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中医药防控策略探析

2021-12-01 03:27郑学龙
养殖与饲料 2021年10期
关键词:正气猪舍病猪

郑学龙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农业农村局,山东平度266700

非洲猪瘟(ASF)的潜伏期约5~20 d,发病期生猪伴随有高热、四肢乏力、皮肤泛红等现象。因此,养殖人员应结合各地非洲猪瘟的发病机理、发病原因进行总结,做好疫病的筛查和诊断工作,消除非洲猪瘟对养猪生产的负面影响。为了控制ASF 对养猪业的威胁,应当设立安全、科学的防控措施,采用效果更好的中医药展开疫病防控,有利于提高养猪户的经济效益。

1 非洲猪瘟的病原及临床反应

1.1 病理特点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生猪上呼吸道、扁桃体感染的疫病,在呼吸的作用下病毒转移到病猪的下颌淋巴结,再由淋巴扩散至病猪的肾脏、肝脏、肺等重要的脏器。由此可见,此类疫病发病较急,容易发生烈性传播现象。当病猪感染了ASF 时,大部分病猪的体温会异常升高(一般在41~43 ℃),观察还发现病猪的口腔、鼻腔有浓状物质,耳朵根部、下巴、腹部等部位呈青紫色状况。疫病病毒的直径约200 nm,粒子为囊膜状双股线状DNA,它可广泛存储在细胞浆当中,也可自行进行复制[1]。调查显示,非洲猪瘟病毒可在猪群的唾液、血液、分泌物及粪便中被发现,其喜好阴暗、潮湿的环境,但对患病猪血液进行加热后,发现疫病病毒失活,DNA 链条被高温断裂。

1.2 临床反应

患ASF 的生猪最明显的临床反应是食欲不振,其机体非常虚弱,期间病猪不愿意活动,通体存在无力感。当病猪需要走动时,病猪会表现极度疲劳,且后肢有瘫软的现象。另外,患病猪的脉搏、心率会持续升高,部分病猪无法呼吸,原因是病猪的呼吸道及黏膜组织出现炎症,致使它们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且病猪体内的白细胞数量会明显降低,死亡时间通常在4 d以内。

2 非洲猪瘟传染条件

非洲猪瘟可通过寄生虫进行病毒传播,此类疾病会导致猪舍内部的人体、饲料、排泄物携带病毒植株,也可在半成品猪肉加工食品(未熟透)中发现,此类疫病对养猪业的影响较大。调查显示,采用消毒剂、强氧化物可让病毒DNA 发生改性,达到控制病毒传染源的作用。另外,此类疾病不仅可在家养的肉猪中进行疾病传播,也可寄生在野猪的体内。部分实验证明,蚊虫吸食感染病毒的猪只后,非洲疫病病毒也会随着蚊虫发生转移,一旦在转移过程中蚊虫叮咬了其它健康的猪只,也会导致健康猪发生感染[2]。

3 非洲猪瘟的中医药防控措施及要点

3.1 防控原则

虽然目前尚没有可作为预防ASF 的疫苗,但所有实验表明ASF 病毒非常害怕高温,使用高浓度的消毒剂对猪舍的空间进行全面消杀,能够提高养猪场ASF 防控效果。所以,养猪人员应结合以下思路进行ASF 防控:1)养猪场应做好猪舍人员的控制工作,减小非必要人群进入养猪场,对易感的猪种加大防疫力度,同时注意更新生产区域、养殖区域的消毒方法,确定具体、可靠、科学的消杀方式。2)对生猪尽量进行封闭饲养,采取必要的隔离、防控措施,尤其是要隔离开业主和生猪的居住空间[3]。3)在饲养管理中,养猪人员应避免使用废弃的垃圾、饲料进行投食,要结合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进行排查控制,以消除生猪接种失效、生猪死亡现象的发生。

3.2 中医辨证原则

瘟病在中医中又被称之为“温病”,在《难经》中也有明确的记载,阐释了温病与中风相似,原因是生物机体冬季保暖措施不到位,受到了伤寒的影响。在《瘟疫论》书籍中,也同样说明了温病的诱发原因是病毒导致动物机体的神经系统紊乱,才让温病散布在动物的脏器组织内。首先,患病猪辨证过程中,邪侵犯肌表,让病猪有明显的打颤、高热等情况。其次,当病猪受到外邪干扰时,病猪的临床症状发展迅速,进而导致病猪的肺部组织、下呼吸道受到一定侵害。再者,当病猪邪气内陷时,病猪会出现明显呕吐、血便、发热情况,此时说明温病已经危害了病猪的正常生活,若没有第一时间给予治疗,就会对病猪的心源组织、肺部组织、脾脏系统造成严重的威胁。最后,邪气内陷时,病猪的肝火、体征已完全失调,病毒细胞核已明显增大,此时病猪皮肤表面已无光泽,并且会有斑点状物质,还伴随有紫黑色的瘀块,病猪的死亡率为100%。

3.3 从中医药理论的角度总结“治未病”

“治未病”的治疗原则是贯彻“预防”的思想,根据疫病的变化特征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可实现控制疫病的目的。从中医治疗角度来讲,“邪气”是造成病猪体征紊乱的主要原因,并且大多患病群体存在正气不足的现象。因此,从病猪机体的内部进行预防,可增强病猪的“正气”,能让病猪的自身免疫力不断增强。在《素问·刺法论》中也说明了正气是抵抗邪气的办法。故养殖人员应在前期治疗、干预过程中强化生猪的体质,在调节生猪阴阳平衡、气血功能的同时提高生猪的正气水平。《诸病源候论》表示情绪会影响患者的体征,若自身的情绪长期处于消极状态,则非常易感疾病,应当做好前期预防服药。在临床治疗中,采用滋补的、清热解毒的中药,可提高生猪的抵抗水平,其中,补益性的中药,如人参、枸杞、黄芪、党参等,可消除生猪肺气虚证现象,提高生猪的正气;清热解毒的中药,黄连、板蓝根、蒲公英等,可提高生猪的抵抗力,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非洲猪瘟是微生物感染导致,所以在中医药防控治疗中,应当根据猪种的发育情况进行探讨,分析仔猪、公猪、母猪、保育猪的机体情况,通过分析发现所有猪种都易感ASF,所以当生猪患ASF时,说明疾病是由“六淫”“疠气”所致,故ASF 与《温疫论》的提示相通[4]。

3.4 从中医药的角度对非洲猪瘟进行辨证及防控

所有患ASF 的猪种的通体体温较高,并且病猪的精神萎靡、消沉,期间不愿意进食和运动,部分病猪严重嗜睡。其中,少部分猪种的脉搏波动较快,非常容易出现咯血、呼吸窘迫的现象。可结合病邪侵犯肌表、邪气入里、邪气内陷及邪气入血的中医理论对猪舍空间进行防控干预:1)猪舍消毒可采用浓度为1.5%的生石灰,待生石灰铺设至场内后,可使用清水对猪舍进行反复的清洗与洁净[5]。2)使用“御温汤”,配合新鲜的猪饲料,做好猪舍内部排泄物的清洁工作,以巩固生猪的正气。其中,汤剂包含黄芪20 g、大青叶15 g、白术15 g、枳壳10 g、泽泻5 g、茯苓20 g、丹皮10 g、栀子10 g、大黄20 g、当归20 g,将中药材粉碎后大火熬制30 min,加入2 L 水,待水分减至1.5 L后停止煎熬。

3.5 基于“治未病”的中药产品应用

“治未病”的核心目标是预防疫病,在非洲猪瘟的防治过程中,可用参芪粉、双黄连、金叶清瘟进行治疗。在中医药防治过程中,具体使用的治疗方式有:1)参芪粉方剂成分为党参和黄芪的混合物,该方剂具有补正气的作用,能在持续应用过程中巩固生猪的正气及免疫力,达到滋养气血、健脾固气的目的。其中,黄芪具有排毒利尿的功能,其药性相对温和,可直接作用于生猪的脾脏和肺部,不仅能够解决生猪气虚乏力的情况,还能让正气留存于生猪的脏器内,有利于提高生猪的抗病水平。另外,党参同样味甘,可改善生猪的食欲,也可治疗气津两亏的现象。在《本经逢原》中也明确指出党参的药用价值,所以将2味药物混合后,能够提高生猪的免疫能力。2)将双黄连制作成粉剂,再将可溶性的粉剂混入生猪的饲料中,也可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其中,该方剂的主要成分为连翘、黄芩及金银花,通体为黄色粉末状药物。方剂中黄芩作用于生猪肺部,药性偏苦,具有较好的泻火、清热的效果;金银花可调节肺部和胃部的功能,其药性偏甘,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的疾病,而非洲猪瘟就属于烈性传染病的一种;连翘可保护生猪的心脏和肝胆,其药性偏苦,所以联合三味药物的治疗方式进行疫病防控,能够让生猪的瘟疫得到控制,也能改善生猪治疗期间所产生的邪气,达到治疗的核心目的。3)金叶清瘟散方剂中含有甘草、天花粉、白芷、板蓝根、柴胡、金银花等多种中药,而其中大部分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尤其是柴胡药性偏辛,可保护好生猪的肝脏、心源和肺部功能,在治疗期间注意方剂的用量和用药方式,可达到优质的“清瘟败毒”效果。

4 结 语

综上所述,发生非洲猪瘟的原因较多,养猪者应充分认识到用中医药防控非洲猪瘟的原理及方式,根据非洲猪瘟的疫病情况确定“治未病”的原则,提升中医药防控质量。另外,技术人员应学习有关ASF 的疫病特征,根据不同生猪的体征确定治疗思路,从而有效控制ASF的传播。

猜你喜欢
正气猪舍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正气方天祥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病猪喂药有办法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清风正气
阳光猪舍与普通猪舍育肥对比试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