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栽培及病虫害防治路径

2021-12-02 02:52高琴琴
广东蚕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化学防治农作物栽培

高琴琴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永宁镇人民政府 甘肃平凉 744613)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开始追求健康绿色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型农作物栽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产品的高产,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各地相关农业部门应该加强对农作物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通过提高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拓宽农业技术宣传渠道等方法推动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

1 完善农作物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意义

1.1 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中存在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要想改变当前的局面,必须推广现代化农作物栽培技术,提升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减少化肥以及化学药剂的施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现代化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土地资源以及水肥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农作物的品质与产量,同时保障食品的安全。并且,在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过程中,需要引进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农村人力资源优化与配置,进而提高整体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

1.2 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

从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农作物栽培技术对于种植人员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技术推广与宣传方面,更是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够落实。但是与传统农产品相比,现代化农作物栽培技术生产出的农产品价值更高,更符合市场的需求,受到市场的欢迎,体现出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使用现代化栽植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与产量,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这样的农业发展形势符合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基本政策要求,同时体现出较高的社会效益,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1.3 保障农业安全生产

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能够保障农业安全生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农业栽培与生产过程中大多数使用的还是化学防治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优势在于见效比较快,能够及时防治病虫害。但是,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会对周围土壤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同时还会导致病虫害出现抗药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除了化学防治技术之外,还应该采取多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开展综合防治管理工作,同时结合生态调控以及物理防治等方法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2 农作物栽培技术要点

2.1 合理选择品种

栽培人员应该根据当地种植环境以及种植需求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才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选种的时候,栽培人员首先应该充分了解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种植条件,比如气候与土壤条件等对农作物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其次,栽培人员在农作物品种选择的时候应该尽量挑选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才能够有效降低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率,防止农作物减产的情况发生。

2.2 重视种子筛选与施肥管理

除了播种阶段的种子品种选择之外,栽培人员还应该进行种子管理,将其中残缺以及发霉的种子挑选出来,保证种子的合格率。栽培人员在播种的时候还应该多加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并科学选择播种的方式与数量。针对农作物栽培的施肥管理阶段,栽培人员应该遵循科学的栽培管理理念,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进行合理配比,并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增施配方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2.3 加强田间管理

只有遵循科学的栽培管理理念才能够实现增产增收,因此,栽培人员在选择种植环境与地块的时候应该提前进行历史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进而确定最佳的播种时间与栽培环境。成功播种之后,栽培人员还应该定期进行除草与施肥管理,优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栽培人员还应该注意控制农作物的种植密度,开展合理密植,这样才能够保证农作物的养分供给,实现高产。合理密植的目的就是保证不同植株的养分获取,尤其是在农作物的生长期,如果种植密度不合理,就会导致植株难以获得充足的养分与光照,最终难以达到生长预期。针对不同地区存在的气候差异,栽培人员也应该将其考虑在内,如果当地的水分供给能力较强,那么栽培人员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如果当地的灌溉能力不足,则应该适当降低种植密度。种植密度的合理把控才是保障农作物生长的关键[2]。

3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路径

3.1 化学防治技术

从当前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来看,化学防治技术应用的范围最为广泛,效果也更好。要想保证化学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栽培人员应该针对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以及生长环境进行分析,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除此之外,栽培人员在使用化学防治技术的时候还应该意识到化学药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在化学药剂的使用中严格控制其实际用量,在实现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比如,当栽培人员面对蛾类病虫害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化学药剂,并根据该区域病虫害的严重情况调整药剂的用量,提高防治的效果[3]。

3.2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能够改善化学防治技术带来的环境污染情况,同时也能够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与化学防治技术不同,物理防治技术主要使用物理机械设备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处理,通过破坏害虫孵化环境以及生长环境的方法抑制其生长。这样的防治技术不会影响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能够起到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值得被推广使用。但并不是所有的病虫害类型都能够使用物理防治技术进行治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有限,对此,农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病虫害的类型与特征选择其他的防治技术,同时还应该在当前物理防治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和开发全新的物理防治技术,扩大该技术的治理范围。比如,栽培人员在种植过程中可以使用高温浸种的方法对虫存活与生长的环境进行破坏,这样就能够降低害虫的存活率,进而提高防治的效果。

3.3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原理就是利用害虫的天敌消灭害虫,这样就能够起到防治的效果,同时还能够保护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与其他两种防治技术相比,生物防治技术的起效较慢,需要长时间的使用才能够达到病虫害防治的效果。针对不同类型与特征的病虫害,栽培人员应该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技术,采取综合治理,实现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4]。

4 农作物栽培新技术

4.1 农业生物高新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是农业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其重点研究内容为基因定向编辑与新蛋白克隆,在此基础上实现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研发,逐渐在该项技术上摆脱国外的专利限制。其次,技术人员也在不断研究生物学集成创新的相关理论与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智能农业合成生物技术产品。除此之外,技术人员还尝试利用机器学习的策略构建全基因组选择的育种模型,并设计拥有自动化、智能化分析功能的信息系统,帮助技术人员进行基因选择与决策。在生物技术方面,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农作物以及畜禽育种芯片,通过芯片研究不同基因组结构与特征,最终实现全基因组选择技术[5]。

4.2 智能农业高新技术

智能农业技术的研究重点一方面体现在农业仪器以及感知元器件的设计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大型农业大数据数据库软件的设计与完善,技术人员通过知识服务等算法不断完善服务平台的功能。其次,技术人员还在不断开发农业综合信息智能服务平台、农业资源智能监管平台、农业资源调度管理平台等不同的平台系统,这样就能够细化农业生产管理的过程,实现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的全过程信息交互与智能服务。除此之外,技术人员还在不断开发智能种植生产系统、智能畜禽水产养殖系统等产品,通过智能管理的形式实现农业环境的优化决策控制,构建绿色健康的农业技术运用系统,践行绿色农业的基本理念[6]。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因此,栽培人员应该掌握农作物栽培技术的要点,采取综合性的病虫害治理方案,重视土壤污染问题,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化学防治农作物栽培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莞草栽培、编织技术研究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