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助力下的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分析

2021-12-01 04:47吴惠兰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仓单账款金融机构

吴惠兰

(广州白云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1.供应链与供应链金融简介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成员通过与上游、下游成员的连接组成的网络结构。

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是指从供应链产业链整体出发,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在真实交易背景下,构建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系统性的金融解决方案,以快速响应产业链上企业的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综合需求,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业链各方价值[1]。

供应链金融主要成员单位包括核心企业、融资企业(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零售商)、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平台公司。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核心,通过分析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将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整体供应链的可控风险,并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的一种金融服务。

2.供应链金融的主要融资模式分析

供应链金融是在供应链发展基础上建立的全新融资模式,以金融平台为基础,服务于上下游企业的链组式组织形态,为客户提供动产抵押、货权抵押、供应链整体信用担保等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

2.1 应收账款融资

应收账款融资的主要特点是,买卖双方签订购销合同,合同支付条件不是货到付款,结算采用赊销,形成的应收账款质押或转让给金融机构或金融科技平台,由金融机构或平台公司提供资金、债款回收、坏账担保等金融服务。应收账款融资也称卖方融资,当卖方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时,可采用应收账款融资。比如医药销售公司对医院的应收账款较多,医药销售公司可以采用应收账款融资。

2.2 仓单融资

仓单融资的主要特点是,拥有存货的企业(融资企业),将存货存入物流机构仓库,物流机构为融资企业出具仓单,融资企业将仓单或者存货质押给金融机构,同时金融机构与物流仓储机构签订监管协议,由物流仓储代金融机构对质押物进行监督管理,金融机构再为融资企业提供资金。

2.3 预付款融资

预付款融资的主要特点是,买方(下游融资企业)与卖方(核心企业)双方签订贸易合同,结算方式为预付账款,买方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金融机构支付货款给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发货,买方将货物存入物流仓储机构并质押给金融机构,以此获得该笔交易的仓单质押融资额度。预付款融资也称买方融资,当买方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时,可采用预付款融资。比如高端白酒销售公司对酒厂的预付款比例高,白酒销售公司可以采用预付款融资。

3.传统融资模式下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

3.1 伪造合同、虚增交易骗取银行贷款

传统供应链金融存在着很大弊端,中小微企业无法准确实时记录大量交易数据,所以很难做到信用自证,供应链交易双方容易出现通过伪造合同、虚增交易、做大应收账款等方式骗取银行的贷款。

3.2 仓单重复质押

随着供应链业务的高速发展,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得到迅速地增长,与此同时,质押风险也渐渐显露出来,如虚假仓单质押、仓单重复质押。金融机构为控制风险,对供应链金融信贷规模压缩,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上加难。

3.3 核心企业不愿意为融资企业确权

核心企业较强势,不愿意对应付账款为上下游中小企业进行确权,不愿意将经营信息展现给金融机构,主观能动性不足,合作意愿不强。

4.发展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意义

中小微企业是供应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供应链安全和稳定方面,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至关重要。而根据2020 年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全国三千多万户小微企业和八千多万户个体工商户银行贷款覆盖率仅20%,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十分突出。

供应链金融与中小微企业的资产特点、资信特点和融资特点等具有很好的契合度。中小微企业的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占比较高,不动产抵押物非常少,恰恰供应链金融对不动产抵押要求较少,解决了小微企业不动产抵押物较少的问题。供应链金融关注主体评级但更依赖债项评级,供应链金融通过有效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可对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进行整体主体资信评级,缓解中小微企业主体评级不高的问题。供应链金融借助新技术在企业供、产、销各个环节构造以产品为主体、信用为基础的融资模式,克服信用不对称等问题,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放心贷款,企业也可以获得低成本资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5.供应链金融借助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供应链金融经过多年发展,从1.0 发展至3.0,目前开始进入4.0 阶段, 4.0 阶段主要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来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加强风控管控能力,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效益[2]。举例来说,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提升金融效率和解决自动化管理问题,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物流、仓储的全程监控,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去中心化等特点对供应链全链条实施全方位的监控。

5.1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按照约定的协议,利用信息传感设备,把物体与网络连接起来,利用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来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实现与核心企业、仓储、物流、运输等环节信息的互联互通,及时核验存货、仓单、订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实现对物流、仓储的全流程监控。

5.2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作为近年来最具创新的前沿技术之一,凭借其分布式账本、密码学等底层技术,具备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开透明、可追溯等特点,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技术无法解决的供应链金融难点。一是借助区块链技术可在供应链千万个信息节点之间建立互信关系,将原有中心库取消,提高供应链信息透明度,减少沟通成本,减少金融机构和投资风险评估的成本。二是借助区块链技术可将供应链中各个公司链接起来,对供应链业务流程的整合,基于业务真实性,完整记录资产的发行、流通、拆分、贴现,实现对中小微企业的信任穿透,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提升资产流动性,深度盘活金融资源。三是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金融链条中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业务数据、信用的共享,同时利用时间戳和共识机制保证信息的可溯行以及交易的真实性,实现从签订交易合同、商品运输、货物抵押、到票据签放流转,做到每一个节点实时跟踪、实时记录,帮助企业实现信用自证和信用积累。

6.借助新技术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具体举措

6.1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联接各个供应链节点,共同对抗风险

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多对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如图1 所示,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可以从平台上找到客户,为客户提供更多个性化金融产品,允许百花齐放。一是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运用电子签名方式,开展电子确权,减少操作风险;二是通过利率优惠鼓励优质的核心企业主动履行应收款票据融资的确权、担保等责任,支持核心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的运作。三是通过“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连接核心企业、供应商、融资平台、海关、银行、物流、供应商等各个供应链节点,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将核心企业的信用传递到最末端,减小应链上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融资平台和银行的风控、运营成本。

6.2 金融机构对整个供应链开展授信,借助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对资金、物流进行实时监控,有效控制风险

一是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电商平台等市场资源合作,推出量身制作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提升批量获客能力;二是从授信企业“单点”风险管理模式向产业“链条”全风险管理模式转变,通过构建大数据动态风险监控系统,强化对供应链金融实现有效、实时的风险预警管理[3];三是借助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远程智能核保、贷后管理、企业运行监控、抵质押物看管等线上办理或自动处理。四是金融机构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重点对核心企业的信用和交易真实性进行审查,抓大放小,提高上下游企业融资效率。

7.结语

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发展供应链金融,鼓励银行主动对接供应链上的优质核心企业和金融科技平台,与供应链公司、保理公司、担保公司等多方合作,打造供应链金融各方共同发展的生态圈,相信可以大大提升企业融资效率,降低金融风险,为供应链相关企业解决金融问题,优化供应链发展环境。

猜你喜欢
仓单账款金融机构
中小企业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控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试析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的探索—仓单融资
提单、仓单质押性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