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综述*

2021-12-01 11:07杨玲艺郑二洋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书育人 2021年24期
关键词:话语时代政治

杨玲艺 郑二洋(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话语创新是整个话语体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领域研究的拓展与延伸,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与网络普及化的复杂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也面临各种错误思潮的冲击。无论是社会的进步,抑或是时代的挑战,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出了“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要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不断朝着优化和进步的方向发展。近几年,许多学者以新时代社会语境变革为背景,用整体性、辩证性等思维,综合不同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话语创新研究,以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贡献力量,提供更多有意义的理论指导。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根据学术界现有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研究成果,从概念界定、机遇与挑战、路径选择等方面来梳理和分析学者们的当前研究成果,并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适当的评述,对于回顾过去相关研究成果、展望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研究趋势、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重要指导意义。

一、研究概况

国内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研究成果,以中国知网的文献为例,从研究年度看,主要集中在2015-2020年。从研究成果数量看,2012年至今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为主题词检索的文章共计125篇。从已有研究成果的研究方法来看,学者们采用较多的是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具体来讲,绝大多数学者是从相关著作(如邱仁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论》、洪波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转换研究》)、新闻报道(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以及相关期刊论文(如邱仁富的博士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中寻找体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对比分析,然后进行概括和归纳,再进行深入的研究。从已有研究成果的研究思路来看,学者们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研究都呈现出较为一致的特点:首先,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视角来界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概念;其次,根据新时代大背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出的新挑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困境,阐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话语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根据当前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状,分析和归纳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方法和路径。

国外学者对话语的相关研究非常丰富、广泛,关于话语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马丁·海德格尔的《在通向语言的途中》《词与物》,以及福柯的《知识考古学》《规训与惩罚》是对话语研究的发展。国外关于话语的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对当前还是未来的研究都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但是由于西方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一种专业性的学科,国外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相关研究较少,立足于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研究成果也很少。因此,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要从我们国内出发,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新方向,目前学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不断有创新突破,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概念界定

目前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概念界定有很多,既有差异性又存在着共通性,因此尚未形成统一、确切的说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四种说法。

第一,目的说。持这类观点的学者一般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目的性的角度来诠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概念,例如,洪波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遵循一定的话语规则,通过一定方式表达出来的,指向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话语。”这种观点表明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目的性,即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为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借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这一中介系统,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文化知识以及正确的思想观念等传授给受教育者,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第二,言语符号说。这类说法是当前学界较多学者持有的观点,他们一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语言符号系统的一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得以进行更好交流的言语符号。例如,邱仁富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指在一定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支配下,遵循一定的语言规范、规则和规律,并在特定的话语语境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用来交往、宣传、灌输、说服,以及描述、解释、评价、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主体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表征的言语符号系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这一言语符号系统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主客体才能顺利地进行交流,教育者将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社会发展要求一致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转化成符合受教育者生活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并运用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灌输、引导,受教育者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将课堂内容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给教育者以反馈和影响,进而使得双方共同进步。

第三,载体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实践活动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依托一定的物质载体或者精神载体来达成其目标。借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这一重要载体,教育者可以将一定阶级、一定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传导、输送给受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种载体。例如,杨建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和不可或缺的要素,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的输送、传递和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系统说。这类观点从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看成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系统。例如,潘晴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一个教育主体话语和教育受体话语的融合系统,是一个涵括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统一的立体系统,是一个融实践性、批判性和开放性为一体的系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语言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由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素组成,系统中的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维持系统的和谐稳定,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系统。

综合以上几种观点可以看出,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概念诠释一般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视角出发的。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主导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要求,以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为基本内容,采用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向受教育者传播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的言语符号系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话语、话语语境、话语效果和话语载体等。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现状研究

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现状”这一研究内容,学者们普遍认为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由于研究需要透过问题看本质,进而提出解决对策,学者们更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面临的挑战方面的研究。

首先,是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机遇研究,以下几点比较有代表性: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空间得到拓展。新时代背景下的网络科技和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丰富和创新营造了许多有利的环境和空间。例如,赵鑫认为,“新时代的网络新媒体突破了以前地理空间和传播范围的局限,不仅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空间,而且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和宣传形式,使得话语内容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宣传的渠道得以拓宽。随着科学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话语的传播方式更新颖、传播渠道更宽阔。例如,乔靖文认为,“新时代的网络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整合、传播、渗透提供了渠道,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具有渗透力,话语的宣传效果更好、传播速度更快。”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表达方式得以实现创新性发展。新时代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这冲击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表达方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的多样化。苗琪琪认为,“新时代出现的许多新事物,比如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冲击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随着新媒体在思政课堂上的应用,受教育者拥有了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获得了更丰富的信息,受教育者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大大提升,从而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表达方式逐渐发生改变。”

其次,是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挑战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面临的挑战。袁芳认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挑战主要结合新时代的全球化和新媒体背景来分析:第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竞争力提出挑战;第二,网络化的发展加快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提出挑战;第三,市场化的发展加剧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凝聚力提出挑战。”吴琼从话语本身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困境,她认为“话语主导权的缺失、话语理念及内容的滞后、话语主体的缺位以及话语方式的错位这几方面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面临的困境。”邵西梅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方面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面临的困境,她认为“新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使得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和形式逐渐多元化,但同时思想政治话语也面临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被弱化和离散等诸多挑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者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及其关系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能力不足、面临公众认同危机等方面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研究揭示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遇到的问题,为寻求话语创新路径提供重要根据。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路径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路径”的研究是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学者们分析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困境,从话语主客体、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传播渠道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困境中的话语创新之道。张世昌、杨勇从话语语境方面提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策略,他们认为,“新形势下,在充分发挥好传统语境价值的同时,积极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要推动传统语境向传统语境与特定语境互补转换、现实语境向现实语境与网络语境结合转换。”练建斌从话语理念方面提出思想政治话语创新对策,他认为,“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的转变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关键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应该坚持科学发展、平等对话和开放性的话语理念。”赵鑫从话语内容和话语转换方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途径,他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主要在于内容创新和话语转换,内容创新要从文本话语、学生生活话语、社会舆论话语这几方面的创新入手,话语转换要注重推动话语往生活化、大众化、情感化的方向转换。马蕾从话语模式的角度探究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路径,即“改变话语模式,从宣传思维走向故事思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信度”。杨萍则从创新话语传播途径的视角提出“充分运用网络媒介创建全面、立体、高效、有序的教育话语传播路径”。李艳红根据新时代特点指出“结合当前中国发展实际,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与时俱进,回应现实问题,讲好理论话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路径。综合来看,这些研究成果较具有代表性,研究视角独特,涉及范围较广,在很大程度上为新时代面临机遇与挑战的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学界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现有研究成果,为广大学者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具有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但是现有研究成果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广度和研究深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从整体来看,研究尚未达到成熟阶段,一些方面仍需加强,仍需不断深入、拓展和创新。目前,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成果的不足主要体现为:

首先,研究视角单一。从研究背景来看,现有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都是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少有从其他重大历史背景方面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从研究范围来说,大部分学者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来分析,鲜有涉及其他领域的研究;从研究客体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来说,学者们多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现状角度出发,少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视角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

其次,侧重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不足。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研究虽然成果很多,但大部分集中在理论层面,在实践研究层面成果较少。学界研究往往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面对的挑战,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分析归纳出话语创新之道。但现有研究较多停留于分析现状,得出结论这样的理论层面,对于话语创新的实践成效的研究还不足。

最后,多学科、跨学科研究不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充分符合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就应当涉及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全面、更有针对性。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是从政治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角度探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相关内容,而从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其他独特的视角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还很少。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话语创新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新媒体兴起、市场化经济发展以及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带来各种意识形态交织的局面,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带来冲击,同时要求高校尤其是教育者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现突破和创新,为此,学者们围绕当前时代背景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展开的相关研究颇多,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机遇与挑战、路径选择等方面,并呈日益拓展、深化的方向发展,但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根据现有研究的些许不足,笔者认为,本研究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注重创新研究视角。从不同的热点问题、不同的学科领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进行研究将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探索,这就要求研究者们密切关注社会热点,不断寻找相关研究的切入点。第二,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加强实践方面的研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进行更广泛、更全面、更有深度、更富有创新性的社会实践性研究,进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理论研究的不断丰富和深化。第三,拓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研究领域。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研究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思想这种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多学科、跨学科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有利于拓宽研究领域,更大效度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进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全方位、多领域发展。因而,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研究可以与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相结合,在不同的领域不断拓展、深化和突破。这些或许是当前和今后研究者应当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话语时代政治
画与理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