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流域元谋县湿地生态与保护浅析

2021-12-01 11:01邓卫东王玉和武广阔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面源河流污染

邓卫东,王玉和,武广阔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生态分院,云南 昆明 650031)

湿地是自然界较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湿地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显著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灾、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等多方面具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鸟的乐园”和“物种基因库”。

1 区域概况

元谋县位于云南省北部,隶属楚雄州。元马镇龙川街是元谋县人民政府驻地。距昆明市168km,铁路里程216.4km;距四川省攀枝花市公路里程147km,铁路里程102.4km;距楚雄州府公路里程103km。地理坐标东经101°35’~102°06’,北纬25°23’~26°06’。全县土地总面积202968hm2,下辖3镇7乡,78个村民委员会(社区)。常住人口22.13万人,有彝族、傈僳族、回族、苗族等33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的41.1%。元谋县地处金沙江中上游,海拔898~2835.9m,相对高差1937.9m。地势南高北低,龙川江由南向北穿过其境。气候属亚热带干热季风气候,年均温22.9℃。极端最高温42.0℃,最低温度-1.3℃。山区无霜期305~314d。年平均日照7.4h。年平均降雨量640.9mm。年平均降雨日数138d,主要河流有一级河流金沙江及其支流龙川江,金沙江为境内最大的河流,森林土壤共划分为5个土类,即:燥红土、红壤、黄棕壤、棕壤;紫色土为非地带性土类。主要植被类型为:

1)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分布于海拔900~1600m,主要物种有攀枝花、西果树、酸角、霸王鞭、仙人掌、小桐子、车桑子、余甘子、金合欢、扭黄茅等;

2)暖热性稀树灌木草丛,海拔1300~2200m,主要物种有攀枝花、酸角、云南松、车桑子、小铁子、火棘、牛筋条、马桑、芒种花、多种杜鹃、老鸦泡、米饭花、厚皮香、毛杨梅、滇白珠、乌饭、余甘子、扭黄茅等;

3)暖温性针叶林——云南松林类,分布于海拔1300m~2600m,主要物种有云南松、栓皮栎、红栎、麻栎、马桑、余甘子、车桑子、杜鹃等;

4)半湿润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海拔2500m以上,除海拔低、水湿条件差且多为向阳的地方为半湿润常绿阔林外,其它地方多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以滇青冈、栎、栲为主,灌木主要有杜鹃、乌饭、云南含笑、厚皮香等;

5)人工植被类型;主要有农田地植被及青枣、芒果、荔枝等。

2 湿地资源现状

元谋县境内湿地以天然湿地为主,天然湿地总面积占县域内湿地总面积90%以上,天然湿地主要以金沙江流域湿地为主,作为境内最大的河流,流域长度达49.2km,年均流量3900m3/s;二级河龙川江、太平河、姜驿河、卡莫河,总长102km;三级河有羊街河、丙巷河、元马河、大箐河、蜻蛉河、勐冈河等14条,总长281km。河流总长度435km,径流总量2.67亿立方米。区域内湿地总面积3820.2hm2,其中河流湿地3027.9hm2,人工湿地面积778.9hm2,沼泽湿地13.3hm2,以河流湿地为主。2018年,元谋县建成一个湿地保护小区,全县湿地保护率约47%。

3 湿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湿地污染加剧,导致湿地质量下降

湿地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主要是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元谋县境内主要为金沙江重要水系,但许多河流已成为生活污水和部分工农业废水的承泄区,尤其城市及附近河段,污染已经使很多河流生物多样性严重降低。

3.2 过度利用生物资源

元谋县域内湿地主要是金沙河段及其支流的河流湿地,河流湿地内,渔类资源滥捕现象十分严重,天然经济鱼类资源受到很大的破坏;另外金沙江支流的元谋段境由于经济发展、过度利用土地资源,使原生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3.3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热区开发利用、过渡扩种热区作物,农业用水量激增,导致主要支流的境内龙川江几呼断流,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忽视了湿地的生态环境用水,导致湿地面积萎缩,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3.4 管理体系不完善

大多数湿地分部门多头管理,却缺乏综合协调,各级政府管理体系不完善,相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清;,法制体系不完善,存在执法人员不足,缺少必要装备,影响了正常的执法工作。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安全。

3.5 筹资渠道窄,资金不足

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资金严重不足,至使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管理措施不到位,许多管理及生态修复措施无法实施。

4 加强湿地生态保护的思路

首先要建立以多功能管理为基本格局的湿地保护体系,按批准的规划加快湿地保护区建设,并通过加大湿地范围的污染控制管理、湿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及湿地保护修复等措施,促进湿地生态系统进入稳定发展的良性状态,维护元谋县湿地的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将世界有名的乌东德电站建成后形成的内陆淹没区纳入新增湿地管理,与原有金沙江河流湿地连为一体,全面构成以天然流域湿地为基础和主体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使规划区内湿地成为先进示范保护区。

5 湿地保护对策

5.1 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区建设

凡划入湿地保护区的地域都要纳入专管机构依法管理,由所在行政区林业主管部门纳入湿地保护体系统一管理。根据规划区内情况,及全县未纳入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的湿地均可作为多用途管理区。将多用途管理区作为湿地保护体系中湿地公园、保护小区的重要补充。并将全县的湿地保护区建设成一个示范区。

5.2 湿地多用途管理建设

多用途管理地域涉及面广,地域分散,规模不均,可从面域防治、流域管控和湿地斑块治理着手,点、线、面结合,形成立体的、全覆盖的保护体系,在严控管理的基础上按程序批准适度开发利用。

5.3 面源污染防治

目前元谋县湿地面源污染主要存在于农业面源污染,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磷等营养物质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水环境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式主要有: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农膜污染、秸秆燃烧污染、养殖业污染及水土流失等。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采用“控源节流”方式进行治理,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污染扩散源头的控制,科学合理施肥,平衡农田养分,使其输入与输出基本一致,减少营养物质的累积量和流失量;另一方面是对水土流失进行控制,减少污染物向受纳水体的运移。

要在源头上控制,推动农民采用新的替代技术,在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和流域,制定和执行限定性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减少农田、畜禽养殖业和农村地区氮、磷径流和淋溶。

要建设植被过滤带与人工湿地,利用人工湿地植被过滤带与缓冲带在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对污染物进行生态处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被认为是控制农业面源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

水体污染防治采用“源头治理、过程监测、生态修复”的方式综合治理,协调环保部门对污染源头进行治理和控制,加大污水处理率,禁止不达标污水直接排放;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掌握水质动态变化,同时鼓励采用生态方式净化水质,修复河流生态系统。

5.4 岸线治理

要整理河道硬化地段,恢复该段的自然生态,畅通河水的下渗,增强河道抵御、吸收洪水的能力,增强土壤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和生境,恢复原先生长在岸坡和河床上的生物和天然河道的生态价值及景观价值。

在城市建设中除安全需要外,尽量建设生态型河岸、湖岸,避免硬化驳岸。因地制宜地进行结构完善的驳岸生态系统的重建、恢复和修复,开展驳岸的“三化”(美化、绿化、生态化)建设。

5.5 流域生态补偿

结合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归并和规范现有生态保护补偿渠道,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引导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之间、流域上游与下游之间,通过资金补助、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实施补偿,建立独立公正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制度。

5.6 湿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

针对湿地范围内野生动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活习性,提出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具体措施,包括防火设施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与制度建设,栖息地恢复与改造,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等,以增加湿地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丰富湿地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

5.7 对河流水岸的保护

河流岸边消涨带,消涨带由于是水陆交汇地带,其生态位置十分重要,同时对于具有游憩功能的湿地公园湿地而言,其消涨带景观对湿地公园水体景观观赏价值作用影响十分巨大。在规划时,结合保护措施如护坡保护,采用绿化措施以提高景观价值。如以自然缓坡土岸为主地带,应满足不同水生植物生长对水深的要求,并且在岸边种植垂柳等护岸灌木、乔木,既提高岸线的观光价值,又为动物栖息创造条件。在一些陡岸地段可以选择自然山石护岸,并可考虑设计种植池,栽植水生植物。在河流浅滩可通过种植挺水植物和花卉,诸如芦苇荡、水生花卉园,伴以垂柳等项目营造河流浅滩水景,并体现其水质净化功能。

6 结语

湿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在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思想的指引下,要引起高度重视,要严格执行批准的湿地保护規划、创新湿地保护的新业绩。把元谋这一长江中上游范围的金沙江绿色经济带保护好、让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猜你喜欢
面源河流污染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河流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潮汐水网区水环境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流放自己的河流
当河流遇见海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农业面源污染的减控措施与监控体系建设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