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景区交互式导视系统设计研究

2021-11-30 22:52金奎良崔华春
艺术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交互式

金奎良 崔华春

摘要:本文对文化类景区的特点和传统导视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对交互式导视系统设计呈现出的交互形式进行分析,提出适用于文化类景区的交互式导视系统设计策略。

关键词:文化类景区;交互式;导视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7-0-03

1 文化类景区中的导视系统设计

1.1 文化类景区开发与升级的必要性

不同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各有不同,有的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的景区则拥有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根据景区旅游资源配置的重点以及游客参观游览的目的,一般可将旅游景区分为文化类景区和自然风光类景区两类。文化类景区一般是指包含文化艺术、历史文物、地域文化、民族特色等要素的人文景观类景区。与自然风光类景区有所区别,文化类景区游客的主要游览目的并非单纯感受景区优美的风光景色,而是希望感受景区传递的情感及文化内涵。文化类景区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历史遗址、博物馆、民族民俗景区,甚至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及社会资源都可以称之为文化类景区。

旅游的核心诉求就是体验与吸收文化。中国旅游研究院在2020年发布了一份国内旅游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有超过60%的游客参观游玩了博物馆、主题乐园、古镇等文化类景区,消费人次增长了近30%,文化旅游类消费显著增多,文化元素已然成为游客选择游玩去处的关键参考因素之一。文化类景区作为一种整合了当地文化景观资源、地方文化特性与传统价值观念的综合公共空间,承载着传递文化内涵、反映城市精神文明、满足旅游者对生活深层次追求的特殊作用,文化类景区的合理开发与优化,成了满足游客在游玩期间精神层面建设的关键要素。

1.2 文化类景区中导视系统设计的桎梏与突破

导视系统是通过较为直接的视觉方式对公共空间的信息资源进行梳理,以引导人流和物流有序进行活动的信息知识系统。导视系统作为物质载体,一方面具有传递文化信息的作用,另一方面亦是区域文化生态的组成部分[1]。导视系统内在的装饰与文化属性和文化类景区中突出传达的文化要素存在可以结合的内容,这要求文化类景区中的导视系统存在有别于其他公共空间导视系统的设计特征与原则。

文化类景区的导视系统在设计层面上,首先要考虑的是为服务对象提供准确的指示与引导;其次作为公共空间环境的一部分,它应艺术、优雅、和谐地存在。文化类景区的导视系统应该做到因地制宜,针对不同景区独有的文化资源、价值理念和所在城市的地方性文化特征进行调研、整合与创新,做到与环境和谐统一,重点突出景区的文化特征与历史脉络,提升整体区域形象,从而成为当地城市的文化名片。优秀的导视系统应该是难以察觉而又无处不在的,能否准确而不突兀地传递景区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了在设计层面上评判导视系统是否出色的重要标准。

但文化类景区中传统的导视系统发展至今,由于受到载体、材料以及表达形式等诸多因素的局限,也遇到了一定的瓶颈。首先,诸多文化类景区的导视系统早期采用固定化、套路化的模板式设计形式,存在不同风格的景区共用相同的设计思路的情况,与所处景区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割裂感,无法使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产生沉浸式体验。其次,由于文化类景区经常出现修复、改建等升级措施,旧有的导视系统没能得到及时更新,经常出现导视系统显示的信息不准确,甚至出现偏差的现象,导致导视系统的基本功能失效。最后,一些文化类景区的导视标牌材料劣质,使用寿命过短,直接影响了景区整体环境的品质,让游客产生了负面的游覽情绪,而频繁更换导视牌也会增加成本,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媒体终端不断更新进化,其平台运作模式与内容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断革新受众的信息接收与输入逻辑。许多景区也顺应这一趋势,对导视系统更新了表现形式,融入了交互设计的理念,形成了交互式导视系统,实现了从传统景区发展为融合新媒体元素的“智慧景区”的转变。旧有的传统导视系统一般固定安置在景区的各处,为用户提供较为零散、缺乏延续性的“点式”服务。这种形式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灵活性较差,容错率较低。而交互式导视系统在传统的文字图形组合式固定导视牌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新媒体元素,转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智慧型导视系统,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灵活高效地为用户提供服务,从而形成一种持续性的“线式”服务,使游客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景区信息,丰富旅游体验。

2 文化类景区中交互式导视系统的交互形式

交互设计着重研究特定系统中用户的行为模式与逻辑,强调挖掘用户需求。交互设计最核心的目的就是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也是交互设计最核心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基于交互设计理念所形成的交互式导视系统相比于传统的导视系统设计,更注重“人—系统—环境”之间交互形成的体系。其应用在文化类景区中,体现为关注导视系统设计作为系统本身,与文化类景区环境共同作用于为游客带来独特体验,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应用了交互式导视系统的文化类景区中“人—系统—环境”的交互体系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通过三对交互关系展示对旧有触点的解放与迁移。

2.1 人与系统的交互——服务综合化

交互式导视系统使得导视系统的形态与呈现形式发生变化,将人与导视系统的静态交互形式转变为数字化、智能化的动态数字化交互形式;用户接收处理信息的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交互式导视系统的系统形态包含有形的界面承载和线下服务的对接,同时更加依赖无处不在的数据对系统进行响应[2]。

这种接触点的转变突破了传统导视固定式服务的局限性,可以做到随时随地为受众提供所需,解决问题,呈现出持续性服务的特征。在游前,交互式導视系统具有导览作用,可以为游客提供预览景区、预订门票、信息查询、解释游玩路线规划等售前服务;而在游中,则依附于移动端、固定可视化终端、体感互动数字化设备等新媒体,为游客提供全程无人的导览服务;在游后,游客可以进行反馈,景区管理者则可以对游客反馈的数据及景区管理部门提供的实时数据进行整理总结,优化服务体验,提升后期服务质量,为潜在的游客提供有效的参考,以扩大景区的影响力。

2.2 人与人的交互——服务线上化

交互式导视系统重塑了文化类景区中人与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对关系上。首先,在游客与游客之间,交互式导视系统打通了以往陌生游客间的关系壁垒,突破了游客间的通信阻碍,满足了新媒体时代游客的社交需求。山东省旅游局于2017年推出了“IUU旅行”交互式导视系统,在提供最基础的导视功能的基础上,还为游客提供了在游览景区内寻找同游伙伴、到指定景点拍照打卡并分享在“UU圈”、游玩后留下游记“手札”等功能。这让游客可以互相分享游玩的心情、感悟,解决了传统导视系统中游客间缺乏情感联结与互动的问题。其次,游客与管理人员由旧有的线下管理模式转变为线上与线下综合管理的模式,交互式导视系统的应用拓宽了信息数据的获取与展示渠道。游客使用交互式导视系统时,系统中的数据可以及时反馈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能更好地分析游客的游览路线、游玩过程中对文化类景区的具体需求,这为后续的优化改进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最后,在游客与导览者之间,采用虚拟智能“导游”技术,由传统的线下跟随式讲解模式转变为线上随叫随到式的虚拟服务模式。“玩转故宫”小程序就采用了这种形式,将导游的形象虚拟化为“福大人”,可以随时解决游客的问题,这种充满趣味性的交互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虚拟形象的冰冷感。游客与管理人员、游客与游客、游客与导览者之间的关系,让交互式的导视系统成为整体服务过程中的重要枢纽。

2.3 环境与系统的交互——信息及时反馈

传统导视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且停留在固定信息的静态呈现阶段,是对已有信息数据的单向整理与堆叠,交互式导视系统是对传统导视系统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扩展[2]。首先,在时间维度上,交互式导视系统更关注动态性的景区环境数据信息变化,可以通过信息可视化的形式对景区的环境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可以让管理者对景区的环境信息加以利用,分析不同时间节点上景区信息数据呈现的内在动因,从而体现景区生态在时间维度上所展现的作用。其次,在空间维度上,交互式导视系统借助新媒体技术,对景区的整体环境进行数字化覆盖,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景区环境的全方位监测,从而使文化类景区中的文化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更加灵活高效地提供服务,以实现人、系统、环境的闭环交互关系。华夏逸众与众多文化类景区合作,提供给景区数据平台的接口(见下图),借助交互式导视系统设计,可以做到对游客自身属性、行为、旅游景区或目的地的偏爱程度进行分析,促使景区对各项功能进行升级改造,向“智慧景区”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景区服务、管理、宣传的发展。

3 文化类景区中交互式导视系统的设计策略

谷歌的营销专家贝恩特.施密特(Bernd Schmitt)将用户体验分为五个维度,即思考体验、感官体验、情感体验、行为体验和关联体验,以评估交互式产品是否可以全方位满足用户的需求。文化类景区中的交互式导视系统设计也可以基于这五个维度,展示出自身有别于传统导视系统设计的设计策略。

3.1 强化感官体验

文化类景区有别于其他公共空间,能够为用户提供观赏性、体验感等附加价值,可以说文化类景区充斥着感性的元素,而导视系统作为指示方向、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则是理性的体现。而感性与理性相结合所产生的文化类景区的导视系统,则应成为感性与理性的链接,这要求文化类景区的导视系统设计也应与其他空间的导视系统设计不同,在传递其最基本的导向功能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技术等手段,不断强化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度的感官体验,以延续及强化文化类景区自身独特的魅力,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3.2 传递文化情感

文化类景区作为景区中较为特别的一类,其景观陈列背后传递的精神、文化属性是它的核心精髓。如果说自然风光景区传递的是豪迈、奔放、较为直接的情感,那么文化类景区所传递的则是小家碧玉似的细腻的柔情,这种柔情需要借助外物慢慢体会。文化类景区中的交互式导视系统在辅助用户体会背后的情感方面,应起到一定作用,当用户在与导视系统产生交互行为时,随着导视系统对景点背后故事的重塑、补充与升华,用户可以完整地体会该景点所传递的精神层次上的感觉和情感创造。

3.3 扭转游客身份

随着传递信息的媒介平台的改变,受众的身份也面临重构,主要体现为受众脱离了原有的被动接受者的身份,可以更主动地对信息进行选择与使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过程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生产者单方面向消费者传递的过程,而是一个多元对多元、所有人对所有人的社会性集体互动过程。游客在游览文化类景区时,最基本的观光游览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而随着受众身份的重构,游客更希望获得较为主动的体验行为。因此,新媒体技术影响下的交互式导视系统则应当辅助游客完成观光与体验的双重目的。交互式导视系统可以通过构建的景区临时社区、打卡分享的模式,促进游客观光游览主动化转变,以强化游客的体验感。

3.4 重塑文化元素

游客对关联体验的需求源于自我改进的潜意识和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的渴望,通过抽象的情景感塑造获得一种沉浸感。文化类景区独特的文化属性使得其本身就有很多元素可以加以利用,可以作为关联的素材营造这种情景感。从景区中抽象出的一部分色彩、图形、符号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代表景区,交互式导视系统在表现层设计上,就可以合理运用这些元素,在游客的交互过程中通过对这些元素的重复性认知,对其进行处理、补充与重塑,从而产生与景区的强关联性。比较常见的景区吉祥物、景区特色景点的抽象化展示等都可以让游客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受到沉浸感,可以说是对行为体验中确立的体验模式的一种深化。

4 结语

文化类景区的高速发展使得其导视系统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催生了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交互式导视系统。交互式系统设计脱离了传统导视系统固定式、单一式、纯功能性的特点,整合“人—系统—环境”三个触点,构建了一套全流程的服务系统,在展(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示导视的准确性特征的前提下,推动了文化类景区游玩效率与服务质量的提升,充分展示了文化类景区的文化内涵与积淀,实现了文化类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极大地加深了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对文化情感的感悟。

参考文献:

[1] 王丽梅,童钰瑶.文化生态学视阈下的旅游景区导视系统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14):49-54.

[2] 秦龙.基于体验视角的森林公园交互式导视设计[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84-188,192.

作者简介:金奎良(1997—),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信息设计。

崔华春(1974—),女,山西太原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信息设计。

猜你喜欢
交互式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之所见
探析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实践应用
试论“交互式”课堂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管理
交互式智能平板辅助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