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林中心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作用

2021-12-01 23:33王亚南王庆灵梁永科
乡村科技 2021年31期
关键词:林业森林中心

王亚南 王庆灵 梁永科

(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广西 凭祥 532600)

1 美丽中国的提出

美丽中国的提出具有历史渊源。党的十五大提出可持续发展道路;党的十六大强调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大报告具体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美丽中国的提出引起国内外学界和政界的强烈反响和共鸣,这充分表明中国已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价值,体现出华夏儿女守护绿色家园的意志和决心。

美丽中国是中国未来的蓝图,而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经之路。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生态保护、环境改善,而且是生态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综合体。因此,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2 林业建设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地位

林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军。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2012年12月27日,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在京召开,共商2013年全国林业发展大计[1]。时任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的赵树丛作了题为“全面提升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水平 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贡献力量”的重要讲话[2]。赵树丛局长指出[2],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承担的六大职责包括: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贡献;林业部门应着力构建林业的六大体系,即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体系、生态产品生产体系、支持生态建设的政策体系、维护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

林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支撑和物质基础。林业和森林生态系统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将造福全国人民及子孙后代[3-4]。林业建设离不开科研与生产、实践与理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以下简称“热林中心”)作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直属科学事业性质的林业科学实验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在林业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和发挥重要作用。

3 热林中心人才队伍及林业建设对建设美丽中国的作用

3.1 热林中心重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智力支持

热林中心的林业建设离不开强大的人才队伍。热林中心下设林木遗传育种研究室、森林培育研究室、森林生态研究室、森林经理研究室、木材利用研究室等5个研究室,青山实验场、白云实验场、伏波实验场、哨平实验场等4个实验场,综合办公室、党群工作部、科技管理处、营林管理处、计划财务处和人事教育处等6个行政职能部门;下属还有贮木场。中心的人事管理制度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行政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截至2021年9月,热林中心有在职职工336人,其中科技人员210人,占在职职工总量的62.50%,比“十三五”初期提高了16.94%;高级职称技术人员48人,占在职职工总量的14.29%,比“十三五”初期提高了3.34%;硕士以上人员63人(其中博士10人),占在职职工总量的18.75%,比“十三五”初期提高了4.84%。科技人员中,35岁以下105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50.00%;36~50岁47人,占22.38%;50岁以上58人,占27.62%。由此表明,科技队伍进一步年轻化,人才结构基本合理、均衡,并存在竞争空间。中心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显著增加,人才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科技人员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热林中心作为林业科学事业单位,近年来注重引进与培养林业专业人才。但由于中心处于祖国西南边陲,环境艰苦、地区偏远,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面临风险和挑战。“十三五”期间,热林中心着力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管理,堵塞人事人才管理漏洞,提高人才管理效能,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热林中心利用自费形式进行人才引进与培养,路费、吃住费、面试费、博士安家费、人才培训费等费用均由中心自费报销。此策略对人才引进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制定多项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招聘高校毕业生85人,其中硕士15人、本科37人,大专33人;引进高层次人才13人次。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及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加大推进人才培养力度,中心始终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制定、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大力推进人才培养工作。中心先后出台了《热林中心职工奖学金发放办法》《热林中心科技奖励办法》《关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实施意见》《热林中心2006—2020年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等多项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资助科技人员、职工参加学历教育,组织职工进行岗位业务培训。“十三五”期间,在职职工共有14人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其中获得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2人;中心干部参加各类培训2 582人次。引进与培养林业专业人才工程不仅使中心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更使人才的科研素质不断提升。

3.2 热林中心林业建设对建设美丽中国的作用

科教兴国,科技兴林。热林中心是中央直属的科研单位。热林中心在中国林科院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开展我国热带、南亚热带林业科学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林业科技成果,为地域性林业经营和生态建设提供了示范和科技支撑。热林中心的林业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3.2.1 作为国家级林业实验示范基地,热林中心林木种质资源极其丰富,是在林业建设中开展科学研究、示范推广的理想平台。中心设有4个实验场,共拥有1.9万hm2的研究与示范基地。中心建成夏石树木园和石山树木园2个树木园,共引进、保存树种1 289种,其中86种珍稀濒危树种、334种岩溶石山树种,向社会推广应用50个树种。中心成立了大青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包括天然林、科学实验林、林木种质资源和水源涵养林,有效保护了实验基地内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建成西南桦、柚木、红锥等的种苗繁育基地,为营林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大量材料。建有南方主要造林树种种质资源保存库和竹藤与花卉种质资源保存库2个林木种质资源库,保存林木种质资源55种1 366份,面积达38.67 hm2。配备有分析实验室、生理生态实验室和组织培养实验室,为科学实验提供技术支持。

3.2.2 热林中心在示范与推广方面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效,提高了森林资源培育力度和质量,为“美丽中国”增绿添彩,使林业建设稳步发展。每年中心组织并安排各个实验场进行大规模植树造林工作,不断加强公益林的森林培育工作。中心发展珍贵优质阔叶树种具有多元化,降香黄檀、“万木之王”柚木、红锥、铁力木、香梓楠、格木、檀香树、火力楠及米老排等已成为中心主要造林树种,为林业建设提供特有林木资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确立以珍贵树种大径材培育为主导的多功能近自然森林经营思路。运用多功能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全面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推进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森林经营水平稳步提升,为国家森林经营、生态文明建设和珍贵树种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示范样板。该中心被列为“全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国家珍贵树种良种基地”“中美森林健康经营合作试点示范单位”“亚太森林组织热带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经营示范基地”。

3.2.3 科技兴林为建设美丽中国加上“马达”。40年来,在中国林科院的正确领导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热林中心紧紧围绕林业主战场,开展科学实验工作,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共201项,取得各类科技奖励3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主编或参编科技著作23部,发表论文601篇;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或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共13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9项。总结出“热带南亚热带珍贵阔叶用材林培育技术示范”等8个林业示范样板,“针阔异龄混交”等6个珍贵树种造林模式,建有大青山石山树木园和夏石引种树木园,共引种、保存树种1 289个,经试验筛选出50多个珍贵树种和石山造林树种,大规模应用于我国南方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3.2.4 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为建设美丽中国保驾护航。注重林地管护,依法治林、森林防火,使林地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开展国有被侵占林地回收工作,共回收被占林地574.05 hm2,调解侵权纠纷案件41起,制止非法侵占林地42处近20.00 hm2,为地方建设项目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8个共10.83 hm2,办理中心机关大院苗圃扩建项目征用松降屯集体土地9.30 hm2。甘昌屯顺利移交地方人民政府管辖。取得中心机关大院“国有土地使用证”“林权证”

发证总面积28.33 hm2,取得油隘、卡凤“林权证”,发证面积分别为19.22 hm2和7.70 hm2。健全完善森林防火制度和预案,组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防火专业队伍。将森林防火经费纳入年度财务预算,配备防火车辆和扑火装备,改造新建瞭望台8座,部分安装了森林防火智能远程监控系统。维修防火通道36条100 km,新建防火通道150 km,森林防火主要区域实现了通道畅通。“十三五”期间,中心无森林火灾发生,森林受害率连续5年保持0‰。

3.2.5 扎实推进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精神力量。5年来,热林中心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强化党的思想建设,邀请院分党组书记叶智、崇左市委党校专家作专题辅导5次;参与党建引领科技扶贫、党旗领航电商扶贫行动,采购湖北武汉、广西罗城等定点扶贫农副产品40.4万元,募捐扶贫资金41.0万元。优化党的组织建设,调整11个党支部建制,将党委组织关系由崇左市直机关工委转移至凭祥市委。加强党内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及反“四风”专项巡查。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群团工作卓有成效,举办抗战胜利70周年、喜迎十九大、建院60周年、中心成立40周年歌咏比赛等活动,举办“道德讲堂”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激发新活力;落实职代会制度,督查办结职工提案178条;关心关爱职工健康,组织年度职工体检,办理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职工患重大疾病累计补助69.3万元。热林中心获得建院60周年大合唱比赛一等奖、院2020年迎新春职工文艺汇演三等奖、全国国有林场职工主题演讲大赛三等奖,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状”“崇左市五四红旗团委”“凭祥市先进基层工会”,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中国林科院“十佳党群活动”奖等荣誉。

4 热林中心在建设美丽中国中存在的问题

热林中心在林业建设进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热林中心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凭祥市,与越南接壤,属于二类艰苦边远地区。一是引进与培养人才十分困难,亟待解决;二是每年实验场都要完成林地整地、造林、森林抚育等一系列繁重的业务工作,尤其是每年的样地调查出现民工难找、人手不足的现象;三是科研水平和科技推广手段仍然无法满足国家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四是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出现断层;五是林业机械化水平与林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劳动成本不断增加;六是森林旅游和康养产业有待进一步开发,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产生活环境的需求。面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在今后一段时期努力加以改进。同时更需要国家政府的科技和财政支持,使中心壮大林业科研生产队伍、不断引进或申报各类林业科研项目,从而提高林业建设的质量,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

5 结语

林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重要基础和途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4]。热林中心在中国林科院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5],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创建世界一流林业科技创新实验基地为目标,以珍贵优良树种大径材培育为主导的多功能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体系建设为重点,坚持科技抓创新、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加快森林综合型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国家林木良种基地、国家储备林基地、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4],创新人才管理机制,营造优良发展环境,加强资源管护,推进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条件能力建设,实现林业实验基地高质量发展。热林中心是中国森林生态经营的典范,因处于中越边境的亚热带地区这一特殊地理位置,其在林业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热林中心的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林业建设将为建设一个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美丽中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猜你喜欢
林业森林中心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land produces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先定中心后搭配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