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青运用调神针法治疗儿童多动症经验

2021-11-30 23:46淳于宣璐姜欣袁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调神三针多动症

淳于宣璐, 姜欣, 袁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称为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障碍性疾病。患儿存在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缺陷,活动过多,行为冲动等现象。此外,还会出现相应的学习障碍、人格极端和难以适应环境的情况,但智力基本正常[1-2]。如果不及时给予纠正,可能对患儿成年后的人格塑造产生负面影响。我国学龄期儿童被诊断为儿童多动症的数量高达2 000 万[3]。导致儿童多动症的因素主要有器质性因素、遗传因素、环境与教育因素和其他因素。其中,器质性因素是主要的成因,多是由于生产时损伤新生儿,导致新生儿脑部受损的一种先天性因素[4]。现有治疗多为对症治疗,如口服西药盐酸哌甲酯缓释片,但该药有导致失眠、兴奋、头痛等副作用,并且6 岁以下儿童禁用[5-6]。目前,有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儿童多动症具有疗效确切并且安全性高的特点[7-8]。因此,针灸是治疗儿童脑病的较佳治疗方法。

袁青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靳三针”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岭南针灸新学派靳三针疗法创始人靳瑞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针灸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三十余载,深耕于儿童脑病领域多年,在运用调神针法治疗儿童多动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袁青教授对靳瑞教授所创的“靳三针”疗法进行了归纳与创新,并提出“调神针法”的理念。他认为“调神”在诊治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9],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儿童脑病的治疗当中。调神针法贵在调节人之神志,对治疗神志方面出现异常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10]。现将袁青教授运用调神针法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1 袁青教授对儿童多动症的认识

中医虽无儿童多动症的病名,但根据其注意力不集中、易兴奋及冲动、情绪不宁等特点可将本病归属于“躁动”“虚烦”“健忘”“慢惊风”等范畴。袁青教授钻研儿童脑病领域数十载,其调神针法治疗儿童脑病经临床验证疗效确切[11-13]。袁青教授认为本病与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失调、后天护养不当、阴阳失衡相关,与心、肝、脾、肾四脏联系紧密[14]。

《灵枢·天年》中记载:“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动。”中医认为儿童好动为天性使然,其生理特征是稚阴稚阳,五脏气血不平衡不成熟,心、肝常有余,肺、脾、肾常不足。儿童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干扰进而导致病理状态的出现。《本草纲目》记载“脑为元神之府”,患儿脑髓未充,素体纯阳,活泼好动,若受外界刺激或受伤,则易存在神无所归、神志不安、情绪不宁、多动少静的表现。儿童先天脑髓失养,再加上后天五脏功能紊乱,是导致儿童多动症发生的主要原因。

袁青教授认为,儿童多动症的病机特点为形神失调,患儿既存在注意力异常、情绪失调等神志病,也存在生理功能失调所致的脏腑病。因此,儿童多动症的总治则是形神同调,在改善患儿神志的同时,也对脏腑功能进行调理。

2 调神针法的治疗特色

2.1 调神针法的选穴依据

调神针法重视头针的应用,包括定神针、四神针、颞三针、智三针和脑三针。研究表明,调神针法选取头部腧穴可改善大脑皮质的功能活动,对神经细胞的凋亡和增殖起到调整作用[15]。定神针包括印堂穴和阳白穴,印堂穴为经外奇穴,有宁心安神、醒脑开窍的作用,是治疗失眠健忘、小儿惊风的常用穴位,阳白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在瞳孔直上的位置,有清利头目、疏通胆经的作用,定神针对于双目失神或左顾右盼的症状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四神针的定位为百会穴的前、后、左、右各1.5 寸,针刺方向也独具特色,采用四针均逆向百会穴方向进行针刺的方法,最终形成“金字塔”的形状。此法起到疏通整个头部气血,激发头部阳气的作用。脑三针为脑户和脑空,“脑为元神之府”,脑三针可调节人体的“元神”,包括神志、思维和记忆。颞三针为耳尖直上2 寸,前后各1 寸的3 个穴位,颞三针起到交通手足少阳经、手足阳明经和足太阳经的作用,可疏通肝胆及头部之气血;智三针为神庭和本神,《淮南子》记载:“神者,智之渊也。”神庭、本神与智力存在密切关系,神庭的含义为脑内元神所藏之处。本神含义为诸神穴之本,两穴均可调理元神促进患儿智力的提升。足智针包括涌泉、泉中(足趾关节与足跟连线的中点)、泉中内(从泉中旁开8分~1寸左右),与智三针的作用相似,也能调理元神。三穴均位于足底,与涌泉相近。涌泉为肾经的井穴,为肾经肾水的源泉,多动症患儿久病阴虚阳偏亢,也通常有肾虚的情况,针刺该穴可补肾阴,并且根据“上病下取”的原则,脑部疾病可通过加强足部的刺激来治疗;手智针为劳宫、神门、内关,劳宫位于掌心,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穴,主治中风、癫狂、喜笑不休,神门为手少阴心经原穴,主治心烦、健忘、失眠等神志异常疾病,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也为八脉交会穴,主治包括失志、心痛、癫狂等,“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三穴均能调理心神,改善精神状况和思维活动。诸穴合用,共奏调神安神之效。

2.2 调神针法重视“两神合一,用意在针”

“凡刺之针,必先用神”,治神是治疗疾病的最主要步骤[16]。在临床施针治疗过程中,袁青教授有其独特的调神方法,常常遵循“两神合一,用意在针”的原则[17]。袁青教授认为,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施术者的神合二为一,针刺时均把注意力集中在针刺部位。调神时施针的第一针为两眉头中点的印堂穴,针刺该穴可使患儿与术者保持眼神上的交流,可以让患儿把精神集中到该穴,这也是调神的一部分。当患儿开始哭闹挣扎时,在安抚患儿情绪的同时,仍要求患儿把注意力集中在针刺穴位上,同时,通过询问患儿针刺的数量,告知患儿针刺的穴位名称等方法,来进一步地吸引患儿的注意力,以防患儿分心。在患儿遵循并配合完成针刺治疗后,往往给予患儿一定的奖励,加以鼓励。上述针刺过程体现了对患儿的听力、理解能力、思维记忆的锻炼,该方法对调节患儿的神志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3 调神针法重视患儿与家属同治

在临床过程中,袁青教授认为不仅患儿需要进行治疗,患儿家属也存在情绪上的异常需要调理。多动症患儿的康复不仅需要对患儿本体的神志和脏腑功能进行调理,也需要家长在其身边耐心地矫正和教育。袁青教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患儿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家属往往容易对患儿产生厌烦的情绪,甚至会出现急躁冲动等不良行为。家属对多动症患儿的态度应该积极且耐心,多倾听患儿的感受,如果家属对患儿缺乏耐心,或者存在情绪上的宣泄,则会影响到患儿治疗的进程。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袁青教授通常也对患儿家属施针治疗,患儿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不会对该治疗方法产生厌恶的情绪。

3 重视调神针法与穴位埋线相配合

张景岳在《灵枢·终始篇》释:“久远之疾,其气必深,针不深则隐伏,病不能及,留不久则固结之邪不能散也。”袁青教授对张氏的针灸与疾病深浅之理论颇有体会和发挥。袁青教授认为儿童多动症的病程较长,在治疗上需要对穴位进行长久的刺激,以达到祛除沉疴痼疾之目的。因此,袁青教授在调神针法治疗儿童多动症的基础上,常常重视穴位埋线的运用。穴位埋线治疗的整个过程经过了羊肠线的软化、分解、液化与吸收[18],这可以对穴位给予长久的刺激,起到了调理脏腑、平衡气血阴阳的作用。“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脏腑功能与神志情感密切相关,五脏均藏不同的神。五脏六腑功能协调、气血运行和畅,生命活动和精神意志才能有所保障。因此,袁青教授在穴位埋线疗法中均选取能够调理脏腑功能的背俞穴。儿童脏腑娇弱,患病的同时亦会影响脏腑功能,五脏六腑气血充足,精神意志才可以得到濡养。形神兼备,才能事半功倍。因此,在治疗神志的同时,也要重视对脏腑功能的调理,在防治患儿神志异常的同时,也要预防脏腑气血的逆乱。

4 病案举例

患儿丘某,男,8岁,因“注意力缺乏,多动少静3 年余”于2020 年9 月19 日就诊。其母代诉:3 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在课堂上不听指令,随意走动,影响他人学习,在外院曾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阿斯伯格综合征”,曾在某机构训练多年,行为稍有改善。患儿平素易激动,脾气暴躁,容易大喊大叫。患儿4 岁前未发现异常。既往其母孕38 周时由于羊水早破浑浊,宫口不开,在医院行剖宫产。患儿出生时体质量为2.1 kg,为低体质量儿,家属否认患儿新生儿评分异常、缺血缺氧等其他情况。症见:患儿神清,言语可,多动少静,在家不听指令,注意力不集中,不喜食肉类,情绪易激动,乱摔东西,无故躺地。纳可,入睡困难,不易安稳,小便调,大便偏硬,舌红,苔薄黄,脉弦滑。康奈尔评分量表:23 分。外院脑电图示正常脑电图。西医诊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中医诊断:儿童多动症,证属肾虚肝旺型。治法:安神益智,养肾平肝,予针刺和穴位埋线治疗。①针刺选穴:四神针、定神针、智三针、颞三针、脑三针、手智针、足智针、四关穴、申脉、照海、听宫,均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贵州安迪药械有限公司,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黔械注准20182270011,规格:0.25 mm ×25 mm),头针针刺0.3 ~ 0.5 寸,体针针刺0.5 ~0.8 寸;每周针刺5 次,每次留针30 min,每5 min给予飞法行针维持刺激。②穴位埋线:1周1组(第1 组: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第2 组:神堂、志室、魂门、意舍、魄户),每周埋线1 次,两组穴位轮替使用。③给予口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水蜜丸,成都九芝堂金鼎药业有限公司),每次10粒,每日2次。

2020年10月14日二诊:患儿脾气暴躁、乱摔东西、无故躺地情况较前减少;注意力较前集中,在家可持续学习1 h,纳食近1 周稍减退,入睡情况较前改善,余症状同前。针刺处方加胃三针;穴位埋线及中成药处方同前;加用艾灸脐部补肾健脾,艾条灸20 min,以皮肤潮红为度。继续口服中成药。

2020 年12 月12 日三诊,患儿近期无乱发脾气,在学校可坐定听讲,无大喊大叫情况出现,情绪平稳,挑食情况改善,食欲好转,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滑。针刺处方减胃三针、申脉、照海。余治疗同前。

2021 年1 月20 日四诊,患儿考试成绩明显提升,症状基本好转,家属表示希望巩固疗程,保持稳定。停用艾灸,继续予以针刺和口服中成药1个月。

按:该患儿为二胎,与一胎年龄相差18 岁,宫内机能较差,出生时有疑似宫内窘迫史,虽未影响该患儿的正常发育生长,但由于其出生时有大脑缺血缺氧的可能,仍对其精神发育有所影响,在学龄期发现其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少静、情绪脾气暴躁等症状。初诊时,患儿存在情绪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结合该患儿出生时的情况,四诊合参,考虑该患儿属于先天不足,肾精亏虚,脑髓失养,肝阳上亢所致的儿童多动症,遂予以调神针法调理情志,予合谷和太冲调肝理气,并根据患儿的耐受程度在太冲穴适当行轻插重提泻法。患儿有睡眠障碍,申脉、照海司眼睑开合,遂予针刺两穴助以调整睡眠状态;听宫穴是十三鬼穴之一,鬼穴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儿童神志异常[19]。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是治疗肾气亏虚,肝肾阴虚的基础方,可用于先天不足患儿的治疗。根据现代研究[20]显示,六味地黄丸有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作用,可以改善大脑的功能。背部穴位埋线可以调理脏腑阴阳失调。二诊时患儿纳食稍减退,考虑脾胃虚弱,给予艾灸脐部来调理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且该患儿平素不喜肉食,脾常不足,施加针刺胃三针及艾灸脐部可以温脾阳助气血运行,加速治疗的进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儿症状基本好转,在治疗过程中,患儿由最开始的抗拒,到逐渐接受该疗法,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并与袁青教授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多动症患儿治疗依从性低是治疗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本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逐渐改善,体现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医者有较大的耐心,与患儿保持良好的关系以相处融洽。

5 结语

神旺则身强,神弱则身弱,因此,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调神是关键。调神不仅能集中患儿的注意力,调节情绪,也能缓解患儿的其他伴随症状,改善患儿脏腑的功能。调神针法用意在“针”,也在医患沟通技巧。辨证施用调神针法治疗儿童多动症疗效明确、无副作用,但临床应用离不开有经验医师对患儿在言语上的鼓励、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指导患儿家属配合针刺治疗,从患儿的生活与学习等多方面共同干预以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所以不同医师的临床应用疗效或存在一定的差异。

综上所述,调神针刺治疗儿童多动症值得推广,但目前其操作仍缺乏系统化与规范化,其具体疗效仍缺乏大样本的临床数据加以证实,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深入观察与研究。

猜你喜欢
调神三针多动症
智三针介导JNK信号通路对体外循环大鼠的脑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针刺配合调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颈三针合肩三穴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针刺颈三针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Meta分析
针刺调神思想临床应用探析
People with ADHD(多动症)have Different Brains
赶走“多动症”的小恐慌
与多动症儿子一同成长
靳氏膝三针为主治疗膝骨关节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