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塑性物体上珠状类弹孔的证据及应用性

2021-11-30 22:17刘晓明
关键词:弹孔可塑性弹丸

刘晓明

(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 201100)

0 引言

可塑性物体特指在撞击发生后可以对弹丸的接触部分外形形成记录性造型的物体,如泥灰墙面、一定厚度的木板、质地较为松软的金属材质、自然界中的树杆等。所谓珠状类弹孔,是指由钢珠、玻璃珠、塑料珠等圆珠类弹丸在撞击可塑性物体时所形成的弹孔。

在工作实践中,被称之为“弹孔”类的案件时有发生,但因为侦查中常常缺失证据的支撑而难以有所作为。

“弹孔”案件的现实危害性非常大,从物质上的损失到对人们内心所形成的阴影都严重危及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1 此类案件在证据角度上难以有所作为的因素

(1)对于这类现场在感觉上缺少实体感,仅一个或者几个洞孔,偶尔会发现弹丸,但因撞击、摔落、滚动等的过程中对DNA的损耗、污染较大,所以能够成功检出的概率低下。

(2)对现场的保护上有效性差,出于各种复杂的临场心态因素,此类现场上但凡发现有弹丸的,基本上都已被人们拿捏过了,使得原本就存在着“先天缺陷”的弹丸彻底失去其证据上的潜在意义。

(3)自然天气对弹丸的影响,雨、雪、霜、露,这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在对弹丸的影响及破坏上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4)作为物证的弹丸失踪,导致相关取证工作无法进行。

2 实践中可塑性物体上珠状类弹孔的证据及应用性途径

2.1 弹道分析

可塑性物体与易碎物体不同,易碎物体的易碎特质对于弹着点具有实质的破坏性,对弹道方面的分析研究造成严重影响。而可塑性物体则相对较完整地固定和记录了弹道的组成因素,尤其在力向的细节方面,有着易碎性物体无可替代的优势。

2.2 生物检材提取

从相关理论上讲,在弹丸与目标客体接触的过程中,冲击所造成的压力和摩擦力会将弹丸上可能附着的生物检材成份转移至弹着点处的物质上,从而为后期的生物检验工作创造条件。在这个方面,可塑性物体与易碎物体不同,它能相对有效地维护弹着点处物质的完整性、固定性,而且这种可塑性特质会随着目标点射击弹孔的加深而扩大弹体与可塑体之间接触面的面积,生物检材的脱落与转移性加大,不会因为客体碎裂、空间移位而导致可能存在有生物检材的弹着点被破坏或消失。即便是没有被破坏的客体,其接触面也局限于点对点(即弹丸球形体与弹着点平面的点对点)而已,与弹丸与可塑体弹孔之间的面对面(即由弹孔深度形成的弹丸与弹孔两个接触面)而言,其在生物检材检验上的价值不可同日而语。

2.3 弹丸个体特征及存放环境分析

2.3.1 存放环境

现场分析工作中,对现场提取到的弹丸进行溯源性研究,透视出它的日常存在环境,对于案件的侦查排摸有着实质性的帮助。

2.3.2 个体特征

以钢珠弹丸为例,与浑圆结实的正规弹丸形成对比的是有沙眼、不规则、镀层劣等的弹丸,从专业的角度上不仅可以提供侦查的方向和范围,还可以为破案后的同类产品检验认定埋下伏笔。

2.4 射击目的性分析

弹着点不一定就是作案人所选择的目标点,尤其是首先发射出的弹丸。导致弹丸偏差的因素有多种,如射击的水平、对射击工具熟悉的程度、风向、风级、临场心态、人力发射的力度变化及其他干扰因素等。所以,对射击目的性分析方面不能简单化,必须结合诸种因素并紧密结合现场情况进行考量与分析。

2.5 制式器具类射击工具与手工类射击工具的分析

制式器具类射击工具指运用专业技术,经正规企业制造并受到政府认可的射击工具;而手工类射击工具是除此以外的自制、土造射击工具。

射击力度、精准度特指在单位时间内的同一组射击行为特征。

制式器具类射击工具与手工类射击工具品种繁多,最为常见的比如气枪与弹弓。单纯从弹着点看,在某种现场条件下,上述两种工具有着类同的现象。工作实践中,根据不同发射工具对目标客体所形成的不同变异特点,如果及时而有效地对不同发射器具种类进行剥离和认定,对现场分析及侦查工作的开展皆大有裨益。实践中运用较多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射力与弹丸自重之间的规范性配比不同

制式器具类射击工具所使用的大都是规定范围内的弹种,而且在形状与材质功能上类同;手工类射击工具则不同,从弹丸的重量、形状、质地等皆存在着很大的随机性。

(2)弹丸飞行形态上的不同

弹丸旋转与非旋转、弹丸规则与不规则、弹丸形态的不同都影响着弹丸的飞行,并对其精准性造成干扰。

(3)从弹着点分析发射力度与精度的相似性与随机性

在特定的距离、环境及气象条件下,发射一定量的弹丸数对于发射器具的类别具有说明性。一般意义上,制式器具类射击工具对目标点射击的精准度高于手工类射击工具,在发射的力度上前者类似而后者有较明显的差异。

要考虑的因素:发射角度对弹着点精度和力度的影响;弹着点客体物质的差异对弹着点精度与力度的记录和反应;射击点移位后对弹着点精度与力度造成的变化;体力消耗导致的弹着点精度与力度上的变化。

(4)在相似地域的气象环境条件下,弹丸抗环境干扰性能上的差异

在相似地域的气象环境条件下射击力度与精度抗气象干扰性方面,制式器具类射击工具与手工类射击工具相比,前者明显胜于后者。

2.6 弹道、力度不同与目标选择间的关系

一般都会认为,弹道、力度等要素与选择的目标之间是直接的关系。因为,目标所在的方位、距离、高低等具体情况是形成弹道、力度的主要诱导,但实践中却时常出现弹着点非目标点的情况,如射击力量不足的坠落形成的弹着点,穿越目标点后的第二或第三弹着点,等等。力的行为在其轨迹促成上的不同,力的主流走向不同,对于被撞击客体的损伤性造型也会因之而表现不同,这方面的因素首先应该存在于刑事技术人员的意识当中。换言之,这方面意识缺失,是无法有效勘查此类案件现场的关键因素。

可塑性物体不仅可以较好地塑造记录弹丸在击中目标点时的力度、力向,还可以通过塑造中的细节对弹丸的终点飞行姿态进行刻画,再对这种刻画进行回溯性分析,可以透视弹丸射击的真正目标点,从而明确射击的目的性所在。

珠状类弹孔所具备的圆弧形自体对于弹丸飞行的力度及其变化有着多方位的记录,较之其他类型的弹丸,珠状类弹丸对力度、弹道、飞行变异等方面的体现更完备。

2.6.1 俯角射击弹丸与下坠弹丸

俯角射击弹丸与下坠弹丸在一般形式上皆为由高处向低处飞行的弹丸,但在其力度的表现方面则不相同,俯角射击的弹丸主要由向前的纵向力、向下的横向力所组成,其中,以向前的纵向力为主导力;下坠弹丸也是由向前的纵向力、向下的横向力所组成,但以向下的横向力为主导力。

上述两种情况中主导力的比重视射击的距离、原始目标点、残存力度、干扰因素等而定。需强调的是,射击行为中对弹丸的干扰因素不仅局限于气象方面,还有弹丸飞行过程中的因素,比如树叶、水滴、环境物理结构形成的气流、阻力不同的障碍物等。

2.6.2 相对直射中的横向滑动

直射中的横向滑动,其表象上也是由向前的纵向力、向下的横向力所组成,但之所以称它为横向滑动,是因为横向滑动的力是源自于外力,如风力、气流等,它的方向甚至可以是360度全方位的,而非单纯弹丸自身下坠的力。

2.6.3 跳弹与无明确目标的射击

跳弹中存在有二次变向加速,而弹丸速度的自然减缓在轨迹上有一定的循序渐进性。前者在弹丸表体上可见相关的痕迹现象,对其弹道的回溯要从跳弹行为处进行,以发现其真正的射击目标;后者原则上需结合同一组发射行为中的多次射击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射击的目的性——有目标、无目标、多目标。

3 案例

某年春季,连续晴天,风向偏南,温度26度,湿度85%,风级2~3级,阵风6级。

郊区,一新建尚未使用的大型幼儿园内保安报警,在幼儿园北侧的外墙面上发现多处疑似弹孔……

经现场勘查,现场所在幼儿园为3层楼建筑,坐东朝西,其南侧紧邻住宅小区;西侧为公路(南北走向),路西侧为住宅小区;东侧是一片荒地;北侧约20 m是公路(东西走向),公路北侧约30 m是高层住宅区,幼儿园距离北侧高层住宅区楼房的直线距离约为80 m。

在幼儿园北侧外墙面及窗户玻璃上共发现疑似弹孔16处,其分布于东西宽约30 m、上下高为3 m多的北墙面范围内,最低处距地面约20 cm。

保安出示从北墙外地面先后寻找到的金属弹丸9枚,直径5 mm,规格一致,但其中有半数多的弹丸发现时已经生锈。对墙面弹孔观察见,所有弹孔内壁皆未发现锈迹,弹孔深浅不一,最深弹孔深度为3 mm,最浅弹孔深度为1 mm左右,窗户玻璃材质相同,但即便在同一块玻璃面上弹着点贯通、未贯通二种现象皆存在。

弹着点明确了概略的弹丸发射方向,但这在对类似案件的现场勘查中是远远没有实现勘查所应达到或实现目地的。进一步依据每处弹着点弹孔内壁上压力对弹丸冲击力的力度、角度上的差异值,对具体发射情况做出细致的刻画与处理。

幼儿园内主体建筑上,北墙面高于2 m的弹着点,其弹孔特征为下坠趋势;低于1 m左右的弹孔特征呈现以纵向为主的力度……

综合现场勘查情况,分析如下:

(1)发射宏观方向为幼儿园北侧,发射为非固定点,呈现东西移动的特征,结合这一特征得出具体发射点位于北面高层住宅楼南侧,系立于地面进行的发射。

(2)墙面疑似弹孔系直径为5 mm的金属球状弹丸撞击所形成。

(3)部分弹丸表面生锈,而所有弹孔内无锈痕,窗户玻璃上弹着点也未发现锈痕,分析为二次及二次以上的射击行为所致。

(4)发射力量及弹着点所显示的力度不均衡、散布面积较大,分析为手工类射击工具所形成,射击特征符合弹弓射击的特点。

由于现场发现的弹丸被多名保安拿捏过,已失去检验条件,所以,弹孔是唯一的生物检材提取点。幼儿园的外墙墙面虽然系水泥成份,但其外墙面上反复涂抹的带有油性的外墙涂料,增加了墙面的糯性,为弹孔的相对完整性提供了基础。经对现场墙面上弹孔内侧面分别进行涂抹提取和检验,在多枚弹孔的涂抹物中检出同一人DNA,最高一个弹孔距离地面近3 m。

可塑性物体上珠状类弹孔的证据及应用性在实践中的运用技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于运用上的单一性意识,它直接导致的是资源上的浪费,但还有一个方面的漏洞往往被忽视,那就是案件发生伊始,在对现场进行有效保护的程序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措施可以是多样性的,但只有相关的知识加之相关的意识形成后,才能真正体现出可塑性物体上珠状类弹孔的证据及应用性。

4 结语

可塑性物体上珠状类弹孔的证据及应用性是有效拓展此类案件破案渠道的重要抓手,是为诉讼活动提供有力武器的必由之路。案件发生伊始,对现场进行有效保护至关重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形成实践意识是前提和保障,也是真正可以体现出可塑性物体上珠状类弹孔的证据及应用性的根本所在。

猜你喜欢
弹孔可塑性弹丸
水下截卵形弹丸低速侵彻薄钢板的仿真分析
空化槽对弹丸入水特性影响研究
甲基苯丙胺改变成瘾小鼠突触可塑性基因的甲基化修饰
无控旋转弹丸外弹道姿态测试与模型验证
最后的弹孔
华清宫
空化槽对弹丸水下运动特性的影响
钢结构在建筑装饰工程中的运用
认知的发展及衰退模式
浅谈写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