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演奏分析

2021-12-01 10:36刘馨阳
艺术品鉴 2021年18期
关键词:华彩狂想曲颤音

刘馨阳

一、作者简介及《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的创作背景

(一)李斯特生平

弗朗兹·李斯特(1811 年10 月22 日—1886 年7 月31 日)是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指挥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弗朗兹·李斯特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起学习钢琴,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一生中创作出很多经典的作品,例如,《十二首超技练习曲》 《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华丽足尖舞》等等。

(二)《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的创作背景

《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创作于1847 年,其中,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表现了匈牙利吉普赛人对待生活的乐观和对生活的热情,此作品以匈牙利民间舞曲《恰尔达什》为素材进行展开,他们渴望平等的自由,可对他们来说,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所以,在当时的情景下,李斯特内心悲愤和热爱祖国的心情创作出匈牙利狂想曲,通过对音乐的诠释表达了当时匈牙利人民渴望自由的迫切心情。

二、《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的演奏技巧分析

(一)技术类型的分析

李斯特作为欧洲浪漫时期,即舒曼、肖邦以后又一位称为“钢琴巨匠”的钢琴家,他拥有着“钢琴之王”的美誉,他的演奏技艺超群,在技术的基础上,他的演奏风格又是自由、张扬、随性的,表现着他对音乐无限的热爱之情。

1.装饰音

作品的开始出现了短倚音,在演奏这种短倚音的时候,我们应该很明确的了解,这种装饰音是不占任何时值的,演奏的时候要贴键不要离琴键太远,演奏时装饰音弹得要比主音符更轻一点,重要的音则是后面的主音符。第35 小节出现了短倚音,这次的短倚音不同的是节奏类型上有了改变,变成了小附点的节奏,弹奏的方法和上面所说的相同,右手手指要灵活距离琴键低一点,左手的装饰音要快,左手第二拍和右手的第二拍吻合。颤音也是很多作曲家常用的一种演奏手法,在弹奏颤音时,我们首先要用耳朵听演奏的颤音是否清晰,其次,我们不要太用力地去演奏颤音越用力弹奏的颤音会听着比较笨重,只有手指贴键弹奏,手臂放松才会演奏出颤音的效果。第41 小节中演奏颤音时,注意3指与4 指的颤音,手指贴键演奏,4 指1 指和5 指1 指的换指,应该先去慢练。第49 小节出现了3、4 指的颤音,指尖应该抓键把这两个音弹得清晰,这里的右手出现了两个声部,在保证上面颤音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下面声部的附点节奏。左手出现了饰音一样的音符,三个十六分音符应该算在第二拍的节奏里和右手的第二拍相吻合。

2.八度

八度演奏技巧比较常见的是八度与八度的连接,对于手较大、手指弧度较宽的演奏者来说,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在连接八度时手掌要撑起,我们还需要注意上方音的旋律要清晰、明亮,连接的要更连绵一点。第263 小节双手都是八度技巧在演奏这种双手八度时,应该把手臂向前倾斜把力量送到指尖上,不能把力量停留手腕上,力量如果在手腕上快速跑动中会严重影响其速度。旋律在右手的上方音,力量应该侧重小指,把小指的旋律弹得更明亮,速度上一点点加紧,给人一种紧迫感。

3.双音

第27 小节出现了双音,这里的双音是延续了前面的旋律,还要在慢练的基础上注重旋律的连接性,中间有双音的装饰音应该把手指位置放低手指贴键弹,不占后面的任何时值,左手和弦不要太重,但仍要听清和声色彩。

4.和弦

179 小节右手和弦、左手八度的难度技巧节奏上发生了改变,吉普赛风格仿佛像一群人边敲鼓边跳舞,十分热闹的场面,附点节奏和重音的设计更是突出了吉普赛人激动的内心。第222 小节出现了双音和单音交换的演奏形式,左手则是装饰音弹得要更灵巧,突出吉普赛的风格。第347 小节开始逐渐进入尾声,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运用了和弦的形式还增加了许多变化音,演奏该处时应该注意双手的旋律连接,并且由弱渐强给后面留足够的空间,已到达全曲最高峰,手臂放松,并把力量放在指尖上。

5.音阶

第380 小节运用了音阶跑动的形式,手指贴键速度应该从慢到快的进行,右手音阶再自由一点,为了渲染吉普赛人自由开放的个性。

6.同音换指

第167 小节出现了同音换指的演奏技巧,它是根据前面第143 小节发展而来的,刚开始是单音和单音之间的换指,后来变成在一个八度内的八度和单音的换指,渐渐发展成两个八度内的同音换指。在弹奏这种同音换指的技巧时,应该注意手掌需要张得大一点,为了保证小指弹奏时的准确性。手指还要贴键弹奏,不要离琴键太高,还要运用手腕,手腕稍稍带动手指,这样就不会出现不连续跳音的情况,以达到同音换指的真正效果。

(二)华彩部分的处理

华彩部分是浪漫主义时期比较重要、常见的一部分,华彩通常是为了渲染作品,并且为了炫技的,承接前面旋律与后面旋律过渡的一种演奏手法,在弹奏华彩部分时,应该注意自由的散板,由慢到快的不是特别严谨的节奏,突出浪漫主义时期自由、开放的时代特征。

1.单手的华彩

第24 小节出现了右手的华彩,弹奏华彩是应该注意把每个音弹得更清晰,先按照统一的速度进行练习把握准确性,再进行相应的变化与处理,左手的附点节奏要弹的准确,虽然右手是自由的散板,但是左手仍要在拍子里,无论怎样变化还是要听见这种明显的节奏感。

2.双手交替的华彩

双手交替的华彩也是比较典型的华彩方式,是用左右手分别交替的方式来演奏的,其演奏效果要和单手演奏的效果相同,在左右手交替之前,应该准备好另一只手,保证双手的完美连接,手腕应放低并平稳的演奏,右手的分解和弦上方的音要和左手第一个音对齐,所以需要右手的分解和弦先进行弹奏。

(三)速度变化的处理

A 段Lento a capriccio 表示为自由的慢板,升c 小调给人一种压抑低沉的感觉,速度上较自由表示着人们内心压抑的心情,渐渐地进入主题的时候,变为Andante mesto 忧伤的行板,速度上稍流动些演奏上更有表现力的,C 段capriccioso 随想曲式的类型,速度上较自由的,没有特别严格要求速度的统一。

再现A1 段速度上和A 段相同,演奏的形式上稍作了些变化采用了卡农式的复调手法,和声织体不断地穿梭增强了声部的层次感深刻的重复该主题,随着乐曲的不断发展吉普赛人激动的心情,速度上也是越来越快充分展现出当时热闹的场面,喧闹过后又是平静的场景,表现着人们玩累的画面。

最后的一部分,充分体现着李斯特高超的技术和不断变化的情绪,表达着当时人们的压抑已久的心情,狂想曲描述着人们渴望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故事,他深刻的走进人们的生活,了解他们匈牙利最质朴的音乐利用各种素材舞蹈和民间歌曲相结合的形式,直接把最后的部分推向全曲高潮,所以最后一段,演奏者不要泄气,应该把音乐推向高峰,把整首曲子演绎得更加精彩,利用这首作品来表达李斯特内心的真实写照。

三、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的音乐分析

(一)曲式结构分析

曲式结构包括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呈示部出现了主题,A 段呈示部开始于升c 小调并且还运用了吉普赛音阶升高四级音,Lento a capriccio 表示为自由的慢板,由Lento a capriccio转为Andante mesto忧伤的行板速度上发生了改变A 段共34 小节。展开部B 段capriccioso 表示为随想曲式(35-61)小节,B 段和A 段产生了强烈的对比A 段庄重低沉,B段较为自由演奏技术上也是极其轻巧、灵动的。再现部A1(62-142)同样也是升c 小调,但是和A 段有所不同把主奏形式更明确的表达。Vivace 表示为活泼的和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吉普赛的人们在快乐的跳舞,调性上也发生了改变由升c 小调转为升f小调整个段落风格都是比较活泼的。后面的部分为再现部的发展部是由升f 小调转到了升F 大调色彩上发生了巨大改变,由低沉、压抑转变为开阔明亮,李斯特更是想要表达吉普赛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自己对国家的热爱,通过挣扎与斗争人们还是心存希望、充满激情并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二)和声织体的分析

乐曲是由升c 小调的主和弦开始的,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A段结束在属和弦上故事还在继续的发展没有终止,所以落在了属和弦上。B 段转为升f 小调开始于主和弦过渡转为升f 小调的属和弦,情绪越来越激烈故事也变得戏剧化,李斯特内心的想法逐渐的挣扎又无奈,所以,最后一次发生了转调,由升f 小调转为了F 大调,和声色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开阔明亮。最后一次转调是从F 大调的属和弦开始,表示故事已经发展到一个巅峰,所以由属和弦开始速度上越来越快,和声色彩也变得紧张,最后结束在F 大调的主和弦上,表示故事的圆满终止,人们又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四、结语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充满着浪漫主义时期各种复杂的情绪,包含着李斯特个人复杂的情感在里面,诉说着李斯特对音乐的执着,对国家的热爱以及对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是李斯特的巅峰之作,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价值,堪比一段光辉的历史,永不泯灭,世世流传。

猜你喜欢
华彩狂想曲颤音
方学斌:以匠人之心 著华彩金银
孤岛自鸣:流连与放逐
——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颤音问题研究
在世贸组织舞台奏响华彩乐章
罗罗布的狂想曲
春天的证词(外二首)
罗罗布的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世华彩丹青颂歌
一千零一个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