的高质、高效开展。

猜你喜欢
环境工程精细化管理工作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装备环境工程》杂志第四届理事会
对话专业:环境工程专业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装备环境工程》杂志第四届理事会
装备环境工程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