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如的艺术灵魂

2021-12-01 11:44吴爱飞
景德镇陶瓷 2021年5期
关键词:境界陶瓷艺术

文/吴爱飞

“陆如先生习画,从宋元入手,及至晚清,后深研民国‘珠山八友’的画理画法之造诣;既得益于父亲陆云山的言传与身教,更遵循名哲先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名训,多年来,他行遍祖国的三山五岳、名山大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承前启后的一代陶瓷艺术家。”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

艺术的灵魂是境界,艺术的高下最终取决于境界的高下、人品的高下。从本质上来说,艺术境界的高低取决于艺术家人格境界的高低、艺术风格也体现了艺术家强烈而鲜明的个性。陆如艺术境界的形成,是由陆如先生的气质、胸襟、学识、修养、阅历、思想、情感乃至整个生命而贯注于其作品中的结果。

陆如先生的陶瓷绘画艺术已然超越了诸如釉彩等工艺材料层面,实际上也超越了线条、笔法乃至构图、题材等外在绘画技法层面。观先生的陶瓷画作,往往会被画面所折射的内心情感、哲理思考、人文关怀和艺术境界所倾倒。作为陶瓷画家、陶瓷教育家、国画家、书法家集于一身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陆如所有的陶瓷绘画均基于其自身深厚的艺术创作实践、对美学思想的深入探究、对大自然的透彻领悟,这些基本要素构成了其独特的艺术灵魂,发现与剖析之,对于探寻陶瓷绘画的艺术本源和终极价值均具有深刻的意义与作用。

真诚与艺术

艺术的本质在于“真”,在作品中摒除一切伪善、矫饰、虚假、扭曲、荒诞以及故作姿态、故弄玄虚的东西,直呈真情,是为“真”。“真”是贯穿于陆如陶瓷绘画艺术中的核心思想,也是其始终如一的创作观念。

这种真实并非指艺术家必须客观地描绘自然物象,而是指创作遵从于内心深处的情感触发的真诚实意,画中的景物也成为情感的载体。

观陆如先生的陶瓷画作,所绘之景早已不是所观之原物,而是充分融入了他的主观情感,一花一草、一石一鸟,皆为表现其心灵感悟与精神寄托服务,充满了自然、和谐、拙雅之意趣。

陆如所画多以诗意与情感相融合,并非目力所及,而是有着大量联想与想象成份,这些写意笔法并不削弱其真情的抒发,观者往往被其作品中所呈现的田园生趣、众生和谐、静谧氛围所深深打动,这种宁静之境成为现代人心向往之的心灵归宿。这种心灵感悟与真情的流露,主要还得益于大自然的启示,数十年来,陆如走遍三山五岳、观遍名山大川,用一颗真挚热爱大自然的心去体验宇宙万物的生命气韵,在千百遍的写生中努力探求艺术之真谛。

陆如先生尽得陶瓷文人画和中国画之写意艺术之真情,一方面得益于他为景德镇“八小名家”之一的陆云山先生之子,另一方面他博采众长得益于与众多著名国画家交往与学习。

1964年,陆如先生在江西省陶瓷公司产品设计室工作,他有机会向海派大师朱屺瞻、王个簃、唐云、林风眠等著名国画家学习,并与他们结下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

1970年,陆如在景德镇拜齐白石的高徒许麟庐先生为师,学习花鸟画并得其传授技艺。自此,陆如先生将国画的气韵与格调融入花鸟瓷画创作中,作品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强调内在意蕴的小写意墨法,在收放适度中呈现点、线、墨色的韵律感,将国画的精妙笔墨在陶瓷艺术载体上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永祝吉祥|与许麟庐先生合作

在陶瓷艺术界,陆如先生多以其花鸟画被人们所熟知,并以其梅兰竹菊在艺术界而闻名,但很少有人知晓,陆如先生是著名山水画家白雪石的弟子,他在山水画方面也是一代方家。1967年,文革时期,江西省陶瓷公司为了适应当时的政治形势、创作出更多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派陆如、李进、康家钟、童竹村、付尧笙等景德镇著名艺术工作者,赴广西桂林深入体验生活。在桂林的一个多月中,陆如通过写生创作出多幅桂林山水作品,如《桂林红星岩》、《桂林小景》《桂林芦笛岩》等。陆如对这段在桂林写生记忆非常深刻,自己还专门用文字和绘画做过记录。其实早在文革时期,陆如在山水画方面的才能,就已经是初露端倪。只是因为当年父亲陆云山的名气和家学渊源是花鸟画,陆如才不得已在花鸟绘画上倾注更多精力。1982年秋至1983年秋,已过知天命年龄的陆如到中央工艺美院进修一年,师从著名山水国画家白雪石,得“白派山水”画之精髓,不仅获得丰厚的理论知识,而且他的山水画技艺和境界得到大幅提升。从后期陆如创作的少量的山水画作,就能窥一斑而见全豹,如《九天飞瀑》《观瀑图》《松云图》以及拟白雪石先生笔意的多幅山水作品,显示出其在山水画方面娴熟老辣的笔墨功夫和所取得的不俗成就。陆如运用浓、淡、干、湿、泼、破等不同墨趣,从宏大处着眼、于深细处用力,将近处的巨石、奇松、亭台,远处飞流而下的瀑布、水雾、烟云等景象,构成了一幅幅山光迷离、烟云变幻、空间深远、引人无限遐思的迷人的山水画作。

真情的修炼也得益于陆如的为人处世,其性情淡泊、为人谦恭,为艺术而艺术,不沾染商业气息,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和平和高雅的精神追求,不断拓展自己的创作水平,从而拥有了通往艺术殿堂的钥匙,扫净现实鄙俗的尘垢,怀着真诚之心深入艺术之本源。

笔墨与境界

“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这是潘天寿在《潘天寿谈艺录》中所言。

陆如追求的艺术与人生最高境界是“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由境界,这种境界缘于陆如先生数十年间不断努力与刻苦训练而达到的精致纯朴、自由而不放任的“游艺”,是深刻掌握了规律之后的得心应手、笔随意转、出神入化后的鬼斧天成。人法天地、道法自然,这种“自然”是陆如先生艺术和人生的最高境界。

陆如将“自然”在艺术上化身为简朴的创作原则,而简朴同时也是其处世原则和精神境界,他既不在陶瓷绘画创作中故弄巧机,绝少精工巧制而沾匠气,也从不在为人处世中玩弄心机,而是不求闻达,生活和创作皆简简单单、胸怀坦荡,凛凛君子之风。

陆如时七十又四之年,于2009年9月9日在台湾台北市“海峡两岸陶瓷精品展”会上留影

陆如先生画如其人,他从生活态度的简朴达到艺术之境的简朴追求。我们看到,陆如先生在青花、粉彩、新彩、斗彩等各种陶瓷绘画工艺技巧方面皆造诣颇深,但作品中所体现的则是天然去雕饰的质朴、自然与和谐,人为的雕琢在画面中均了无痕迹,古朴、典雅、甚至于带有几分生涩之气,呈现出一种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纯朴面貌。陆如作品简朴之境的获得,体现为艺术语言的求简,其笔下的幽兰、清竹、雪梅、白鹤、苍鹰等等,多从淡处着笔,逸笔草草,注重虚实相生,在布局上留有大面积空白,线条用笔气韵生动、飘逸萧疏,简古而拙朴。

从表面看来,艺术的简朴是与技巧背道而驰的审美范畴,但实际上这种简朴却是艺术家在技艺高度纯熟、内外兼修的基础上方能达到的艺术深境。在陆如看来,完美的工艺技法并非陶瓷绘画的终极目标,在完美技法之上对简朴高雅趣味的追求才是更高境界。

传统中国画强调的是笔墨写意为重的文人画,文人画最大的特点就是远功利近自然。中国画品评标准有神妙能逸四格。而“逸”格是最重要的,“逸”格是离社会功利、世俗烟火最远的一种境界。这是陆如笔墨意蕴的最高精神内核。他笔下的梅兰竹菊,已经不是单纯的梅兰竹菊,而是将梅兰竹菊内在的品格描绘出来,借物抒情,以物托志,寓意深远。因而陆如笔下所表现的风中的花、水中的鱼、树上的小鸟、天上的云彩,都充满了生机勃勃和诗情画意,正所谓“淡墨写出无声诗”的绝妙情境。陆如的作品,他的情感不仅在笔墨处显露,在“空”处、“留白”处,都寄托着情感与思绪,他在精神与自然的对话中,寻求一种人与自然之间天衣无缝的结合,恰到好处地在心灵与自然的碰撞中实现完美的交融。不懂诗,不懂画,何以解此意趣?

陆如老师一生过着与世无争、粗茶淡饭的生活,虽耄耋之年,但每日仍不改习书作画的习惯,挥毫泼墨与画瓷,成为他生活必不可少的事情,成为他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处于当今这种浮躁社会,陆如自己从不参与社会上各种结交与应酬。他也严格教育子女不沾染各种骄纵奢靡之气。陆如大师的两个儿子陆涛和陆岩秉承陆氏绘画风格,有继承有发展,奋发向上,同时生活中他们也注重自身素质和品德养成,体现了陆如大师的言传身教及家风严谨。特别是“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谆谆教诲,使陆涛陆岩兄弟二人成为景德镇中青年陶瓷艺术家中的佼佼者。

保持艺术与人生的简朴之境,既是陆如的个人魅力之所在,同时,他更将这当作是一种责任。陆如先生要在当今市场化下颇显浮躁的陶瓷艺术界构建一方简朴安宁的艺术之地,并将简朴理念广布于子弟门生,创造一方清新、淡雅、超脱凡尘的陶瓷艺术净土绿洲。而这,不仅仅是弘扬古典美学精神,亦与现代生态美学观紧紧契合。陆如艺术作品反射出的艺术精神和个人品格,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播撒和推动艺术精神的动力,为景德镇陶瓷创新和文化自信留下了精神的火种。

大爱与大美

我们探讨陆如先生的艺术,不仅探讨陆如先生的作品和笔墨韵味,陆如先生的人生经历、他内心的情感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艺术之美与自然之美的关系,更加值得我们去深层探究,透过这种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大痛,而展示出来的大爱与大美,才是理解陆如大师艺术作品的本质和内涵。毕加索说,“如果没有觉醒的、强烈的爱,没有生活,便没有具备一定意义的艺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种美是天然去雕琢的美,陆如的陶瓷绘画作品,正是他的胸怀与境界,将自然之大美转化为艺术之大美,而这种转化的媒介就是陆如先生内心的大爱之情。

张守智教授、陆如、大国工匠方复、罗学正教授、杜家玲女士于2019年5月19日上午客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参观留念。

陆如先生五岁丧母,六岁被生父所卖,后辗转在老家丰城给人当童工,缺衣少食、受尽凌辱。但陆如先生依然保有朴实纯真的灵魂,倔强、认真、善良且美好,以一种纯洁的本性对待生活,在艺术创作上默默耕耘、回报这个世界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心有桃花源,处处水云间”,正是因为陆如先生心中长存美好与善意,这种大爱才有了他笔下的繁花似锦、山河壮丽之大美。当艺术家内心质朴、心无杂念时,自然与艺术之大美便能实现联系,甚至是高度和谐统一。

陆如先生笃爱自然,面对大自然赋予的天地之大美,常常达到忘我之境地。1967年,陆如老师与江西省陶瓷公司很多著名艺术家李进、康家钟、童竹村、付尧笙等人到桂林搞创作实验活动,每天大家各自出去写生,吃饭到招待所食堂。有一天下午陆如老师在外面写生,夕阳已经西沉,陆老师害怕手中的画未完成颜色会变,他想赶在天黑前把那张画颜色上完。结果当陆老师上完颜色,赶回驻地已经是晚上7点多。陆如老师背着画夹走到住所,结果食堂已经关了门。陆如老师还莫名觉得食堂怎么会关门?问周围的人才有人告诉他,今天是年三十,大家都回去过年了。于是陆如老师就到周边小卖部想买点充饥的饼干,结果小卖部也早已关门歇业。那年,就在四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陆如老师从年三十夜晚一直饿到正月初一中午,他才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小卖部买到充饥的饼干。

陆如老师在创作中对大自然的这种忘情与投入,反映在作品中的大美是一反繁文缛节、事功媚俗的博大、空灵之美。这种天地之美,在泥与火的锻造中奏鸣出一曲与自然合拍的天籁之音。这种对人生浮沉、世事感悟的淡泊与宁静,是顺应万物发展规律的淳美之境,如一坛老酒,看似平淡,品则其味悠长,它能将人生痛苦的流水过滤得清澈无伦,流出的是一泓净水。没有火气、没有浊气,只有澄碧如洗,潺潺而流,清凉之至。

陆如作品中的大美,充满了古典韵味,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当中,渗透着“道法自然”的美学思想,从中可以读出一位有着历史使命感的陶瓷画家对自然人文的关怀,以及对传统陶瓷文化传承的忧思。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策展人)

兰竹双雀|与许麟庐 胡爽盦先生合作

竹石图|与张建中先生合作

莲塘雅趣|与许麟庐先生合作

盆兰出馨|与蒋风白先生合作

猜你喜欢
境界陶瓷艺术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品“境界”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纸的艺术
爱情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两个字
陶瓷艺术作品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