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喀则“喜马拉22号”推广现状及建议

2021-12-01 00:30普布顿珠
西藏农业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青稞高产产量

普布顿珠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西藏日喀则 857000)

春青稞“喜马拉22号”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等特点。为加快青稞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充分挖掘良种的增产潜力,提高青稞单产,确保日喀则市青稞安全,应当以推广青稞良种为抓手,以实现青稞增产、农牧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示范推广“喜马拉22号”,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农技农艺融合等关键技术,提高日喀则市青稞生产能力,为青稞产业的发展、农牧民增收奠定基础。

1 推广现状

“喜马拉22号”在1995—1996年参加过西藏自治区区域试验并取得良好成效,试验区产量折每667m2产量可达587.5 kg 以上,与“藏青320”相比增产36.1%;在1997—1998年又参加过西藏自治区生产性示范,每667m2产量达到了406.7~520.5 kg水平,与“喜马拉19号”相比增产18.8%;1999年顺利通过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严格审定,并命名为“喜马拉22号”。

2018年,日喀则市推广“喜马拉22号”4万hm2;2019年“喜马拉22号”播种面积占全市青稞总播种面积的70% 以上;2020年日喀则市进一步推广“喜马拉22号”,使其播种面积占青稞总播种面积的75% 以上。2014年随着西藏自治区粮食安全的需要,西藏自治区创建了“喜马拉22号高产栽培示范”项目,该项目涉及5 个地市38 个县85 个乡镇,示范区总面积5139.53 hm2,日喀则片区平均每667m2产量为414.26 kg,拉萨片区平均每667m2产量为367.89 kg,山南片区平均每667m2产量为362 kg,林芝片区平均每667m2产量为279.09 kg,昌都片区平均每667m2产量为398.23 kg。西藏自治区“喜马拉22号”总产达到3112 万kg 以上,平均每667m2产量达到403.74 kg,比对照“藏青320”平均每667m2产量增产82 kg,增产率25.49%,超额完成了项目目标任务,按每千克最低市场价3.6 元计算,比“藏青320”每667m2增收295.2 元,为项目区群众新增收入2275.79 万元,经济效益明显。2015年为了达到大力提高青稞种植新品种的农业生产战略部署的要求以及2015年要实现全区粮食总产达到100 万t 的目标任务,创建了“万亩千斤”和“千亩千斤”高产栽培示范田,“万亩千斤”示范田不仅长势喜人,而且产量高,“万亩千斤”(实际种植面积657.73 hm2)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田总产达到4996576.7 kg,平均每667m2产量达到506.44 kg,新增产量1296787.04 kg,按青稞每千克最低市场价3.6 元计算,为高产示范区当地农民群众新增收入466.84 万元,经济效益明显。“喜马拉22号”作为西藏自治区主推青稞品种,是目前在西藏自治区种植规模最大的青稞品种,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作为“喜马拉22号”的育种单位,每年建立“喜马拉22号”的穗行圃、穗系圃和原种田,为每年西藏自治区“喜马拉22号”一级种子田保障优质、高纯度的种子,为西藏自治区的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2 存在问题

2.1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

根据“十四五”整体规划,一方面需要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保障青稞作物的面积和产量;另一方面需要扩大经济作物面积,保障蔬菜作物的面积和产量,但日喀则市现有耕地面积有限,无法同时满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需求。如果减少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则会造成粮食总产减少,供需矛盾凸显等问题。因此,只有通过进一步提高单产和增加开荒面积,才能有效解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2.2 青稞增产有待进一步提高投入

青稞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增加投资渠道,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2.3 青稞科技创新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日喀则市县乡村的技术力量仍然薄弱,全市共有科技人员297 名,每个县平均有科技人员17 名,每个乡(镇)平均有科技人员2 名,每个科技人员需服务青稞面积约195.27 hm2,存在技术服务不全面的问题。

3 建 议

3.1 确保种植面积,优化种植业结构

在现有耕地资源条件下,坚持统筹协调、科学布局,按照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的原则,适度增加青稞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喜马拉22号”良种覆盖率。同时利用好拉洛等大型水利枢纽灌区的新增地,在完成客土改良后进行退草还农,适当增加青稞种植面积。

3.2 加强良种繁殖基地建设,确保良种质量

日喀则市作为最主要的“喜马拉22号”良种供应基地,种子加工和调运工作十分繁重,特别是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作为“喜马拉22号”的育成单位,应重点做好“喜马拉22号”的穗行圃和株行圃工作。同时,为进一步规范青稞种子市场,提高供种效率,确保良种质量,还需要安排市农科所和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全面实行青稞良种繁供体系市场化运作。

3.3 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持力度

在“网格化”科技服务体系基础上,2021年日喀则市继续加强科技服务支持力度。一是由市农科所牵头,形成符合生产实际,操作性强的《“喜马拉22号”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并以此为基础重点组织开展对市、县级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普及“喜马拉22号”品种特性、良种生产技术要点、栽培要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关键内容,全面夯实技术服务基础。二是全面开展技术培训,因地制宜地提供技术服务。各级技术支持单位利用农闲时节和关键农事节点组织技术专家到农村基层开展农民实用生产技术培训,采取“以会代训、实训结合、现场指导”等方式,大力普及“喜马拉22号”高产栽培技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田间地力、排灌水平和群众积极性等实际情况,制定种植规划和自然灾害、病虫害的高效防治预案,做好技术和物资的应对准备,确保示范推广效果。三是建立完善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充分整合各方面技术力量,明确各级技术力量的工作职责,逐级落实包片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成立技术指导服务小组,自上而下形成技术服务链条。特别是进一步强化乡村基层作用发挥,强化“市级人员包县、县级人员包乡、乡镇人员包村、村科技特派员包地块”责任落实机制,抓好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确保青稞高产品种“喜马拉22号”的推广任务圆满完成。

3.4 合理安排种植区域

根据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喜马拉22号”适宜在海拔4100 m 以下河谷农区和中高肥水地块种植。各县(区)在安排种植区域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尽量将“喜马拉22号”安排在海拔4100 m 以下,耕地肥力水平较高、排灌方便、集中连片、交通便利的地块种植。部分区域可根据当地积温和无霜期等实际情况,将海拔范围适当提高,但尽量不要超过海拔4300 m。

3.5 加大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按照良种良法配套原则,扎实抓好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是要抓好“喜马拉22号”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推广工作,特别要重点抓好“千亩千斤”“百亩千斤”青稞高产栽培示范片建设工作,集成一批轻简化、机械化、集约化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为“十四五”期间“喜马拉22号”高产栽培模式全面推广奠定基础。二是要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各县(区)要根据不同地力条件、不同生态环境和“喜马拉22号”需肥规律,按照大配方、小调整的工作原则,合理确定施肥量,充分利用现有配肥设备,进行科学配方施肥,满足“喜马拉22号”对肥料的需求。三是要加大有机肥投入,各县(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农家肥、商品有机肥投入,积极探索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工作,不断优化施肥结构,弥补耕地肥料不足,改善耕地质量。四是要加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力度,以农业措施为基础,优化使用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环境兼容、生态友好的高效低风险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集成示范绿色防控技术,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组织现场观摩和专题培训等,稳步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要积极培育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施药时间、统一防控行动的“五统一”防治,鼓励、引导和发展全程承包防治,稳步提高农药利用率。五是要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深松整地等惠农政策的倾斜力度,积极培育新型农机化作业服务主体,充分发挥现有农机化合作社组织生产“主力军”的作用,鼓励开展环节或全程式托管服务,切实确保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到位率,大力提升农机化综合水平。同时以桑珠孜、白朗、江孜和拉孜等县(区)为重点,着力打造青稞全程机械化生产整建制推进示范片区,努力提升“喜马拉22号”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和集约化作业程度,建立接地气、可推广、可复制的“喜马拉22号”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

3.6 进一步加大青稞加工转化力度

结合日喀则市的实际和生产特点,坚持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品牌化打造、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鼓励和支持以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等形式发展青稞规模化连片种植,通过土地股份合作或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稳步推进青稞适度规模经营。继续加强对现有青稞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规模化龙头企业加强科技研发、市场拓展和对外交流合作;同时,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有实力的产业化经营企业,丰富和提升青稞加工经营体系;重视对青稞产业紧密相关的育种、物流、科技、农机、有机肥、信息化等经营主体的扶持和培养,进一步加大青稞良种的转换力度。

4 保障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认识“喜马拉22号”良种推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农牧局局长为副组长,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农发办和市粮食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各县(区)农牧局局长为成员的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喜马拉22号”推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农牧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解决“喜马拉22号”推广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落实协调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各县(区)也要层层成立协调领导小组,各县(区)农牧局局长为本县(区)“喜马拉22号”推广第一责任人,全面统筹协调推广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要采取行政领导分片负责制,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具体工作,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形成千斤重担有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措施有人管、有人抓、有人落实。

4.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为确保“十四五”时期“喜马拉22号”推广工作取得预期目的,各县(区)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统筹安排好各项资金的使用,满足推广工作的需要。一是要统筹用好农业支持与保护补贴资金;二是要统筹用好全区以及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对青稞增产的奖励扶持资金;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县(区)级财政的投入力度。

4.3 加大宣传力度

在示范推广过程中,科研和推广部门应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利用好各项信息平台,加大对“喜马拉22号”青稞新品种的宣传力度,增加群众关注度,进而促进群众种植积极性的提高。同时,根据示范推广工作开展情况,组织阶段性工作检查、现场观摩和总结交流等活动,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工作中的好做法、好典型和好经验。

4.4 加强督导检查

建立健全“喜马拉22号”推广督导机制、考核评价体系,开展跟踪督导和动态考评。协调领导小组将定期不定期地采取调研(督导)的形式,深入各县(区)实地检查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各县(区)也要成立督导检查组,深入一线开展督导检查,及时总结本县(区)好的经验、亮点和典型,及时发现解决推广过程的困难和问题。

猜你喜欢
青稞高产产量
2022年全球虾产量将突破500万吨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春季调饲料 蛋鸡可高产
青稞地里的母亲
大白菜要高产这样管理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夏粮再获丰收 产量再创新高
大师教你做藏餐《牦牛肉炒青稞》
这一次我又写到青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