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畜禽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1-12-01 11:23褚玲娜陈沈宽蒋晓莉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保种长兴县湖羊

褚玲娜 陈沈宽 蒋晓莉

(浙江省长兴县农业农村局 313100)

1 长兴县及畜禽种业基本情况

长兴物产富饶,资源丰富,历来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东南望县”的美誉。长兴县位于浙江最北端、太湖西南岸,北与江苏宜兴、西与安徽广德交界,自古被称为“三省通衢”,县域面积1430km2,下辖9镇2乡4街道235个村(含村改居28个),户籍人口约63.45万。

长兴作为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以畜牧业转型升级为主抓手,积极推进湖羊、蜜蜂特色产业振兴发展,大力实施生猪增产保供,2020年末,全县存栏湖羊11.75万只、生猪5.84万头、家禽156.52万羽、蜜蜂3.28万群,全年饲养量同比增长分别为生猪114.58%、湖羊6.16%、蜜蜂2.5%,畜牧业总产值6.21亿元,同比增长9.1%。

畜禽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长兴积极建设现代化畜禽种业,共颁发种畜禽经营许可证12家,其中湖羊6家、蜜蜂2家、生猪1家、孵坊3家。根据《浙江省遗传资源保护目录》,长兴县饲养列入保护目录畜禽品种有湖羊、浙江中蜂、浙江浆蜂、绍兴麻鸭。长兴县从省外引进品种资源主要有朗德鹅和长白、杜洛克种公猪。

2 畜禽种业主要特点

2.1 注重种质保护,种业提质增量

近年来,长兴县将种羊培育纳入了湖羊产业扶持补助范围,对取得湖羊保种场、核心育种场、原种场等种羊场资质的企业给予补助,这一政策有效刺激了企业湖羊种质资源保护的积极性,目前已成功培育种羊场6家(原种场1家、一级场2家、二级场3家)、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1家(全省仅一家),永盛牧业作为湖州市唯一一家入选2019年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长兴湖羊良种成功远销内蒙古、甘肃庆阳、新疆阿克苏、福建龙岩、河南郑州、安徽安庆等地。2018年至今,全县累计销售种羊近8万只,产值约1.5亿元,最高的达到1.2万元/只。

同时,长兴县培育省一级种蜂场2家(意蜂和中蜂各1家),通过良种引进及多年的培育,长兴意蜂、中蜂的生产性能、种用性能及育种能力不断提高。成功选育“长兴意蜂新品系”,长兴意蜂蜂种场年培育蜂王1万只,长兴太湖中蜂种蜂场年培育种蜂王0.2万只,经测定,每群72小时蜂王浆产量原产10~15g,提高到378g,蜂蜜产量提高10%,长兴意蜂年群均产蜂蜜108kg,蜂王浆11.3kg,王台接受率达94.5%,种蜂、种王销往全国各地,每年可改良低产蜂种50万群,为瓜果蔬菜增加产量38%。

2.2 创新保种技术,种业上新台阶

2018年国家家畜基因库提供1988年和1998年细管冻精在长兴县保种场进行冻精利用试验,共诞生的49只羔羊,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冻龄”的湖羊,其中接受1988年冻精配种的19只母羊,产下小羊羔29只,产羔率207%;接受1998年冻精配种的13只母羊,产下小羊羔20只,产羔率222%,特别是1988年冻精,甲级羔皮34.5%,乙级羔皮27.5,甲乙级62%,羔皮形状典型。2018年10月全国总站组织召开试验鉴定会,认为此次胚胎和精液超低温冷冻长期保存并移植、配种成功,是畜禽保种技术和保种方法评定的重大突破,对探索我国特有畜禽品种的保种具有深远意义。2019年5月按照省畜牧总站的配种要求,对冻精后代羊只进行初次配种,24只母羊配种,21只生产,共产羔49只,产羔率为233%,比湖羊初产母羊产羔率平均水平高出33%;所产后代平均初生重为2.98kg,60~70d断奶均重为17.4kg。

近期研发,“意蜂多蜂王同巢饲养技术”,采用多王同巢饲养技术,每群5~8只蜂王同巢饲养,使蜂群早春加速繁殖;实现多箱体饲养技术,1个花期只取1次成熟蜂蜜,3~4箱体养殖;采用意蜂巢蜜生产技术,每盒约500g,巢蜜平整,封盖率98%以上;结合抽动式超浅采浆箱技术,节省工时30%,提高产量10%,产品质量可靠、纯度高。

2.3 拓展发展模式,种业扶贫攻坚

以“双扶”行动为抓手,成立长兴县首家湖羊产业农合联,建立长兴德睿牧业、长兴辉煌牧业等多个湖羊产业扶贫基地,结对低收入农户30多户,发展湖羊养殖,自2018年结对以来,结对农户年户均增收超过1.8万元。在做好县内扶贫工作的同时,不忘抓好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湖羊为媒,增强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帮扶,截至目前,长兴县已向甘肃武威市、庆阳市等地输送湖羊约0.8万只,向新疆喀什地区、皮县等地输送湖羊约2.9万只。

自2018年初推出一对一蜂农精准扶贫模式,通过养殖技术培训、一对一结对帮扶、免费培训、保底回购蜂蜜等措施,积极推广“太湖中蜂”活框饲养技术,扶持全县低收入农户约140户,创建养蜂扶贫孵化大学生创业基地,利用湖州市蜂业研究院、湖州农民学院平台,每年举办1~3期免费培训班,共举办养蜂培训班37期,接待了来自浙江、安徽、海南、甘肃等6个省份的学员,培训人次3200多人。

3 存在问题与不足

虽然长兴县在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中央省市种业发展要求及发展水平较为先进的地区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3.1 种质保护意识不够强

特别是湖羊,近几年湖羊价格一路走高,2020年肉羊平均价格在32元/kg,年末达到36元/kg,种羊均价在62元/kg,最高到70元/kg,均到历史新高。由于市场经济的冲突,饲养者为追求湖羊饲养的经济效益,有的侧重饲养管理较为简易的肉羊,有的种羊场从外省引进湖羊,对当地湖羊的纯正度、种质保护及原产地湖羊的品牌建设均有一定影响和冲击。

3.2 种质管理不够规范

种畜禽场有选种、选配计划,但缺乏规范性操作,近交现场严重,少部分品质退化。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缺乏对不同性质的持续选育。因种畜禽繁殖、系谱等台账记录繁琐,部分种畜禽场记录不够规范,资料存档意识缺乏。

3.3 多项要素制约发展

全县产业基础还不够雄厚,2020年全县湖羊出栏11万只,不及国内大型龙头湖羊企业1家产能的一半;生猪存栏只占全省的0.9%。同时,在产品深加工和文化旅游开发等方面尚处于起步,全产业链建设还不够合理、高效。目前土地指标紧,新(扩)建规模羊场设施用地审批难,制约了长兴县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的提升和龙头企业的培育。同时,科技支撑不足,在智能环境调控、数字化牧场建设、基因育种等方面还在探索阶段。

4 种业发展思考与建议

结合《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9〕56号)、《关于促进现代畜禽种业发展的意见》和《浙江省种畜禽场和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管理规范》等相关文件精神,就如何发展长兴县畜禽种业“重要窗口”进行思考,并提出以下对策。

4.1 加大种质资源保护,提高核心竞争力

长兴县湖羊养殖历史悠久,区域优势明显,进一步巩固提升长兴县作为湖羊中心产区的地位,完善政策支持,强化基础保障,建立保护体系,加强遗传资源普查、挖掘、评价、收集,夯实种业发展基础。长兴县湖羊养殖主体需提高种质资源保护意识,鼓励保种场及种羊场提升育种技术、检测装备、系谱质量、信息管理等,推进科学保种与选育工作,增强种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浙江浆蜂、浙江中蜂、绍兴麻鸭等畜禽种业做好同步保护和推广。

4.2 规范种业管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长兴县种业实施“内严外争”管理方式,“内严”是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取得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场,要求规范系谱、繁殖、选育等台账记录,加强优质种畜禽选育;加大动物检疫力度,规范种畜禽引种和跨省销售;加强种畜禽场改造提升和种质保种监测;“外争”是积极对上争取扶持,2021年温氏华统和平种猪场将引进能繁母猪6000头,积极争取安排省级生猪良种补贴;积极申报湖羊特色产业部级和省级产业集群建设建设项目,2021年申报中央财政扶持经1亿元和省级财政扶持350万元,中央财政主要支持湖羊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省级财政支持吕山湖羊智慧循环产业园的基础设施设备配套提升和山岗种羊场扩建。

4.3 提升关键技术,加强科技联合攻关

联合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农科院、兰州大学等科研院校创新保种育种方式,通过活体保种、胚胎(精子、干细胞)资源保种、基因库保种等方式对湖羊种质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建立多种保存方式相互配套的保存技术体系。在保存湖羊羔皮性状及多羔性状的基础上,挖掘湖羊的生长性能,开发湖羊奶用新品系。推广应用湖羊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技术,提高受胎率;应用怀孕母羊和羔羊补料技术,提高母羊繁殖率和羔羊生长速度;开展生产性能测定,推进湖羊种羊信息化管理,提升良种繁育技术。

4.4 做大做强现代种业,提高种业自给率

逐步形成以长兴县种畜禽场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畜禽种业发展机制。开发适合生产的保种软件,实现现场直接扫码输入、数据自动分析、生产计划预警、配种方案生成等,真正实现科技指导育种、数据指导生产的现代育种模式。2021年提升湖羊智慧养殖示范园,主抓“保、育、测、繁、推”,建立湖羊大数据中心,将长兴打造成为我国湖羊种业航母。继续扶持特种畜禽场建设,培育出育、繁、推大型育种企业,满足省内种业自给率,继续加强中蜂活框饲养扶贫推广,继续发挥湖羊种业在援疆、援甘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推进中西部扶贫合作,加大对全国的供种能力。

猜你喜欢
保种长兴县湖羊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湖羊及其杂种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差异研究
研究发现湖羊产羔数存在近交衰退
牛保种现状及对策研究
冰壶之战
低碳生活,“帕客”起步——浙江省长兴县洪桥镇中心小学少先队特色展示
逗鸡
追逐
浅谈晋南牛的保种与开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