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利用沙地资源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2021-11-30 06:35王宇航李敬岩蒋畅刘时静马云飞王飞杨佰舒单尧
新农民 2021年30期
关键词:助推乡村振兴

王宇航 李敬岩 蒋畅 刘时静 马云飞 王飞 杨佰舒 单尧

摘要:自2009年以来我市沙化土地面积共减少了2933.33hm2,特别是流动沙地减少了46.67hm2,半固定沙地减少了2306.67hm2。目前,全市还有1.04万hm2的沙化较重的半固定和固定沙地亟待治理,要实现我市经济转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补上生态这个短板。

关键词:沙地资源;助推;乡村振兴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按照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的指示要求和总体部署,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原生态恢复建设工作专题会议,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商定,重点实施“33721”工程。重点开展3项工程,即以林挡沙(1853.33hm2)、以草固沙(1573.33hm2)、以水含沙(800hm2)。围绕以草固沙,草原生态恢复建设重点巩固3片精品草场,即章古台支线四沿线、万亩示范区、欧李山下草场。重点打造7片花海,即欧李山花谷;支线二金盏菊花海;中科院花海;德力格尔湖2.6万株荷花,1hm2地玫瑰和芍药;大德黄花40hm2金盏菊花海;万亩示范区格桑花;章古台千亩油菜花、黄花菜花海。重点实施21项重点工作,即有机肥改良土壤;德力格尔湖周边附属设施建设;示范区内标语及标志性建筑建设;打造7片花海;草原路视野内林木美化;阿尔乡镇生态造林及鼠病虫害防治,大德镇试种蛋白桑;西旧府湖西侧树带移除;元宝山栽植五角枫;建设生态停车场;与农科院对接,提升共建水平;拓展生态恢复面积;西旧府湖东侧绿化水土保持;旱地滑道,越野场地建设;高速两侧沙漠化治理问题;草原路入口南侧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向省林草局争取资金实施围栏封育;对四合城王家村付家屯和章古台哈拉海新村进行美化改造,10km草原路建设;迁移电话线杆;大黑山整体美化建设。全年力争增加草原恢复面积0.3万hm2,全力打造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

1 沙地农牧业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彰武作为我国重要的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2019年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7.33万hm2,85%以上为沙壤土,农副产品的种类非常齐全。其中,粮食作物10.33万hm2,含沙地水稻0.33万hm2、沙地薯类0.27万hm2;油料作物

4.47万hm2,含沙地花生4.33万hm2;高效作物2.33万hm2,含沙地果树0.68万hm2、沙地中药材533.33hm2、沙地西甜瓜666.67hm2。彰武又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牛羊养殖基地县、国家农牧交错带发展草食畜牧业基地县,国家确定的肉牛产业带的主产区,是“十二运”肉牛供应基地之一。牧业用地达7.67万hm2,其中草场

5.47万hm2,荒草地1.87万hm2,白鹅饲养量居辽宁省第一,肉类年均产量为6.6万t,牛奶年产量2万t,禽蛋年产量达到了4.2万t,羊毛年产量900t,淡水鱼产量1000t,年均养殖业产值近10亿元。2021年上半年,全县生猪存栏55万头,生猪出栏72.6万头;牛存栏27万头,肉牛出栏15.86万头;羊存栏63万只,肉羊出栏72.03万只;禽存栏308.17万只,禽出栏224.22万只;肉产量10.47万t,蛋产量1.42万t,奶产量9.11万t。养殖业已成为农民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截止目前,彰武县农产品通过“二品一标”认证的数量是30个,其中绿色食品20个,有机食品10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认证面积11.33万hm2左右,占全县播种面积的63%以上,认证数量年增长比例是5%以上。沙地花生和黑豆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彰武县平安奶牛场的沙地星牌大米,面积33.33hm2,绿色食品认证11年,2018年10月获辽宁名牌农产品。东六园区和新城整合为彰武县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成为彰武县农产品加工的核心区和聚集区,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省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平台为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国内外市场、产品研发、原材料进场等提供了服务保障。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5037家,入社农户15万户,其中,种植类合作社2697家,养殖类合作社1403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1个,省级示范社80个,注册商标1785件,国家驰名商标3件,涉农商标320件。我县新型经营主体共有4515家,其中,种养大户1025户,家庭农场310家,农民合作社3165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但新型经营主体自身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其经济效益及社会功能的发挥还面临不少挑战。

2 沙地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沙农业标准化生产依然薄弱

农业标准生产对农村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稳定性作用尤其重要。如果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稳不住,不仅影响经济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农业标准生产发展了,“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建设高标准产业生产基地,实现“水网、电网、林网、路网”四网齐全的产业基地势在必行。如果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稳不住,不仅影响经济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稳定。沙地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了,“三农”向好,经济转型全局主动。

2.2 沙地农产品供给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

沙地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资源型企业中粗加工产品占相当大的比例,当地各种优质沙地农产品层出不穷,村民家里的自然优质农产品也积压很多,城里人想吃的农产品,却不知道哪里有。

2.3 沙地农业发展缺乏现代农业科技支撑

我县现代农业发展还缺乏有效的现代农业科技支撑,科技对沙地农业产业需求的创新性支撑力度不足,导致推动沙地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品种产量与农民实际生产产量差距较大。

2.4 沙地农业规模化发展与绿色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顾此失彼问题

全县沙化普查结果为:全县有沙化土地面积14.26万hm2,(固定沙地10.92万hm2,沙化耕地3.34万hm2),及重度沙化土地面積2666.67hm2。

3 沙地农牧业发展建议

3.1 发展沙地农业优势产业,创地域品牌

沙泉鱼是沙地休闲农业的新宠儿,新品牌。全县以大小清沟为代表的30余座水库,水面面积 1333.33多hm2,年产淡水鱼1000多t。依托阿尔乡开河鱼、大冷大小清沟旅游、后新秋镇巨龙湖沙泉鱼宴的火爆,发展沙泉淡水养殖,将是我县养殖业的靓点。

3.2 依托农牧交错的政策支持,发展草食畜牧业

在做好退耕还草和人工种草,抓好粮改饲青黄贮以及秸秆饲料加工利用基础上,推进肉羊、肉牛养殖。

(1)发展畜牧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打造沙地畜禽产品品牌。

(2)要发挥互联网+沙地农业的影响,发展旅游+沙地农牧渔业,融合产业发展。

3.3 突出抓好经营主体及沙地农业电商人才的培育

抓住龙头企业这个关键,进一步强化龙头带动。我们把农产品销售不在放在以往传统的、单一的渠道上,而是在网上发布信息。这样,农民在生产的时候就能更加准确地符合市场的需求,市场需要那种农产品,农民就生产什么农产品,什么产品过剩,农民就适当减少这种农产品的生产。

3.4 推动草原建设与农牧业协同发展,扩大草食畜牧业饲草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

以牛羊养殖为主的草食畜牧业,推进农业种植向草牧业转变。坚持集约化养殖与放牧相结合,配套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大力推行种养结合循环互补,着力提升农牧一体化发展水平。要充分发挥农牧交错区优势,推进农牧转化,重点推进“以养定种、以种促养、农牧复合”的循环农业生态模式,让绿色科学发展理念根植于每个生态主体中。

3.5 多模式促沙农业产业化发展

(1)流行的“植树绿化”观念,在不同地貌并不通用,生态修复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生态示范区,不耕不牧。用恢复的草原邀请沙区居民养草原鸡,放牛,以置换他们的坨子(荒漠)耕地,撂荒养护;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环境教育,并参与到养老、扶贫、助学等公共事务中,扩大协会的认知度;引导当地农民种植有机农作物,一部分回馈给志愿者和捐赠者,一部分在网络上销售获得收益,增加农民收入,以促使农民“退耕还草”。

(2)只有“治理一片、留住一片、管好一片”,才能真正达到“绿了沙漠、美了家园、富了百姓”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愿景。重心下移,强化基层,特别是进一步明确农牧民群众的责、权、利关系,着力解决好变 “要我干”为“我要干”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农牧民的主动性,积极推行政府适当补助,农牧民竞标建设和以奖代补的运作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的积极性,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为科学合理保护和利用草牧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3)转变沙区农牧业发展方式,“休耕、还林草,禁牧、减畜,增绿、增收”,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农牧民收入增加。通过科学核定载畜量,嚴格执行禁牧、休牧、轮牧、草畜平衡制度,推动畜牧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结构更趋合理,建设内容上坚持乔、灌、草相结合,以灌草为主;在建设方式上坚持飞、封、造相结合,以封为主;在具体措施上坚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对重点沙化退化区域大力转移农村牧区人口,采取封、飞、造,灌、草、乔,带、网、片,生物沙障与机械沙障四结合的综合措施。

参考文献

[1] 祁文莎,易海军.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的路径——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J].乡村科技,2021,12(4):2.

猜你喜欢
助推乡村振兴
依序而行,高效助推复述能力生长
加速打击犯罪 多维助推复工
永修县:“三变三不变”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名师引领 助推成长——福州华侨中学简介之二
互联网助推小学生“数据分析”素养发展
名师引领 助推成长——福州华侨中学简介之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