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衣原体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021-12-01 03:27
养殖与饲料 2021年10期
关键词:衣原体猪群病猪

彭 慧

重庆市秀山县妙泉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秀山409900

猪衣原体病是养猪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猪感染衣原体引发的接触性传染病,可引起肺炎、肠炎、胸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睾丸炎、子宫感染和流产等多种病症。不同生长期、体况的病猪发病时临床表现也不相同,仔猪感染后严重影响其正常发育。该病发病率较低,较难引起养殖人员的注意,易造成误诊,从而给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猪衣原体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综合防治措施予以综述,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养殖户了解该病从而更好地进行防治。

1 病原学

猪衣原体病是由于猪感染衣原体而导致的。衣原体主要有始体与成熟体两种形态,无法经过人工培养的方式进行增殖,通常可以通过鸡胚进行增殖培养,也可以采用细胞培养的方式进行增殖;成熟体无繁殖能力,但是感染性较强,而圆形始体具有增殖能力。衣原体对外界抗性一般,暴露在阳光下仅能存活1 周时间,干燥的环境中可存活5 周,水域中可存活2周左右,常见消毒剂即可有效杀灭。

2 流行病学

处于不同生长阶段、品种以及养殖环境的猪群对于该病的易感程度具有较大差异,体况差、养殖环境恶劣的猪感染率可达95%,而体况好的猪群感染率仅为5%,其中仔猪与妊娠期母猪易感度较高。该病发病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其他季节也有发病案例。患猪以及隐性带毒猪均为该病的重要传染源。衣原体可以通过呼吸、排泄物以及分泌物进行传播,此外,该病还可以通过吸血蚊虫叮咬进行传播。

3 临床症状

健康猪在感染衣原体后会有1 周左右的潜伏期,不同生长阶段以及健康状况的猪发病时临床表现也不同。幼龄仔猪发病时会出现生长发育不良、精神萎靡以及发热等症状,部分病猪伴发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妊娠期母猪染病后会出现流产、早产或者产弱仔等症状,流产胎儿恶臭,弱仔猪免疫能力差、发育迟缓、通常短期内死亡。初产母猪的发病率约10%,经治愈后不会发生流产等症状,但是如果发病流产时,胎衣未排出,则易引发继发性细菌感染,导致子宫炎等症状。种公猪发病后精神萎靡伴随发热症状,同时还会出现睾丸炎以及尿道炎等症状,病猪的精液质量显著下降,也有部分种公猪感染后不会发病,但是具有传染性。

4 诊断方法

该病在诊断过程中易与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等疫病混淆导致误诊。此外,因饲养不当引发的非传染性疾病也会发生类似的症状,在临床诊断中应仔细鉴别。

发现病猪后应立即隔离,采取病猪的肝脏或者脊髓液作为病料,在无菌条件下保存病料,通过制片镜检以及病原体的分离鉴定、间接血凝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进行综合诊断。在镜检时可观察到蓝色的繁殖性始体以及紫色的感染性原体。此外,利用鸡胚分离衣原体试验可以观察到鸡胚在3~10 d 内死亡,剖检可以观察到大量的衣原体。通过血清检测,可以简便快捷地完成检测,但是存在一定假阳性概率。

5 防治措施

5.1 坚持自繁自养

养殖管理者应遵循自繁自养的理念进行育种管理,减少外部引种,尤其是杜绝从疫区引种。若因养殖需要必须引种时,则需要选择同批次、同阶段的猪群,且在引种后隔离观察半个月左右时间方可混群饲养,防止其携带病原传染给健康猪群。

5.2 加强饲养管理

良好的饲养管理方式有助于增强猪群的免疫能力。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对于生长环境以及营养成分的要求均有所差异。因此,应当按照生长阶段进行分群分段管理,幼龄猪要强化消毒卫生及防寒保暖措施;妊娠期母猪单独饲养,避免疫病的传播与感染;育肥猪应保障充足的日粮供应。圈舍内应放置通风设备,保障良好空气流通;在气温多变时节以及夏冬两季应加强防寒保暖措施,避免因温度变化引发应激反应,导致疾病。

5.3 加强消毒管理

养殖场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制定科学有效的消毒管理方案,并遵照执行,定期清理圈舍内外生产器具并做好消毒处理,在空圈期应当进行全面消毒。消毒剂品种应储备多种类型,交替使用,以达到最佳消毒效果。如混合使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避免使相拮抗的两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降低消毒效果。

5.4 药物治疗

目前该病尚未有特效药物可以快速治疗。通常在确诊该病后采用抗生素疗法进行治疗,主要是防止继发性感染。因此,养殖管理人员应以预防为主,加强对猪群的健康管理与监测,若在疫情暴发期,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拌料饲喂的方式进行预防。

猜你喜欢
衣原体猪群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病猪喂药有办法
猪衣原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控
PCR检测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意义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对妊娠的影响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