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服务创新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廉政文化建设研究

2021-11-30 19:56暴文慧
科技风 2021年32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摘要:高校图书馆肩负着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服务高校教书育人根本任务顺利完成的职责,应结合自身发展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空间服务被认为是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是近期高校图书馆工作的研究热点。以空间服务创新为视角,研究高校图书馆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廉政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廉政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廉政文化以崇尚廉洁、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人们对廉洁政治和廉洁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精神追求。”廉政文化建设是从严治党精神的延伸,是反腐倡廉工作的一环。

廉政文化建设是各有关单位、机构、团体以制度约束、文化宣传、教育引导等方式,分别对党员干部、普通群众开展具有适用性、实效性的教育、宣传和引导等工作,有助于提高有关人员思想、净化社会文化风气,潜移默化中促进反腐败斗争的推进。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现状

高校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是响应廉政文化进校园政策的号召,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笔者认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应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向包括中共党员和监察对象的党员干部开展,主要依托会议、集体活动等组织化传播渠道对其开展警示教育。第二个层面是向普通教师开展,主要通过构建体现反腐倡廉的校园环境、人文气氛,以景感人、以文化人对其进行熏陶和感染。第三个层面是向高校学生开展,注重与其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学习相结合,促其成长成才。

(三)高校图书馆廉政文化建设目标

高校图书馆应把握新时代特征与时俱进,贯彻上级精神,结合自身实际,精准定位服务目标,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创新性的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成效。高校图书馆要通过配合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统筹规划、整合馆藏与外界廉政文化信息资源,主动以推广、传播、宣传廉政文化信息资源的方式,在党风政风建设的层面上警示高校党员干部自我约束、警钟长鸣;在道德规范引领的层面熏陶普通教职工崇尚清廉、自发反腐,在思政教育层面上教育高校学生净化思想、提高意识。

二、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概念及内涵

(一)第三空间定义及特征

“第三空间”是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在其所著《绝好的地方》一书中提出的概念。他定义的“第三空间”是城市中家庭和办公室以外的公共空间,如市中心的酒吧、咖啡店、图书馆、城市公园等。。“第三空间”的特征是自由和平等、无歧视、无功利意识,没有来自外界的任何束缚。图书馆第三空间具有“自由、平等、多元、闲适、智慧”的总体特征。国内外图书馆第三空间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空间的再造与调整”“服务功能的转换”“人文精神的融入”三个方面。

(二)图书馆空间服务定义及特征

“第三空间”图书馆的理念与模式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认同,意在吸引更多读者走进图书馆并参与其中。在此基础上,“图书馆空间”研究,沿着“场所—公共场所—第三空间—知识情境—公共知识空间”的逻辑脉络进行,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刘蕾等研究者综合研究成果,指出图书馆第三空间是第三空间全集中的一个子集,图书馆空间的本质是“知识情景”。他们定义图书馆空间为“第三空间”与“知识情景”的交集,并命名为“公共知识空间”,与课堂、学术会议、学术沙龙等其他类型的知识空间有所区别。空间服务是指图书馆充分利用自身空间优势,推出以图书馆讲堂、报告厅、展厅、会议室、研究空间等各类空间的服务,以满足读者的多元化、个性化利用需求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

(三)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

高校图书馆以空间服务创新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已成近期的研究热点和实践方略。张雪蕾等研究者提出“高校图书馆新空间并非取代传统图书馆场所,而是在原先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造和重构,以学习环境、交互式信息服务为主题调整空间布局。”国内外学者所提出的新空间建设理论的模型于对物理层和虚拟层的指向基本一致,但对第三层(除物理层和虚拟层外)的理解、表述不尽相同。对于第三层唐纳德·比格提认为是“文化”,吉姆·邓肯和拉里·伍兹认为第是“支持”,亚力克·库奇曼认为是“社会”,而我国学者任树怀也认为是“支持”,在此基础上张雪蕾等研究者则提出“物理+虚拟+支撑+应用”的四层次模型。笔者认为,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应包括物理层面的空间再造、虚拟层面的数据整合、人文层面的互动协作,创客层面的优化服务组成。

三、空间服务创新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廉政文化建设思路

为协助校党委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以保障教书育人根本任务,以及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改变自身发展模式,高校图书馆应该具有空间服务创新思维,着眼于物理空间的利用、虚拟空间的建设、人文空间的构建,创意空间的打造有效发挥“以文化人”文化功能,以廉政文化建设助力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推进空间再造,充分利用物理空间

充分挖掘和利用场馆物理空间,是图书馆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有效途径。史艳芬认为图书馆空间再造需要应用到建筑、室内设计、空间布局、环境绿化等工程、设计、环境专业知识,并考虑环境与人的关系、人的心理等社会学问题。结合高校服务教育教学特点,高校图书馆推进空间再造促廉政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如下:

1.提供活动场所

通过对原有场馆物理空间的改造和利用,为廉政文化的教育、传播提供会场、展厅的等活动空间。

2.配备硬件设施

通过硬件设施的增设和配备,为廉政文化的创新创造提供必要的条件。

3.营造气氛环境

通过对场馆环境的创新和优化,为廉政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创造舒适的空间氛围。

(二)借助网络平台,注重构建虚拟空间

改变传统的藏书、借阅模式,以数字化、网络化的服务构建虚拟空间,对图书馆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重大。高校圖书馆应顺应数字阅读发展趋势,重视新媒体的使用,积极构建虚拟空间,促进与被服务师生的双向互动交流,潜移默化中引领校园崇尚清廉的文化气氛。具体思路如下:

1.注重数字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从自身实际出发,优化馆藏廉政文化资源结构,开展本馆廉政文化馆藏纸质资源数字化,增购国内外廉政文化有关数字资源。同时注重与其他单位图书馆进行资源整合,相互共享已有廉政文化电子文献,共同开发新的廉政文化特色数据库。

2.打造网络服务平台

高校图书馆应适应网络时代的传播要求,自发建设网站,或借助微信微博等平台开展工作。在廉政文化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应该联动人事、信息中心等部门,根据人员精准定位服务对象的具体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推送相应的廉政文化载体。

3.促进双向互动交流

高校图书馆需要改变传统单向服务模式,转变被动提供文献资源的服务模式为主动推送有关信息的嵌入式服务。高校图书馆以网络虚拟空间开展廉政文化传播,应该与传播对象建立起双向交流的良好互动模式。

(三)转变服务理念,努力架构人文空间

高校图书馆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在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层面拓展服务,加强外部协同合作,创新内部管理模式,发展互动交流组织,以富有人文精神的各类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具体思路如下:

1.加强外部协同合作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不是孤立割裂的各自为营,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协同合作,在积极配合上级工作、协同其他部门工作、联合学校各教学单位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2.优化内部工作团队

廉政文化建设依靠配合良好的工作团队,高校图书馆需重视内部工作人员的组织管理:运用矩阵管理模式,组织自于图书馆不同部门、有着不同的业务技能和多元的专业知识背景的馆员形成廉政文化工作小组;招募掌握影视、图像等廉政文化载体制作技能学生馆员,成立创客空间推广小组。

3.促建读者兴趣协会

打破原有单行线的知识提供方式,以双向互动的交互模式开展服务是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的发展方向之一,高校图书馆应努力吸引有参与热情的服务对象主动参与到廉政文化创造中。积极培养和发展高校师生成为廉政文化研究创造的爱好者,促建的廉政文化主题研究室、兴趣小组、读书会,以馆藏廉政文化资源促进有关的学术研究、载体创新和交流活动。

(四)秉承创新精神,积极打造创客空间

创客精神实质是将思想上的“创新”转化为行动上的“创造”的过程。图书馆空间创新发展需要创客精神,创客精神的孕育需要通过空间的创新发展来实现。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在空间再造过程中纷纷将创客空间列入建设计划,“创客”空间日益成为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规划中的标配。高校图书馆探索和实践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中,亦需要秉承创新精神打造创客空间:设立书画室、录音棚等物理空间,配备书画创作、视频制作等技艺的推广人员,促进参与者将廉政文化创意转化为廉政文化载体。并通过微信公众号、馆内电子屏幕等多传播平台宣传、推广出品的原创廉政文化书画作品、视频作品等。

四、空间服务创新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廉政文化建设实现路径

在物理、虚拟、人文、创客层面上的空间服务创新,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对高校师生严拒贪腐思想防线的建立,崇尚清廉思想观念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具体实现路径体现在不同对象上有不同的侧重。具体如下:

(一)配合学校廉政文化统一规划,警示教育党员干部

高校图书馆配合学校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突出体现在物理空间层面和虚拟空间层面上。在物理层面上,高校图书馆应为学校组织化的党风廉政教育、警示教育活动提供场馆支持。利用报告厅、展厅等场馆物理空间,承办廉政文化教育传播相关会议、展演等集体活动,促党员干部及监察对象警钟长鸣,强化其“不敢腐”的思想防线,提升其“不想腐”的自觉。虚拟空间层面上,高校图书馆应该利用网络服务平台开展向监督重点群体开展嵌入式服务、配合纪检监察部门、宣传部门第一时间推送中央反腐倡廉出版物的信息资源、电子文献、相关社论分析等数据,助其时刻以最新反腐精神约束自身。

(二)规划营造廉政文化氛围环境,熏陶感染普通教师

高校图书馆营造廉政文化氛围,突出体现在物理空间层面、人文空间层面上。物理空间层面上,物理空间的装修和装饰中加入廉政文化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对来馆读者形成文化熏陶;开辟廉政空间,设立书架摆放廉政文化纸质文献,悬挂摆放廉政文化主题书画雕塑,以合适桌椅、灯具、绿植花卉的布置方式给教职员工营造廉政文化学习和交流的环境;设立廉政文化观影室内,定时播放最新廉政文化音影资料,以文化艺术载体感染教职员,使其自觉对贪腐行为进行抵制和主动监督;人文空间层面上,图书馆应以矩阵管理模式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构建廉政文化工作小组,与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密切联系,积极合作,邀请其对廉政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具体工作提供建议和支持;与各学科专业的专职教师互动合作,邀请其对廉政文化载体的创造和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并对图书馆廉政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反馈。

(三)构建打造廉政文化创客空间,间接引导高校学生

高校图书馆面向高校学生开展廉政文化教育,突出体现在人文空间层面、创客空间层面上。在人文空间层面上,应注重与思政教育教学相结合,向各教学单位和学生组织提供廉政文化数据资源助力各类廉政文化的教育传播,举办廉政文化主题专业竞赛,助力大学生的思政政治教育;在创客空间层面上,应提供场馆空间开辟廉政文化创客空间,提供录音摄像、3D打印机等多媒体制作和视听设备等硬件设施,组织有参与热情的专业教师、掌握有关技能的学生馆员作为推广小组。以上级廉政文化精神为引导,在红色节日等时间点、重大社会事件为契机,以各类竞赛、展演形式,引导高校学生参与廉政文化创新创造。并通过组织展演、纳入馆藏等方式,展示和传播创造出的廉政文化成功。引导高校学生在创新廉政文化载体,丰富廉政文化成果的同时,深刻认识廉洁文化内涵,树立廉洁思想意识。

五、结语

高校图书馆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既是反腐败斗争的一环,亦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一体推进三不机制的背景下,廉政文化建设将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成为研究热点的大趋势下,高校图书馆在物理、虚拟、人文、创客层面上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已成必然趋势。高校图书馆应进一步加强研究、深化认识,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简介:暴文慧(1986— ),女,汉族,河南开封人,硕士,南京艺术学院纪委办公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廉政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发展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当代高校图书馆“大阅读”服务模式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