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孟津:内外兼修推进“五大振兴”

2021-12-01 10:34郑占波,陈显萍
乡村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农村文化

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红绿相间的花木绿篱,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错落有致的乡间民宿……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送庄镇朱寨村静谧、幽雅、洁净,宛如一幅乡村山水画。朱寨村原本是一个普通的远郊村庄,如今声名鹊起,成为美丽乡村典范,引来一拨又一拨观摩团参观考察。

朱寨村,只是孟津美丽乡村“嬗变”的一个缩影。在孟津区像朱寨村一样,乡村颜值不断提升的村还很多。孟津区被河南省授予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

孟津区委书记杨劭春深有感触地说:“近两年来,孟津区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五个一’精神文明建设龙头工程等,铁腕治理‘散乱污’,彻底改变‘破断窄’,全面根治‘脏乱差’,有效提升了环境底子、美化了乡村面子、畅通了民生路子,使乡村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市民向往的打卡地。”

以特色农业为基础聚力产业振兴

孟津区科学编制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印发《孟津区关于支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明确“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富农战略,推动农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做精做强大棚蔬菜、富硒林果、生态养殖等产业,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整合历史古迹、传统村落、农业园区、黄河湿地等旅游资源,走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之路,累计建成33.3 hm2以上特色农业园区55个,国家级五星园区2家、四星园区4家。其中,送庄镇建成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12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4个,农业专业合作社30家,全镇果蔬产业达1 200 hm2,日光温室、大拱棚4 000个,形成以无公害蔬菜、瓜果和湖羊养殖等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

开展清产核资,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初步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重点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例如,常袋镇,大力推进对外招商,筑巢引凤,引导7个贫困村实现产业项目落地,完成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清零目标,年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5个。

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助力人才振兴

为提升各级党组织抓乡村振兴的能力,孟津区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培训各级领导干部1 100人次,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培训1 300人次。同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实施“飞雁归巢”工程,将118名返乡乡土人才纳入村后备干部队伍,使村级班子年龄、学历、能力进一步优化,“回孟津干吧”成为继“来孟津耍吧”之后又一张亮丽新名片。

通过构筑立体式揽才网络,形成新一轮大众创业、草根产业“春暖雁归巢”效应,形成了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带动就业者的生动场景,涌现出吕妙霞、朱忠厚、王硕峰等一大批返乡创业典型代表,直接间接带动、安置就业6 000多人,形成上联市场、下联农户、多方共赢的发展局面。

送庄镇结合脱贫攻坚、创业创新,电子商务、农民就业、实用技能等技术培训,共培养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1 200人;先后培育出农发科技、京孟农业、美冠园艺等12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村合作组织30多家,辐射带动农民1万多人。

以龙头工程为支撑聚力文化振兴

孟津区不断强化公共文化平台建设,实施“五个一”精神文明建设龙头工程,即每个村建一个乡贤标志、一个文化广场、一个主题游园、一条文化街道、一个村民服务中心。建成“五个一”场所1 000多个,红色纪念地11处。并通过墙绘、标语、宣传栏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融入村规民约,用乡土文化塑造乡风民俗。

着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村级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配置,全区234个行政村(社区)建成文化广场336个、文化大院180个、农家书屋220个、乡村主题游园132个、高质量文化墙115处。持续开展“百场公益演出进乡村”,累计举办各类文艺演出1 000多场次,参与群众60万人次。

同时,把培育乡村文化产业品牌作为提升美丽乡村文脉、增添内涵来抓,催生出平乐牡丹画、南石山唐三彩等6大乡村文化品牌。平乐村,牡丹绘画爱好者1 000多人,年创作商品牡丹画50多万幅,平乐牡丹画院被确定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以环境整治为重点聚力生态振兴

孟津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开展农村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提升、乡村生态绿化、饮水环境整治等6大行动,先后拆除残垣断壁和违章建筑1 300多处,清理村内沟渠坑塘2 300多处、积存垃圾63.2万吨。

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村占比40%以上,在垃圾清零行动的基础上,今年开展垃圾分类试点村创建66个,初步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目标,农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因地制宜,推进改厕革命。走出了一条“以水冲式为主、以集中收集粪污模式为辅、兼顾三格式、双瓮漏斗式厕污同治”的路径,先后分两批在全区76个村推进管网式改厕,累计改建水冲式厕所3.6万座,改厨、改浴同步覆盖率85%以上。

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提升,全面启动农村“五化”行动,积极推进“四美乡村”建设,按照“房前屋后、栽花种树,美化环境,加快致富”的要求,开展“一村万树”行动,栽植绿化苗木359万株,已建成156个“绿庄”。

以基层党建为抓手聚力组织振兴

孟津区积极构建“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的乡村治理体系,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依托168个广场、游园等新型党建活动阵地,打造实景代入、情境教学、现场交流、互动体验等开放式组织生活,为乡村振兴筑牢底部基础。

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党员联系户“1+10”工作法,叫响做实“有困难找党员,要服务找支部”。通过“四官”服务进村、“一村一法律顾问”等方式,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网络,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化解率达95%以上。

推动村务公开“信息化”,开发“孟津村务公开”微信小程序,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监督村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情况。如常袋镇马岭村不断深化“一约四会”制度,十几年没有信访事件发生,获得全国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麻屯镇卢村、会盟双槐等村党支部实行党员积分制带动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整治,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

如今,一幅“环境优美、乡村宜居、农民幸福”的美丽画卷正在中原大地孟津徐徐铺展开来。

猜你喜欢
农村文化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谁远谁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