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四份技术文件印发等8则

2021-11-30 23:02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1年12期
关键词:职业资格航海测绘

关注

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四份技术文件印发

近日,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印发了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四份技术文件。

其中,《名词解释》明确,新型基础测绘是带动技术体系、生产组织体系和政策标准体系全面升级转型的基础测绘体系。实景三维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部门信息化提供统一的空间基底。

《基础地理实体分类、粒度及精度基本要求》明确,基础地理实体是新型基础测绘产品体系的核心,结合对地观测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基础地理实体,确定基础地理实体的分类、粒度和精度。

《基础地理实体空间身份编码规则》明确,基础地理实体空间身份编码,具有可实现基础地理实体全球专有标识、唯一标识以及信息关联共享等特性。

《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元数据》适用于二维表达形式、三维表达形式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生产、建库、分发及应用。

我国新一代数字高程模型全面建成

记者近日获悉,自然资源部组织相关单位历时两年,全面建成我国新一代数字高程模型(DEM),首次实现了新一代数字高程模型对陆地国土的全覆盖。

新一代数字高程模型是实景三维中国的核心内容,是以规则格网点的高程值表达地面起伏的数据集,通过航空航天遥感测量、机载激光雷达测量等测绘技术获取,主要用于工程规划建设、坡向坡度分析、土方量计算、淹没分析等,是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调查分析的重要支撑,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信息。

目前,DEM 分辨率已由25 米提升至10 米、现势性由2010 年提升至2019 年,对地形表达的精确度、分辨率和现势性有了显著提高。新一代数字高程模型全部成果已接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作为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的时空基底,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为数字经济提供了战略性数据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1年度报告》发布

12 月20 日,由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组织编制的2021 年度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正式发布。这是中国连续第十年推出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旨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社会共同关切的议题,开展全球及洲际尺度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分析和评估。

2021 年度报告聚焦“全球陆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态势”“全球典型湖泊生态环境状况”“欧亚大陆草原生态状况”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4 个专题开展遥感监测与分析,更加关注水质污染、草原畜牧、粮食自给等问题,分析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格局、植被生长状况和典型区域可持续发展态势,揭示了全球典型湖泊分布格局、水文要素和藻华暴发的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阐释了欧亚大陆草原生态环境改善及草畜平衡状况,评估了近十年全球及中国粮食生产及安全形势。

2021年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公布注册测绘师为准入类

12 月2 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 年版)》公告,在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中,注册测绘师在列,资格类别为“准入类”。

据悉,2021 年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共计72 项职业资格。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59 项,含准入类33 项,水平评价类26 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13 项。目录中准入类职业资格关系公共利益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均有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作为依据;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社会通用性,技术技能要求较高,行业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确实需要。

优化后的目录与2017 年相比,职业资格减少了68 项,削减49%,对于进一步提高职业资格设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推动降低就业创业门槛,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

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首批影像正式发布

2021 年12 月20 日,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 号(SDGSAT-1)首批10 幅影像正式发布,包括我国长三角、山东半岛、西藏纳木错、新疆阿克苏、北京、上海及法国巴黎等多个地区和城市的微光、多谱段与热红外成像仪影像。

据了解,2021 年11 月5 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SDGSAT-1 卫星。该星是世界上首颗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卫星,是专门服务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科学卫星,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先导专项研制,是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规划的首发星。

目前,SDGSAT-1 卫星处于在轨测试阶段,各项功能正常,性能指标满足任务要求。卫星在轨正常运行后,将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监测、评估和科学研究提供持续稳定的全球数据支撑。未来,该卫星的数据产品将提供全球共享,为落实2030 年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发展倡议”作出贡献。

我国出版首部以航海为视角大型综合性地图集

12 月14 日,由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和武汉大学联合编制的《世界航海地图集》在天津正式出版发布,该地图集也是国内第一本以航海为视角的大型综合性地图集。

《世界航海地图集》设置了世界风貌、资源环境、航海保障和重点航区四个部分,运用地图、海图、遥感影像、信息图表、文字等方式,从政治、经济、生态、资源、海洋等多元视角直观生动地展现了蒸蒸日上的世界航海事业。

据悉,图集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欧洲空间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等国际国内组织机构的公开资源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地球生命力报告》等专业报告信息。

该图集的出版为国内外读者了解世界航海打开了一扇窗口,为航海运输领域各级管理部门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我国成功发射天绘-4卫星

12 月29 日19 时13 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4 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金牌火箭”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2021 年度宇航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据悉,天绘-4 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开展科学试验研究、国土资源普查、地理信息测绘等任务。这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2021 年抓总研制并成功发射的第50 颗航天器。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二级运载火箭,具备发射多种类型、不同轨道要求卫星的能力,可实施一箭单星或多星发射。本发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首次采用“低冲击、高精度、无污染”双星侧挂分配器,确保全方位满足卫星要求。分配器除了要实现常规的可靠连接、安全分离功能,还多了10 余项关键指标,且每项指标都有超高的精度要求。

数字

5米

12 月26 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5 米光学02 星。12 月27 日晚,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成功接收到地面系统传输的第一轨全色和多光谱影像。收到数据后,经波段配准、正射纠正、融合等处理,成功制作了真彩色融合影像产品。

据悉,卫星主要载荷为1 台可见近红外相机、1 台高光谱相机和1 台红外相机,可有效获取115 公里幅宽的9 谱段多光谱数据、60 公里幅宽的高光谱数据以及热红外数据,其中全色谱段空间分辨率可达2.5 米、多光谱为10 米、高光谱优于30 米、热红外优于16 米。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中心将按照在轨测试工作方案安排,牵头做好5 米光学02 星在轨测试,为卫星在轨交付顺利投入业务使用奠定基础。同时,基于自然资源领域部省市县贯通的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加快高光谱等新型载荷数据及应用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职业资格航海测绘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措施
大航海——从星盘到象限仪
试论房产测绘的质量控制及管理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断水三天的航海人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航海博物馆
站在测绘前沿 攻克技术难关
——记人国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先进工作者、贵州省第三测绘院副总工程师申朝永
航海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