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究*

2021-12-02 10:01赵彦宏赵聪
教书育人 2021年6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硕士研究生

赵彦宏 赵聪

(1.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1902年我国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确立了研究生教育是高级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从1978年之后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相继建立了完整的学位制度。

一、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含义

“培养模式”的界定,不同的学者做出不同的释义。1998年教育部召开“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对培养模式做出的解释: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规定着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胡玲琳从培养模式内涵角度对其进行阐述:所谓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特定需求指导下,由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形成的培养过程中的诸要素构成的标准样式与运行方式。胡玲琳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特定需求指导下,由为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形成的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诸要素构成的标准样式与运行方式,它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一种总体性表现”。由此可以看出胡玲琳是从模式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界定、解释研究生培养模式。她指出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二者相互联系、互相作用,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效机制,一贯而终的目标是培养出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学者刘鸿同样从内涵与外延对其做出不同释义,他解释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个有明确目的,按一定方向运行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还进一步说明“研究生培养模式必须简约地反映研究生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它是这些基本要素之间复杂的辩证关系的统一体”更强调“缺乏其中任何要素便是对培养模式的不完整的表述”

综上,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个目标明确、过程规范并按教育部统一标准,朝同一个方向运行的反复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是培养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专项技能,是学习发展各种理论研究的方式,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教育形态存在的一种方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建立在制定培养目标、执行培养方式和对研究生进行教育管理三方面共同作用下完成的一系列的教育教学过程,目的是培养出高质量、高技能的专业型人才。

二、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的明确化与专业化

培养目标是指依据国家教育目标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提出的具体培养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要求则是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负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相对于小学教育本科的培养目标来说,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要求更高、更加明确、更加专业。

培养目标的制定是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培养目标与教育目标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育目标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制定的有计划、有目的,利用一切教育手段而实现的教育目的,具有规范性与政策性。教育目标是培养目标的核心、指引方向,也是主要依据,培养目标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另外,教育目标可根据当时当地政治、经济的现状制定方向,可以是一个中长期的计划,培养目标主要依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来制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调整,不同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甚至同一学校同一专业不同年级都会出现培养目标不相同的现象,相对而言培养目标更具有灵活性与适时性,对研究生的要求更加明确化与专业化。

培养目标的明确化与专业化直接作用于整个研究生学习期间,主要体现在入学形式、课程设置、实践内容及毕业论文质量四个方面。

(一)入学形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研究生个体在入学前应明确即将研究的方向,甚至在笔试之前就应考虑好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研究生学习中有明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作为录取的各级各类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规划要目标清晰,环节细致,方向一致,在研究生入学后培养单位向其讲述具体内容。

研究生的入学形式体现在招生制度方面,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本科中推荐优秀毕业生免试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另一种是经过初试、复试(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主要是实践教学,考察应试者的教学技能)、体检三个主要环节选拔、筛选合格人才,旨在考察学生政治表现的同时注意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二)课程设置

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具有独特性与专业性,具体体现在教师身份的专业性和受教育群体的独特性。师范类院校其主要目的是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的未来教师,对研究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都有较高要求。研究生在传道解惑前要先求道、存惑。这也是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学习方式——求道中提升专业性,存惑中发展综合性。作为即将成为小学教师的研究生应注重坚定求道的信念与存惑的态度。

小学教育研究生毕业后面对的是接受初等教育的儿童,具有独特性,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和对事物的接受能力都在不断变化,他们的世界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小学教育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应由课内的专业知识向课外的综合知识发展,课程设置上强调综合性与专业性结合,实现传道解惑目的的同时把研究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移动的百科全书。

(三)实践内容

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大致分为理论学习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前者是指学习本专业的课程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发展、教育现状、教育心理学、教育前沿等。实践教学又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的目的是提升研究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校外实践则要求研究生到实习基地把在校内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校内实践技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在实习基地不断参与教学实践,在发挥校内专业性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在实践教学中总结校内学习的不足,从而使校内学习与校外实习完美结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应体现出应用性和实用价值两方面。学位论文既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体现。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出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知识的程度及对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综合分析能力,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的学位论文内容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证调查、数据分析、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这类论文必须体现本专业特点,理论结合实践,独到、专业又具有创新性。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实用性和创新性的融合,因此,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突出其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的有效结合。

三、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学习方式方法的多元化

多元化发展是为了避免单一模式枯燥、固化、保守的现象,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综合化发展,多方相互合作。多元化发展在研究生学习体系中引起学习质量的突破性提升,且适应当代信息社会快速发展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总体目标之一,研究生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多集中于其学习方式方法的多元化。

小学教育研究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可概括为能力和态度两个方面:对教师职业的理解能力和对小学生态度和教学态度的学习。

(一)研究生对教师职业理解的转变

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教师担任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职责,特别是作为小学教师,更应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有透彻了解。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与可塑性,教师的言谈举止时刻影响小学生的行为,对学生个性具有潜移默化的示范性。对教师职业所持有的态度将会影响其教育教学质量,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也将教育教学态度列为重点考察内容。因此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专业学习中应对未来所从事的教师职业树立明确的态度。

教师不仅是关心学生各方面变化发展的观察员,是解决学生生活问题的帮助者,是倾听学生心声的知心人,而且教师还是解决学生之间矛盾的和平者,教师更是班级各种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应认识到现阶段教师职业的多元化、综合化发展趋势,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现代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兴趣的发现者和培养者,师生是教学活动的共同参与者。不论是教师职业功能的转变还是角色转换,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对教师职业要有全新的理解、认识,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全新职能。对小学教师职业态度的明确化有利于研究生制定适合的学习方式与方法。

(二)研究生对小学生态度的转变

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持有的态度,因此师生关系也是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应学习的一项课程内容。“师生平等”“尊重学生”“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早已深入到教育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信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和相处模式,教师为学生创造和睦、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教育研究生在新型师生关系理念下,转变传统学习观念,去糟取精,坚持尊重学生,遵循理解原则,基于此小学教育研究生有必要深入透彻学习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树立新型师生观念的同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工作能力。

(三)研究生教学态度的转变

教师从备课到课后反思都真实显示其教学态度,新型师生关系的发展改变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传统模式,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在理论学习基础上结合实践活动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做好备课到课后反思的教学工作就是小学教育研究生学习方式方法改变的基础。备课不只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学生的学习经验、接受能力、课堂表现,也就是备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切可能性。组织教学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更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失败的教学活动。一名优秀教师,一节生动的教学活动课堂不是教案写的多么生动,教师举止多么得体,声音多么吸引学生得来的,而是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总结出来的。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对小学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未来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研究生应具有一定的教学反思能力,在反思中发现问题,确立解决方案,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提供理论思路与教学经验,所以教学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态度至关重要。

四、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培养需要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

小学教育专业硕士领域是专门培养具有技术性、专业性、实践性的小学教师,社会快速发展促进教育专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对人才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地基”环节,小学教育研究生肩负基础教育之重任。

合格的小学教师不仅需要研究生自身的努力学习,还需要培养院校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在小学教育本科——硕士——博士的教育环节中,硕士研究生处于承上启下阶段,本身具有特殊性。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始终坚持追求卓越教育的理念,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尽可能追求更高水平。小学教育专业在这样的教育管理模式运行下培养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教育管理模式方面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有本质区别,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并制定符合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的评价方式,最终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准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

布鲁贝克提出的“格雷欣”法则指出在市场价值导向下教育领域出现“术”盛行、“学”衰落的现象。不论精英教育或是大众教育,“学”与“术”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是“术”的延伸、发展,“术”在实践基础上为“学”提供第一手实践资料,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系统。每一次循环都向前推进发展,并非原地静止循环而是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学”是导师制度下教学机制,“术”是研究生在恰当的学习方法中研究学习,卓越的教育理念要通过优质的教学得以展现。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的教学过程是在卓越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导师授课制将教学理论与技能传递给研究生的过程,同时鼓励研究生积极主动探究新课题,导师加以协助、指导,研究生把专业理论与实践经验归纳、整合,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与研究方式。

从教育层面讲研究生属于高层次人才,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思维和探究方式相对于本科生来说是质的飞跃,在自我管理方面也优于本科生。高等教育本身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系统,学校应为研究生创新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在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下发挥研究生的专业特长。

谈教育千言万语,看教育千差万别,办教育千辛万苦,办好教育要千方百计。教育是强国之基,初等教育是基础之基础,发展初等教育是教育事业中的重中之重,初等教育小学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千秋万代。研究生培养模式多种多样,不拘泥于一种,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同样多元化,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方法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一定要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硕士研究生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