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强教师管理角度看基础教育现代化改革

2021-12-01 19:09庄嘉慧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书育人 2021年7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时代思想

庄嘉慧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在国家、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升国家威信力,增强社会和谐都需要教育的“鼎力相助”。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作为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员,在培养人、教育人、发展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07 年9 月7 日,习近平同志接见了优秀教师代表并且提出:“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之一,2019 年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纲领性文件,在新时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上有着重要影响。同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更加体现了国家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道德方面的重视。通过加强教师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道德建设,使教师成为教育系统中坚不可摧的重要防线,2019 年出台的《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意见》旨在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能力。通过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提升教育的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品质,从而促进社会国家的进步繁荣。根据最近出台的相关政策的提出,笔者主要从教师思想建设、师德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改革四个方面来分析教师管理以及基础教育的现代化改革。

一、教师管理的内容

(一)思想建设

教师作为独立的个体,作为一个“社会人”,拥有独立的思想观念,而教师又是培养下一代的关键人物,其思想观念既要保持正确的方向,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最为基础的就是树立职业观念,要做到爱岗敬业。教师这个职业是具有神圣意义的,在学生的成长期间教师发挥着巨大的用途。教师首先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在热爱职业的基础上才能为了学生而甘于奉献。爱岗敬业体现为爱岗和敬业,爱岗就是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热爱,从心底里愿意从事教师工作,愿意为它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敬业表现为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也就是教师态度,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不怕苦、不怕累,更要勇于创新。随着社会的日益繁荣和教育现代化的提出,教师也要具有现代化的观念,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思想观念,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具备创新意识,包括对教学的创新、课程管理的创新等方面。

(二)师德提升

道德素质,就是教师自身所具有的道德情感以及行为素质这两方面,其决定着自身发展的整体方向。新时代“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基础教育工作的基本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 年)》提出了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基础教育巩固提高、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等十项重点任务。教师道德的建设从古至今一直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古代的师者,具有“君子”品质,有“松之坚韧;梅之高洁;莲之清正”。新时代的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始终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之优秀品质、弘扬民族精神。当今时代要求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引导者必须自身有较高的道德素质作为支撑,教师较高的道德素质在日常教学中流露出来的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遵循的职业道德,像爱岗敬业,会使教师产生深厚责任感、使命感,使教师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

(三)专业发展

既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又要保证队伍专业化,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目的之一。专业职业被定义为拥有专业素质、专业能力、专业知识的职位。在现代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作为教师更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寻求更高效、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要不断更新发展,要有信息化的思想,思想上的转变势必会带来良好的效果,对学生的发展也会更有作用。

(四)教学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关注点。教学改革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以教学方式改革为准,应深入思考教师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不断推陈出新,更新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新式的教学资源,如慕课、线上教育平台、新研究的“智慧课堂”等。教学改革关系着课堂的进展、关系着教师的能力、更关系着学生的进步。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教学也产生了新变革,教师要善于运用网上的学习资源,不断开发新的教学方式。

二、加强教师管理的意义

(一)加强教师思想建设,关乎学生思想建设

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一个主体,对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是关系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思想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发展。教师作为学生人生中的重要指引者,自身的思想建设显得格外重要,教书育人的功能使得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带动学生的思想建设。在教育现代化的思潮下,对教师的思想建设也更加地重视,从多方面来塑造一个适应新时代的有思想的好教师。

(二)提升教师道德水平,引领学生道德水平提升

教师道德素质的提升会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提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榜样,自身的道德品质也会相应地被学生关注,学生也会模仿教师行事。在新时代,教师的道德建设仍旧是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在进行教师道德建设时,对于学生的道德提升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会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道德发展。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学活动涉及教师和学生,教师是否能够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现代接班人,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性强的职业,其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能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增强,教学能力也会不断提升,对学生的各方面教育效果也会得到增强。

(四)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升教育实施效果

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使教学的方式方法也相应地做出了一些创新的举措。进行教学改革,让教学更适应时代的发展,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不断注入新方式,有利于强化课堂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能够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常新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有利于教师的教育行动,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汲取,也有利于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

三、加强教师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用思想带动教育

教师要加强思想建设有三方面的举措:一是利用学校开展的政治思想会议及相关会议精神,结合新出台的政策,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增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通过系统学习政策及会议精神,让教师更加热爱中国工产党,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二是教师自身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首先是保持正确的政治思想方向,坚持社会主义事业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思想中领悟真谛,进而不断提升思想,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健全长效学习机制。三是是发挥党员教师带头模范作用,用自身的思想及行动引领其他教师,形成一种正确的思想氛围。

(二)加强道德素质建设,让教师带动学生

要提升教师的道德素质,教师需要拥有“教师魂”。首先,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一心为学、一心向学,树立理想信念并且有奉献仁爱之心,既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又保证教师的尊严。其次,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呈现教师道德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教师的道德素质,并将这种良好的道德品质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美国学者内尔·诺斯丁在她的著作《幸福与教育》中提到,教育的目的是“不断回到最初的目的——提升灵魂。”最后,教师的道德素质建设要加强。要不断完善学校的监督体系,加强师德考核与评价,保证每位教师都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并不断向上提升。另外,学校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将优秀教师作为典型,号召其他教师向其学习。加强教师的道德素质建设是需要教师自身、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多方的努力,教师的道德素质会在新时代中不断提升。

(三)提升专业素养,用能力带动教学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首先,在源头进行把关,严格控制教师资格证的获得,不断完善教师招聘和引进制度,加大教师职前培训力度,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其次,教育必须进行实践改革创新,将信息技术也纳入教师的专业素养内,要将教师教学与“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相结合,就要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机制。最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还要加强教师的专业道德素养,让教师学会如何用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教学,让教师“学会教学”。

(四)创新教学形式,促进教学改革

通过激励的手段,促进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的发展。针对新时代的发展变化,首先,要创新教学形式,运用多媒体、网课资源进行补充式的教学,形成探究式、启发式的教学,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深化线上教学的相关流程,让线上教学融入日常教学中。其次,要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创新作业的形式,作业不再局限于抄写、背诵等基本形式,像实践型作业、访谈式作业都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布置,打造中小学社会实践大课堂,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知识、运用知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意见》提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将传统的教育与新时代的智能教学相结合,建立全面覆盖的教学教育资源体系,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最后,对教材进行创新。教材依据各地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丰富教材的内容,将新时代所提倡的新内容融合进去,促进教学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简论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