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紫癜性肾炎和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分型研究进展

2021-12-01 01:05史洋洋毕凌云杨达胜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系膜半乳糖肾小管

史洋洋,毕凌云,杨达胜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河南 卫辉 453100)

过敏性紫癜又称Henoch-Schönlein紫癜(Henoch-Schö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最常见的血管炎类型之一[1-2],常累及皮肤、关节、消化道及肾脏。大量研究表明,其发病原因与机体免疫机制有关,故又称做IgA血管炎 (IgA vasculitis,IgAV)[3],若累及到肾脏时则称为紫癜性肾炎(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儿童中HSPN进展为慢性肾脏病的风险为5%~20%[4],成人约为30%[5]。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常见的肾小球肾炎之一,在亚洲地区,IgAN约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45.3%[6]。血尿、蛋白尿是HSPN与IgAN常见的临床表现,二者肾脏活检病理免疫检查结果均提示以IgA1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且有研究发现,IgA1的性质为半乳糖缺乏型IgA1 (galactose-deficient IgA1,Gd-IgA1)[7],Gd-IgA1在肾脏损伤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故认为二者有相似的发病机制。

影响HSPN与IgAN预后的因素较多,如蛋白尿程度、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等均是进展为慢性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8-9]。有学者认为,进展为慢性肾脏疾病的风险随着组织学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加[10]。国际儿童肾脏病研究组(International Study of Kidney Disease in Children,ISKDC)分级是HSPN常用的分级标准,该标准主要依据新月体病变所占的百分比进行分级[11],但新月体作为一个长期预测因素的价值尚缺乏共识,因此,需要一种可靠的工具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制定治疗HSPN患者的治疗策略。牛津病理分型是目前公认的IgAN分型标准,该分型内容较全面,包含了系膜细胞增生、内皮细胞增生、肾小球节段性硬化、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新月体形成。因HSPN与IgAN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均有相同点,故对于IgAN的牛津病理分型是否能应用于HSPN意见不一。本文就二者发病机制、病理分型及病理改变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IgA1及其受体在HSPN和IgA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1 IgA1人体中的IgA有IgA1和IgA2 2种,其中IgA1含量较多,约占90%,IgA2仅占10%[12]。IgA包含2个轻链和2个重链(CH1和CH2),IgA上的Fab区和Fc尾分别可以与抗原及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13]。不同于IgA2的是,IgA1 2个重链之间存在特殊的铰链区,主要由3种氨基酸构成,铰链区能与含有N-乙酰氨基半乳糖(N-acetyl galactosamine,GalNAc)的O链聚糖连接[14],Gd-IgA1暴露出GalNAc-残基,从而作为新的表位识别GalNAc-结构的自身抗体,通过与Gd-IgA1结合而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内沉积[15]。

1.2 IgA1受体及其作用与IgA1结合的受体有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和可溶性的Fc受体2种。TFR以跨膜糖蛋白的形式表达,与转铁蛋白-铁复合物结合,对细胞内铁的转运起着重要作用,且TFR能促进Gd-IgA1与系膜细胞的结合[16]。有研究表明,小鼠系膜细胞上的TFR与以Gd-IgA1为主的免疫复合物结合后,使转谷氨酰胺酶2(transglutaminase 2,TG2)在系膜区表达,而TG2促使CD71表达上调[16-17],因此,当以Gd-IgA1为主的免疫复合物与肾小球系膜细胞结合后可形成正反馈回路,从而增加肾小球系膜区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引起肾脏损伤。可溶性的Fc受体是一种存在于髓系细胞上的跨膜受体,不仅能与Gd-IgA1结合,还可以与能够识别Gd-IgA1的特异性自身抗体结合,三者形成大分子免疫复合物,不能被肝脏清除,最终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在HSPN与IgAN肾脏损害中起重要作用[18]。

2 IgA1糖基化

正常情况下,N-乙酰氨基半乳糖(N-acetyl galactosamine,GalNAc)在N-乙酰氨基半乳糖胺转移酶(N-acetyl galactosamine transferase,GalNAcT)的作用下首先与位于IgA1铰链区的苏氨酸及丝氨酸结合,然后在核心1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core1β1,3-galactosyltransferase,C1GalT1)催化作用下,半乳糖与GalNAc连接,其中C1GalT1需要特异性核心1β3半乳糖基转移酶分子伴侣(core 1β3-Cal-T-specific molecular chaperone,Cosmc)通过蛋白折叠使酶结构稳定[19];最后,在α2,6-唾液酸转移酶或α2,3-唾液酸转移酶作用下唾液酸与半乳糖或GalNA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O链聚糖结构[20]。若缺乏Cosmc,C1GalT1很快被降解,铰链区不能与半乳糖连接,故形成Gd-IgA1[19]。有文献报道,因产生IgA1的B细胞中C1GalT1的活性降低,造成IgA1铰链区与β1,3-半乳糖残基的连接减少,使IgA1不能进行正常糖基化[21]。IgA1的正常糖基化还受多种细胞因子的影响,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4能够使Gd-IgA1表达明显增加,并使C1GalT1的表达下降,从而影响半乳糖的连接[19]。IgA1异常糖基化可形成Gd-IgA1,进而与自身抗体结合后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造成肾脏损伤。

3 HSPN病理诊断分型

HSPN已逐渐被确认为儿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22],约5%~15%的HSPN患儿演变为慢性肾功能衰竭[23]。HSPN需要根据肾脏穿刺病理结果评估预后及制订治疗方案。国际上广泛使用ISKDC[11]分级标准进行分类,该标准将HSPN主要分为6类,Ⅰ:肾小球轻微异常;Ⅱ:单纯性系膜增生,Ⅱa为局灶性,Ⅱb为弥漫性;Ⅲ:系膜增生伴新月体形成<50%,Ⅲa为局灶性,Ⅲb为弥漫性;Ⅳ:系膜增生伴新月体形成50%~75%;Ⅴ:系膜增生伴新月体成>75%,Ⅴa为局灶性,Ⅴb为弥漫性;Ⅵ: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该分类标准主要依据系膜增生程度和新月体所占百分比,但肾小管、肾间质、血管等病变是否影响HSPN患者的预后,该分类标准尚未描述,因此对评估预后有一定局限性。有研究提出,新月体是急性期肾脏损害,与长期预后关系不大[24],故ISKDC预测HSPN长期预后的价值尚存在争议[25]。2017年,KOSKELA等[26]提出了改良后的半定量评分(semi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SQC),该评分共包括14项病理改变,主要对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毛细血管的病变程度进行评估,不仅区别了活动性和慢性病变,还对各项病理改变的程度进行评分,共计26分,其中活动度9分,慢性度16分,局灶、弥漫性系膜增生1分,肾小管、间质指数5分。因改良后的SQC较细致、全面,被认为是目前针对儿童HSPN最全面的病理评估方法[27]。但目前将改良后的SQC运用到儿童HSPN的研究较少,有一项研究因纳入的病例数较少,尚不能对改良后SQC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准确的评估[26],故需要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因HSPN与IgAN有共同的临床特点及免疫学征象,有学者提出二者的发病机制均与Gd-IgA1有关[13],甚至提出二者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这就吸引了大量学者猜想IgAN的牛津病理分型是否适用于HSPN,并且进行了研究来验证。KIM等[28]研究证实,肾小球节段性硬化、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与成人HSPN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XU等[24]研究表明,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与HSPN患儿肾功能不良风险的增加显著相关。有研究发现,儿童HSPN中的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及成人HSPN中的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与肾脏不良结局有关[29]。但目前仍需要更大样本量的回顾性研究验证IgAN的病理分型是否能应用于儿童HSPN。

4 IgAN病理诊断分型

IgAN患者预后差异较大,10%~30%的患者在10 a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30]。常用的IgAN病理分型标准有4个:(1)1997年提出的Haas分类标准[31],主要根据肾小球的病变程度分为5型,I:肾小球轻微病变,Ⅱ: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性病变,Ⅲ: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Ⅳ:弥漫增殖性肾小球肾炎,V型:晚期慢性肾小球肾小球肾炎。(2)1982年提出Lee分级标准[32],Ⅰ级:肾小球大致正常,偶可见系膜轻微增厚(节段性),伴或不伴有细胞增生,肾小管及肾间质正常;Ⅱ级:小于50%的肾小球表现为系膜增生或硬化,新月体较罕见,肾小管和肾间质无损害;Ⅲ级:系膜弥漫性增生、增厚,伴局灶节段性改变,偶可见小新月体,局灶性肾间质水肿,偶有细胞浸润;Ⅳ级:系膜呈重度弥漫性增生、硬化,不到45%的肾小球可见新月体,部分或者全部的肾小球呈硬化性改变,肾小管萎缩,间质炎症性改变并可见细胞浸润;Ⅴ级:肾小球病变与Ⅳ级大致相同,但病变程度更重,45%以上的肾小球中存在新月体,肾小管和肾间质病变与Ⅳ级大致相同,但程度更严重。由于Lee和Haas分级标准未区分急性和慢性病变,也未对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因此,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科研中。(3)KATAFUCHI等[33]依据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血管等各项病理参数提出了半定量评分,此方法便于对IgAN的进展、预后进行评估,但该评估方法较繁琐,在日常诊疗中并不常用。(4)2009年提出的牛津病理分型[34],其内容包括系膜细胞增殖(M):M0:积分≤0.5,M1:积分>0.5;内皮细胞增殖(E):E0:无病变,E1:有病变;局灶节段性硬化(S):S0无病变,S1:有病变;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T):T0:病变范围≤25%,T1:病变范围为26%~50%,T2:病变范围>50%,形成MEST评分标准,但该标准排除肾组织活检时肾小球滤过率<30 mL·min-1·1.73 m-2或者12个月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患者。近几年有研究表明,新月体也可作为影响IgAN预后的独立因素,故2017年将新月体纳入牛津病理分型中,其内容包括:C0:无新月体形成,C1:1%~24%肾小球有新月体形成,C2:≥25%肾小球有新月体形成[35],因此形成更为全面的MEST-C评分标准,该标准对急性和慢性肾脏病变进行了评估,较既往的病理分类标准更严谨、简单,更适合应用于临床。IgAN血管病变较常见,且不同类型的血管病变对预后影响不同。CAI等[36]的研究表明,肾小动脉微血管病变是IgAN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小动脉硬化不影响IgAN的病情进展。该研究只针对中国人群,故需要多中心研究进行验证,如果得到证实,则应考虑将微血管病变纳入牛津分类中。

5 HSPN与IgAN病理表现的异同

HSPN和IgAN患者肾活检病理结果均提示肾小球系膜区内Gd-IgA1沉积,但组织学上有明显差异,在HSPN中肾小球的坏死性改变、纤维蛋白沉积以及毛细血管内细胞增殖和新月体的形成较IgAN更常见[37]。IgAN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主要见于系膜,并逐渐导致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HSPN肾脏损伤的主要机制为系膜细胞增生,少数表现为肾小球内皮病变,内皮病变可痊愈,亦可进展为慢性损害,如纤维化性病变。LI等[38]研究表明,若起病到肾活检时间>12个月,IgAN中系膜细胞增生及肾小球节段性硬化病变更常见,因此,对于HSPN患者应在发病早期行肾活检,根据病理结果确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张小芬等[39]对HSPN患者肾脏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发现,肾小球内含有大量IgG,而IgAN患者肾小球内以IgM为主。华冉等[40]研究发现,与IgAN患儿相比,HSPN患儿肾小球内纤维蛋白原相关抗原沉积更常见。而IgAN患儿系膜区内更易检测到补体C3[41]。综上,HSPN与IgAN的病理改变及免疫学均有不同之处,故二者为同一种疾病的假设尚不能成立。因此,IgAN的病理分型是否能应用于HSPN儿童尚需要进一步验证。

6 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HSPN与IgAN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有学者甚至提出二者是同种疾病的不同阶段表现。二者病理机制相似,且均需要根据肾活检结果来评估预后,确定治疗方案。HSPN常用的ISKDC分级标准主要根据新月体进行预后评估,但有多项研究表明,ISKDC分类标准不能准确评估预后,故不能精确指导治疗。因HSPN与IgAN病理改变相同,故有学者考虑IgAN的牛津病理分型是否适用于HSPN,并且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证实牛津病理分型能够更好地评估HSPN的预后。但未来尚需要对HSPN患者进行更长时间随访及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来验证牛津病理分型对HSPN的预后价值。另肾脏微血管病变是否需要纳入牛津病理分型中,尚需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系膜半乳糖肾小管
原发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合并肾小管酸中毒一例
复方积雪草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Bcl–2与caspase–3表达的影响
低危膜性肾病伴肾小管间质病变临床及病理分析
如何应对半乳糖血症
肾小管疾病能治好吗?
全胃系膜切除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效果及注意事项
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及尿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含辅酶Q10和洛伐他汀的红曲胶囊对老年性骨质疏松大鼠腰椎骨丢失的改善作用
橘络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的抗氧化作用
半乳糖凝集素—3在心力衰竭评估中的作用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