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应用进展

2021-12-01 16:08谢创毅
今日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锁骨学者钢板

谢创毅

(陆川县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537700)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工业化与机械化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遭遇创伤性疾病的概率也在增高。锁骨骨折大多是生活中发生意外所致,如车祸、跌倒、打架、暴力损伤、重物砸伤等,成人主要为锁骨骨折的发病群体。因此研究有效治疗成人锁骨骨折的方法,是当前临床研究的主要内容[1-2]。本研究,主要围绕锁骨骨折手术治疗进行了分析,现作如下综述。

1 锁骨骨折

1.1 锁骨骨折的发病机制与症状表现锁骨骨折常见发病原因有车祸伤、重物击伤等,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中、外1/3 连接处最多见[3]。表现为完全性骨折,近侧骨折端后移,远侧骨折端下移,内侧重叠移位等,常见发病机制为摔伤时上肢展位倒地时肩部着地、高能量直接或间接暴力等。儿童多为青枝骨折、骨裂等;成人多为斜行、粉碎性骨折等。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淤血、畸形、肩关节功能障碍等,严重会引发患者气血胸、神经损伤等合并症。孟宪宇等[4]学者认为,锁骨骨折治疗方式多样,可依据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方式多样,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方案,对患者效果较好。

2 锁骨骨折的疾病类型

锁骨骨折分为锁骨中部骨折与锁骨内侧端或外侧端骨折,根据Allman、Rowe 和Neer 的描述,为了分型的需要,锁骨被分成3 部分。

2.1 中段骨折类型分析中段骨折类型发病比较常见,主要发病部位集中在锁骨下肌肉止点、锥形韧带止点的中间部位,其发生率高达76%。一般情况下,该类骨折在受到外力撞击作用下,会出现中间部位短斜面或横断面情况。

2.2 外1/3 骨折类型该类骨折主要出现在人体锥形韧带支点位置与肩部锁骨关节部位之间,日常生活中,患者受到外力影响,肢体受到严重的创伤损伤,相较于上述骨折类型,该类骨折并不常见,仅为11%。而且这类骨折主要为斜断面、横断面,较少出现粉碎性骨折情况,一般会在锁骨外1/3 位置处发生骨折。

2.3 内1/3 骨折类型内1/3 锁骨骨折是自胸部位置的锁骨关节,直至锁骨下肌肉止点位置,临床治疗过程中,这类骨折发生率不高,仅为6%左右,与上述两种骨折类似相似,这类骨折远端位移发生率较高。

3 治疗方法

3.1 适应症针对严重锁骨骨折患者,如骨折错位严重、粉碎性骨折、手法复位失败、功能影响较大患者,具有不同手术适应症。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需先进行血管修复治疗,之后进行固定治疗;骨折后不愈者,需再次进行手术治疗,必要时可采取植骨治疗;开放性锁骨骨折,需进行清创、手术治疗等。唐旭东[5]学者认为,手术治疗锁骨骨折可采取不同手术方式进行。邵宪库[6]学者认为,锁骨骨折手术适应症呈多样化,如锁骨中1/3 骨折,手术指征为开放性骨折、骨折移位程度高、多发性骨折、神经肌肉性损伤等。

3.2 治疗方法

克氏针内固定:是针对骨折无法通过手法复位康复效果而开展的治疗方式。克氏针应用于锁骨骨折固定中,可进行锁骨复位,之后进行穿刺固定,使之恢复正常结构,促进患者愈合,效果较好,是我国早期锁骨固定的手术方式。赵椰枫等[7]学者认为,克氏针内固定可与其他方式联合使用,有效降低患者出现肩部疼痛、切口感染、延迟愈合、退钉等并发症,优化了患者术中指标,提高了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及内固定稳定性,促进了骨折愈合,方法简便,临床效果良好。季鹏等[8]学者认为,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降低了患者疼痛程度,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减轻了经济负担,不良反应较少,效果较好。

钢板内固定:在临床是常见的治疗锁骨骨折的手术方法,也被称为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该固定方法牢固可靠,可避免旋转,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钢板内固定主要被用于锁骨前上方,因该部位进行内固定效果稳定,因此临床主要将钢板固定在该位置。但该固定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采用钢板固定部位骨剥离范围相对广泛,容易受到感染,钢板固定术后可能会对周围皮肤造成严重不适,待取出钢板后,极易发生再次骨折情况,除此之外,钢板内固定术中,若固定术操作不当,可能会伤及该部位血管、神经组织。一般情况下,钢板内固定部位主要出现锁骨前上方,疗效观察分析,锁骨前上方实施钢板内固定,不仅可避开潜在危险区域,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过操作过程中,需对软组织进行剥离,因此手术操作过程相对复杂。当前临床应用钢板主要为锁定加压钢板、重建钢板与加压钢板等。针对锁骨中段骨折,一般采用重建钢板,因其具有极强可塑性,可依据骨折部位折弯而且不会折断。骨质疏松患者,可采用锁定钢板,因可通过锁定其螺丝达到钢板固定效果。

实施钢板内固定,可有效进行早期关节锻炼,手术时间短。指标较优,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好,骨愈性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乔泽文等[9]学者认为,钢板内固定治疗是临床常用的锁骨治疗方式,有效提高了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恢复较好,根据随访结果,关节活动功能较好,影像学评估较好,临床应用较广,是传统型的手术治疗方式。肖文庆等[10]学者认为,钢板治疗可进行改善,采取新型钢板治疗后,稳固性好,关节活动能力改善,提高了患者愈合速度,促进了患者康复,肩关节活动力增强,临床应用广,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微创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临床使用较广,是微创性的手术治疗方式,结合了钢板固定优点,是新型接骨板,对骨折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可进行标准加压固定;适用于锁骨等特殊解剖结构固定,无需进行术前弯曲等;改善了传统固定模式,减少了骨骼间的摩擦,降低了骨膜与血运的破坏。方文广等[11]学者认为,微创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创伤程度,减少不良骨代谢影响,促进了骨折愈合,临床效果明显。王辉等[12]学者认为,此种治疗方法有很好的微创优势,对患者手术指标有良性影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疼痛程度与上肢功能障碍,减少并发症,关节活动效果良好。

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随着内固定器械的完善与发展,形成记忆性合金环抱器内固定被广泛用于锁骨骨折治疗中。

该内固定方法为临床运用的新型治疗锁骨骨折的方式,形状记忆合金具有耐疲劳、耐腐蚀等特点,与人体骨骼最为接近,生物相容性与低生物蜕变性较好,对人体安全性高,根据记忆能力可进行良好内固定作用。形成记忆性合金环抱器接骨板用于锁骨骨折治疗中,尤其是粉碎性锁骨骨折中,操作安全可靠,而且不需钻孔,2/3 圆弧形臀设计,其固定方法更佳适用于锁骨中1/3 粉碎性骨折患者,该方法不仅可提高内固定坚强度,还可缩短手术时间,此外该固定方法不需进行钻孔、内置螺钉,因此操作安全可靠,避免置入过程中对周围血管神经组织造成的伤害。环抱器臀上凸起上面有多个锯齿状,不仅可以控制骨折端活动,还可保证固定的稳定性。于37℃条件下,环抱器的弹性约为不锈钢的1/4,可降低对应力遮挡率,还可促骨折部位尽早愈合,环保臀圆形结构保持与锁骨不完全圆形解剖性状呈点状接触,促骨痂骨折部位的尽早愈合。马恒等[13]学者认为,记忆合金环抱器手术操作简单,内固定稳固性较好,骨折愈合率高,术后无不良影响,材料无毒副作用,是治疗严重锁骨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可与可吸收线结合使用,临床应用价值高,范围广泛,应在临床加大推广。

4 总结

锁骨骨折临床诊断为由外伤引起的锁骨连续性中断,也被称为锁骨断裂,常见症状为局部活动受限、肿胀疼痛等,可采取X 片检查进行诊断,严重有错位、粉碎性骨折等现象,可采用手术治疗进行干预,临床效果明显。

从克氏针、钢板、微创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到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临床有关锁骨骨折手术治疗方式不断进步。张向阳等[14]学者认为,锁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不断进步,贴合社会实际现状与人体结构,已逐渐取代传统治疗,临床应用效果明显,范围广,手术治疗愈合率更高,可进行应用推广。

因此,患者可根据具体骨折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手术治疗方式,以提高自身舒适度与安全性为主。我们应紧跟医学进步,不断完善锁骨骨折手术治疗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式。

猜你喜欢
锁骨学者钢板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右侧锁骨下动脉迷走并起始部闭塞致锁骨下动脉盗血1例
学者介绍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复合钢板焊接坡口的制定
15CrMoR(H)+SUS321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
锁骨滋养孔解剖学研究
谈船上卷钢与钢板的衬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