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脑脊髓炎的诊断及防控

2021-12-01 03:27
养殖与饲料 2021年10期
关键词:脊髓炎母源病料

盛 健

山东省平度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山东平度266700

禽脑脊髓炎的病原禽脑脊髓炎病毒是一种直径20~30 nm 无囊膜的球形RNA 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震颤病毒属。该病毒的各毒株属于同一血清型,但具有不同的致病性。该病毒对外界环境不敏感,对温度、酸、胰酶、胃酶和去氧核酸酶、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均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可在冷冻、干燥的环境中存活70 d。

1 流行病学

1.1 传染源及易感动物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禽和带毒禽,易感动物主要是鸡,不同日龄的鸡均可感染,其中以3周龄以内的雏鸡易感性最强,发病率高。此外,火鸡、鹤鹑也可感染该病,部分野鸟能够携带禽脑脊髓炎病毒,成为传染源。目前尚未发现哺乳动物感染此病。

1.2 传播途径

禽脑脊髓炎的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广泛,可以经蛋进行垂直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进行水平传播。其中垂直传播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母鸡感染后能够通过产蛋直接排毒,带毒种蛋只有少数死亡,大多数可孵出雏鸡,这部分雏鸡出壳后便可排毒,造成其他健康雏鸡感染,被感染鸡1~20 d 便能发病。水平传播大部分是通过消化系统进行,病鸡经粪便排毒污染饲料、饮水及外界环境,健康鸡直接接触而感染。部分健康鸡也可经由呼吸系统和外伤而感染发病。

1.3 流行特点

禽脑脊髓炎一年四季都能发生,但冬季和春季更易发病[1]。此病具有很强的传染力,传播迅速,一旦一只发病可迅速传染整群。

2 禽脑脊髓炎的临床症状

禽脑脊髓炎的感染方式不同潜伏期也各不相同,一般经垂直传播感染的鸡潜伏期约在1~7 d,经消化系统水平传播感染的鸡潜伏期可达11 d 以上。通常雏鸡最易感染发病,成年鸡感染较少,临床症状如下。

2.1 雏鸡感染

雏鸡感染后病程可持续6~8 d 左右。早期病鸡精神不振、嗜睡、眼睛失神、疲惫、空口吞咽,其次会出现易受惊、不愿运动、脚软、前后摇晃、步态蹒跚、摔倒等运动失调的症状[2];随后病鸡常卧于一侧,脚掌伸直,部分病鸡通过跗部和跖部支撑行走,或借助翅膀拍动行走,病鸡头部和颈部震颤,翅膀和尾部也可发生震颤;最后病鸡由于行走困难等运动失调,无法正常采食饮水,造成病鸡进行性消瘦,发育不良,体重降低衰竭而死。

2.2 成年鸡感染

通常成年鸡感染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出现产蛋量降低,或发现产小蛋的情况。一般产蛋量降低可持续1~2 周后逐渐恢复正常,产蛋量可下降40%。

3 病理变化

3.1 剖检病理变化

病鸡剖检后常无明显的病理变化。一般可见肝脏发生脂肪变性,脾脏肿大,胃肌层呈灰白色等。

3.2 病理组织学变化

病鸡的特征性组织学病变在中枢神经系统,常见非化脓性和散在性脑脊髓炎、背根神经炎。镜检下可发现明显的弥漫性或结节状增生在中脑、桥脑、延脑和脊髓神经胶质细胞中,脊髓的神经细胞出现中央染色质溶解,脑和脊髓的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另外,在心肌、腺胃、肌胃和胰腺等内脏器官有大量细胞浸润,可形成小结节。

4 诊 断

从该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可进行初步判断,但确诊应进行实验室检测,常使用的诊断方法如下。

4.1 鸡胚接种法

可采取病鸡的脑加入营养肉汤或制成脑组织悬液作为病料,随后通过卵黄囊将病料接种到无母源抗体和禽脑脊髓炎感染的5~6日龄SPF 鸡胚中,接种后12 d 观察鸡胚是否具有典型病变,例如胚体活力减弱,体重下降,营养不良,骨骼肌萎缩、出血、损伤、水肿和脑萎缩等。可选取少数鸡胚进行孵化,观察出壳后2 d雏鸡的发病情况。

4.2 血清中和试验

将病料以1∶10 稀释,随后和未稀释的血清混合,通过卵黄囊对6日龄的鸡胚进行接种,10~12 d后观察鸡胚是否出现特征性病变,并计算中和指数,若中和指数在1.5~3.0之间,则为阳性。

4.3 雏鸡感染法

使用抗生素处理脑组织病料后,以0.1 mL/只对无母源抗体的2~3日龄易感雏鸡进行脑内接种,若12~14日龄出现特征性临床症状,则为阳性。

4.4 荧光抗体试验

可将病鸡的脑、脊髓、心肌、胰、肌胃和腺胃制成冰冻切片,随后使用抗脑脊髓炎的特异性荧光抗体进行染色,有荧光的则为阳性。此外,还可使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测病鸡血清中的抗体,观察是否出现特异性沉淀线。

5 防 控

5.1 免疫接种

目前,禽脑脊髓炎常用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两种[3]。一般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种灭活疫苗,降低其对蛋鸡产蛋率的影响。可通过饮水或嗉囊内免疫的方式接种弱毒疫苗,嗉囊内免疫可使同群的健康鸡通过接触而产生免疫力。通常对10周龄以上的种鸡进行免疫接种,确保其在产蛋前产生免疫力,随后经由蛋垂直传递给后代雏鸡,可使雏鸡具有母源抗体,进一步预防幼鸡感染。

5.2 加强饲养管理

首先,引种方面,应引入具有母源抗体的种鸡进行饲养。其次,严格消毒,定期对鸡舍、地面和饲养用具进行消毒。最后,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淘汰病鸡,适当为鸡群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提高鸡群自身抗病能力。

6 结 语

由于禽脑脊髓炎暂无特效的药物治疗,且一旦出现病鸡,鸡群内所有的健康鸡可迅速感染,发病率可高达60%,死亡率与饲养管理因素密切相关,可在10%~70%之间。因此,鸡场应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及时隔离和淘汰感染鸡,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降低鸡群感染率。

猜你喜欢
脊髓炎母源病料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和防控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毛皮动物病料采集及送检注意事项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基层兽医实验室样品采集、工作中必须注意的问题与建议
基层兽医病料采集的要点分析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及MRI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