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2021-12-01 04:47詹国芳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商科双师双师型

詹国芳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浙江 东阳 322100)

在产业智能化、信息化和服务化的时代环境中,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的生产方式、国家的治理方式等。在这种技术迭代、商业变革的环境中,新零售、新商业、新服务、新制造等不断涌现,给高职院校商科教育带来诸多挑战,如传统商业逐步被线上零售所取代,线下支付也逐步被线上支付所挤压,以产品质量为中心的传统服务理念逐步被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所取代,新商科就是在这种商业模式不断迭代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商科的发展必然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所以应当从新商科背景考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问题,探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可持续发展问题。

1.新商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意义

新商科是在传统商业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商业转型中产生的,也是高职院校商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商科对高职教师能力提出许多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

1.1 满足新商科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大量需求

传统商科多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等为专业导向,更加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新商科是以财富管理、网上营销、金融科技等为主的学科,它回应了技术革新与社会变革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同时,新商科体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要求,更倾向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显然,新商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课程内容设置、课程教育体系等都呈现出鲜明的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等特征,这些对高职院校商科课程教师的理论功底、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提出了较高要求。比如新商科教学对教师的网上营销、大数据思维、外语等素质要求较高,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互联网思维、跨学科教学能力等提出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应以“双师型”教师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促进新商科教师的专业发展。2020 年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发布“职教师资12 条”,提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1]

1.2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济深度转型必然带来技术人才需求、高职教育的深度转型。浙江省是制造业发达、对外贸易繁荣的沿海省份,在经济转型升级大背景下浙江急需精通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复合型商科人才。在这种背景下许多高职院校都大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实践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等作为人才培养目标,这些对高职教师的专业理论功底、动手实践能力等提出较高要求。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广厦大学)为例,为了服务浙江经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学院以新商科理念为出发点,对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商务英语等专业进行改革优化,建构了国际商务课程体系,这种专业体系改革对商科课程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但是高职院校教师往往缺乏动手能力、企业工作经验、市场实践能力等,不能适应高职院校新商科人才培养需要,所以探索“双师型”教师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2.新商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面临的问题

高职院校是培养综合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在人才培养模式及理念上理应处于社会的最前沿。高职教师的工作经验、专业能力、教学水平等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电子商务、网上营销、科技金融等广泛普及的商业背景下,以“互联网+商业”为导向的新商科已成为高职商科教学的发展趋势,但许多高职院校缺乏新商科“双师型”教师。

2.1 “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模糊

“双师型”是上世纪80 年代针对职业教育属性所提出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1995 年教育部提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要在1/3 以上,在高职教育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型的教育环境中,“双师型”教师成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也成为高职院校新商科教学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但在“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中,各个高职院校评价标准不尽相同,有些院校将“双师型”视为“双证书”;有些院校将“双师型”视为“双能力”。在“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上,高职院校更侧重于任职资格、教师职称、工作经验等显性因素,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等隐性因素考虑不够,而且“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缺乏规范性、统一性等,缺乏素质、能力、师德等方面评价标准。另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滞后,不利于新商科“双师型”教师培养。比如在电子商务、数据管理与分析、网上营销等广泛普及的情况下,许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并未反映相关内容,也未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要求。

2.2 高职教师不适应新商科教学要求

在“互联网+商业”的技术环境中,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传统商科的理念、内容和模式都发生深刻变化,以市场营销为例,传统的线下营销活动逐渐被虚拟的线上营销所取代,薇娅、李佳琪等带货网红每年能创造几十亿的销售额,这些给传统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提出许多新要求。但是高职教师多是在传统商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往往缺乏电商平台、互联网公司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对互联网思维、用户体验、网上营销、会计管理、跨境电商等新商业理念或模式理解不深;高职院校年轻教师多是“出校门,上讲台”的硕博毕业生,他们缺乏充分的工作经验、商业经历,对新商业、新零售、新服务等多是“纸上谈兵”,缺乏相关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导致高职院校新商科“双师型”教师匮乏。以广厦大学为例,近几年招聘到商科专业教师多是市场营销、金融管理、MBA 等方面的硕博毕业生,这些教师仅有短暂的实习工作经验,在企业管理、网上营销、科技金融等方面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在开展实践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等方面多是心有余力不足。[2]

2.3 院校缺乏“双师型”教师发展平台

在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多数高职院校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如招聘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实训等,但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高职院校更重视教师的技术职称、专业资格等“硬”条件,对教师的实践能力、专业能力、专业道德等“软”条件重视不够,导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形式、轻内容。比如许多有丰富实践经验、熟练工作技能的企业骨干,无法在高职院校讲台上传道授业、分享经验。其次,高职商科教育中存在重知识、轻实践的不良倾向,商科知识和岗位技能匹配度不高,这些弱化了高职商科教师的企业实习、专业技能训练等动力。比如许多高职院校的新商科学科群建设滞后,实训平台、创业中心等缺失,实践实训、创新创业等课程所在比例较低,这些弱化了商科课程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的需求度。此外,许多高职院校缺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平台,并未与企业建立教学、科研、培训等深度融合的合作机制,无法为教师提供合适的企业实习、专业训练等岗位,导致许多商科教师缺乏实习实训、企业锻炼等机会。

3.新商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可持续发展路径

教育部官员吴岩提出,高等教育要全面推动新工科、新文科等,而新商科就是在经济管理类改革中所形成的新理念。这些充分说明,“双师型”教师培训是顺应新时期企业用人需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结果。从新商科人才培养视角看,高职院校商科专业教师在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工作经验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应从新商科背景考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可持续发展问题。

3.1 完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

新商科是传统商科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重组后形成的新学科,是新时代用人需要与商科课程相互融合的结果,也是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客观要求。从总体上看,新商科能够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崭新的商业理念、商业模式和商业方法等。毫无疑问,新商科对高职院校的商业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提出新要求。所以应完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建立以新商科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教师评价体系,为“双师型”教师可持续发展提供价值目标。[3]首先,要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认证制度、分级制度、评价指标体系等,为新商科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比如在企业对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职业素养等提出新要求的情况下,广厦大学就以学校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标准为出点,逆向推导新商科“双师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等,在此基础上建构新商科“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其次,打通“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中的“肠梗阻”,完善新商科“双师型”教师认证服务机制。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环境中,高职教师不仅要拥有教师资格证,还应拥有注册会计师、报关员、人力资源培训师等任职资格或专业职称,但各种专业资格认证隶属于不同的监管部门,而且对资格申请人员的工作经验、从业经历、专业学历等都有许多限制,这些导致许多高职教师无法申请相关认知资格或专业职称。为此,有关部门应大力推动任职资格和专业职称改革,破除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认证或职称评定中的“肠梗阻”。[4]

3.2 建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机制

在新商科“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应当从市场上的人才需要出发,制定新商科“双师型”教师的发展目标和培训机制。首先,要建立新商科“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企业活动等。此外,高职院校应从企业对商科人才的职业道德要求为出发点,确定师德培养标准。比如以“师德崇高,理论深厚,技艺高超”为标准,制定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以广厦大学为例,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新商科“双师型”教师,学院制定了“双师型”教师培训规划,邀请新商业、新零售、新服务等方面的专家、企业高管、业务骨干等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为了适应企业对新商科人才的需要,培养更多懂市场、懂用户的年轻“双师型”教师,学校实施了“手拉手”“一帮一”计划,让年轻教师与企业业务骨干、行业专家等结成传帮带关系。以本校电子商务专业为例,专业通过“内培”、“外引”等多项措施,采取“以老带新”、“暑期下企业”、“派遣访问工程师”、“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一师一企制度”等多种手段打造 “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实践教学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最后,高职院校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将“工匠精神”、“工匠技师”等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培育以学专业技能为荣、以双师双能为导向的教师发展氛围。

3.3 建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平台

在市场人才需求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有些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缺失,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缺乏自我发展意识,这些制约了新商科“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为此,应当从企业用人需要、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等出发,完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为新商科专业教师提供实践平台、成长环境等,促进新商科“双师型”教师可持续发展。[5]

首先,建立双元制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为平台,为教师提供多重角色体验,让教师既当理论课教师,又兼任企业技术指导、业务工作等,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创造良好条件。其次,为了提高教师对新经济新产业的适应性,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等,要支持教师参加企业管理、企业挂职锻炼等,支持教师以访问工程师的身份参加企业调研、企业咨询等,培养更多有真才实学的新商科“双师型”教师。比如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等,广厦大学就制定了社会服务型教师发展计划,鼓励教师以挂职锻炼、企业顾问、访问工程师等方式参与企业活动,还制定了“一师一企”的发展计划,鼓励教师以专业工作室、科研项目等方式参与企业市场营销、产品推广、战略规划等。[6]同时引进优秀行业企业行业精英,打造高水平的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探索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互融互通机制,把新商科背景下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及时融入教学过程中,切实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育质量。此外,为了适应新时期企业的人才需要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等,要建立以科研项目促进“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激励平台。要鼓励教师参加新商科方面的科研活动,支持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活动,打造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比如应当以企业需求、市场现状等为导向,规划市场营销、广告策划、企业管理等科研项目立项,提高科研项目的实用性、针对性、实践性等。在科研活动中要支持教师在企业挂职、与企业合作等,推动研究成果的商业化应用,并将研究成果的实用性、推广效果等作为项目评价的重要标准。建立和完善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激励机制,加大成果转化奖励力度,支持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将成果产业化,激发教师成果转化的动力。

在互联网普及、商业模式迭代的时代环境中,高职商科教育要爬上“质量坡”首先要越过教师队伍建设的“结构坎”。所以高职院校要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要目标,通过完善“双师型教师”认证机制、优化“双师型”教师发展平台、健全“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等方式,为“双师型”教师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升新商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猜你喜欢
商科双师双师型
面向现代产业急需 培养复合型商科人才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共同体探索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国学生商科留学报告》:中国留学生扎堆商科热度不减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