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环境下饲料企业网络扶贫入户研究

2021-12-02 14:54
中国饲料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入户贫困地区饲料

李 翔

(玉林师范学院,广西玉林 537000)

1 电子商务的发展及扶贫优势

1.1 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最早在美国贸易商中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贸易商发现其大量的工作是将一台计算机中的相关资料经过人工输入另一台计算机中,由于人工输入的不稳定性,影响数据准确性的同时还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贸易商们开始寻求将贸易伙伴之间的数据在计算机中完成自动转换,这就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即基于EDI电子数据交换的电子商务阶段。后来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商业贸易活动自1991年开始与其结合发展电子商务,这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基于国际互联网电子商务阶段。我国电子商务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电子商务的主体是企业和消费者,因此,电子商务存在7种形式,其中最常见的有4种形式。电子商务常见的4种形式有企业内部电子商务、企业间电子商务即B2B、企业与消费者间电子商务即B2C、消费者之间电子商务即C2C,另外还存在3种形式,分别是企业与政府机构间的电子商务即B2G、消费者与政府间的电子商务即C2G、企业与相应产品的销售者或经理人之间的电子商务即B2M。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是将企业内部网与外网隔离,使其处理企业内的工作流等,提高效率;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是企业间将其关键的商务环节通过电子商务进行连接,提高交易效率,同时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相关分析表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是未来电子商务发展最重要的类型,其交易量可达到目前发展较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类型的10倍;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最典型的类型是网上购物,节省双方时间空间的同时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即消费者通过某线上交易平台进行买卖货物。

1.2 电子商务扶贫的优势 电子商务扶贫减少了交易中不必要的支出,降低了交易成本。贫困地区的发展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发展,贫困地区没有经济基础,商业交易中需要事先垫付的成本越高越成为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障碍。传统的商业交易中贫困地区的产品需经中间代理商层层转卖或自己寻找客户建立销售渠道等才能实现最终价值,不仅贫困户获得的利润极低,而且交易成本大大增加,不利于提高贫困地区产品的竞争力,而电子商务通过网络省去了中间代理商环节,使产品直接与最终客户产生联系,且通过网络搭建了虚拟的销售渠道,降低成本的同时有力提高了贫困地区产品的竞争力。电子商务扶贫创新了扶贫模式,使贫困地区拥有自主发展能力,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途径(解梅娟,2016)。

电子商务增强了贫困地区作为产品卖方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服务质量,提升了贫困地区的产品竞争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覆盖面广,不仅为当地人民提供就业机会,还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是农村人口获取知识技能的重要渠道,在改善农村人口收入结构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黄云平等,2016)。贫困地区的产品都是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发展的原生态健康产品,这是其独特的优势,中间商层层转卖逐渐失去核心竞争力,而电子商务使买卖双方直接产生联系,不仅减少了产品买卖的时间成本,也使卖方能及时获取反馈信息,进而调整发展战略,同时对客户的要求及时反应,提高服务质量。传统的商业交易只能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而电子商务提高了通信速度,同时打破了交易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贫困户不用背井离乡也能提高收益,达到脱贫的目的。

2 电子商务环境下饲料企业网络扶贫入户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建设落后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不仅存在地理环境的劣势,还存在基础建设落后的不利因素。饲料企业作为农业重要产业之一,其拥有扶贫的行业优势,但其发展依然离不开良好的基础建设。基础建设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落后的基础建设不利于吸引规模化饲料企业,即使利用优惠政策成功招商,其后续发展也存在问题,不利于贫困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以互联网环境的改善为基础,应优先推进建设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同时注重教育、产业与电商的协同发展(张夏恒,2018)。基础建设的受惠方不只是某企业或某产业,而是贫困地区的所有企业,且基础建设大多耗费巨大,投资回报期长,企业缺乏投资动力,贫困户更是没有能力进行基础建设,这也是造成贫困地区基础建设落后的原因之一。

落后的基础建设阻碍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饲料企业的扶贫成本,降低了饲料企业网络扶贫入户的积极性。饲料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价值,其扶贫的基础离不开自身发展,只有饲料企业自身的良好发展才能更好的扶贫,因此,只有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与饲料企业自身发展相辅相成,互相助力,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双赢。

2.2 部分思想观念落后 扶贫一直是我国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往采取的单纯救济式扶贫和引导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参与国家基建项目获取劳务报酬等方式都不能从根本上使贫困人民脱贫进而不再返贫,单纯的救济式扶贫助长了贫困人民的“等靠要”思想,这样的“输血”式扶贫只能解决一时的贫困问题,治标不治本,而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外出参与基建项目获得劳动报酬虽然杜绝了“等靠要”思想,但基建项目对劳动力的需要存在阶段性,且这样的扶贫方式导致留守儿童等其他社会问题。目前饲料企业最好的扶贫方式是科技扶贫,电子商务是饲料企业网络扶贫入户的有效途径之一,但部分贫困户落后的思想观念不利于其顺利实施。

饲料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网络扶贫入户不仅需要贫困户参与劳动,还需要其大力支持。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不劳而获的思想根深蒂固,目标是领取救济款保证基本生活;部分贫困户思想觉悟不高、大局观落后,总想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获得超高收入,如在贫困地区基础建设或企业建设过程中索要不合常理的交易价格等,阻碍了贫困地区的发展;部分贫困户思想观念不能与市场接轨,贫困地区要发展就必须参与市场竞争,规范化成为必不可少的要求,但部分贫困户还停留在小农意识,产品要求不达标且不整改,降低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利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2.3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饲料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网络扶贫入户离不开专业的技术人才,但贫困地区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电子商业,利用外部资本助力扶贫应以产业为支撑,积极培训农村人口的电子商务技能,实现外部帮扶与自我脱贫的协调推进(刘同德和郭振,2016)。贫困地区主要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经济发展落后,导致青年人口流失严重,当地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同时很难留住外来专业技术人才。电子商务对贫困地区是一种新兴商业贸易形式,且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是脱贫,贫困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抗风险能力较弱,饲料企业采用电子商务模式网络扶贫一旦失败不仅影响企业发展,更使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雪上加霜,因此,专业的技术人才对饲料企业网络扶贫入户的成功至关重要,而贫困地区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其发展电子商务的不利因素。

扶贫不仅是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带动当地贫困户成为其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不只是因地制宜的向贫困地区引进饲料企业,还需要带动当地人民参与到饲料企业发展中,如成为饲料企业供应商、员工或客户等。饲料企业作为规模化的组织形式,不属于小农经济,对其原材料有一定的标准要求,对其员工也有一定的技能要求,但贫困地区以往发展的小农经济产物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且由于贫困地区普遍教育不发达,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大多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便外出务工等,使得饲料企业无法通过直接招聘等方式在当地聘用专业的电子商务技术人才。

3 电子商务环境下饲料企业网络扶贫入户优化建议

3.1 完善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的完善配套是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基础,优惠的招商政策只是引进优秀饲料企业的敲门砖,选择贫困地区落户发展的饲料企业虽然履行了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但更看重的还是落户贫困地区后能否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因此,贫困地区良好的基础建设为饲料企业未来的发展助力才能使饲料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利用电子商务网络扶贫入户。电子商务环境下饲料企业网络扶贫入户的途径有利于电子商务扩大饲料等产品销量,同时带动贫困户利用网络销售其他优质产品,因此,贫困地区必须完善基础建设,电子商务相关的基础建设不仅包括物流建设、通信网络建设及交通基础建设,还包括融资渠道制度建设等。

基础建设的受惠方是贫困地区所有企业及当地人民,因此,不能依赖某个企业或某一群人进行基础建设,扶贫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应为实现脱贫目标积极协调,帮助当地经济发展,因此,政府应成为贫困地区基础建设的出资人,且积极监督落实相关基础建设保质保量的完成。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电子商务与农村脱贫的协调发展过程中强调农村居民的主体地位,政府应在搭建平台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李向阳,2017)。政府投入贫困地区的基础建设虽然不能直接为其收回相关成本,但基础建设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保障,从长远角度看,完善的基础建设助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壮大后又为当地政府带来大量的税收等财政收入,间接弥补了基本建设支出,因此,贫困地区政府应积极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3.2 提高思想观念 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其中的志就是贫困地区人民摆脱贫困的斗志和信心,扶思想、扶观念,树立起贫困人民自立自强摆脱贫困的决心,杜绝“等靠要”等不良思想,坚定的脱贫志向与决心才能激发贫困地区人民的斗志,才能使贫困地区人民坚定的跟党走,在党的带领指导下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才能为贫困地区脱贫后不再返贫提供强大的保证。饲料企业网络扶贫入户不仅需要和当地政府合作,还需要与当地人民合作,贫困户先进的思想观念一定会对饲料企业开展扶贫入户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当地人民的积极配合不仅能提高扶贫工作效率,还能降低网络扶贫入户工作的成本。

贫困地区由于交通闭塞等原因导致意识观念落后,小农意识较强,局限于眼前发展,大局观较窄,这不利于贫困地区的发展,一方面,贫困地区应提高教育水平,让越来越多的人民接受教育,培养其大局观,提高其意识观念,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贫困带头人、第一书记等先进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坚定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决心,使其相信饲料企业网络扶贫入户发挥的积极作用,只有支持饲料企业的发展才能顺势摆脱贫困。贫困地区良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当地人民,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决心更是脱贫不再返贫的关键,思想观念的提升是不断发展经济的原生动力。

3.3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贫困地区自身发展不足,导致大量青年人口流失,人口减少的同时主要劳动力也在减少,自身发展缺乏主要人力资源,饲料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网络扶贫入户离不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贫困地区人民脱贫目标的实现不仅是增加其人均收入,还需要使其自身获得长远发展的能力(梁晨,2015)。贫困地区发展较好有利于吸引青年人口返乡就业,为饲料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基础,青年人口返乡就业也有助于贫困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二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同于青年人口,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式扶贫,返乡就业增加当地贫困户收入的同时还达到了发展贫困地区经济的目的,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也得到解决。饲料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网络扶贫入户不仅需要培养电子商务人才,还需要通过电子商务业务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解决贫困地区更多人口就业问题,同时还能培训相关电子商务人才,使其他贫困户自主发展电子商务,以提高收入。

财政支农水平与教育投入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阻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原因(陈鹏和李建贵,2018)。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程度的提高,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完善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另一方面,饲料企业以发展自身电子商务业务为目标,培养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时应优先选择贫困户。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扶贫入户不仅是饲料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扩大自身业务的同时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还是培养贫困地区有志摆脱贫困的人民的专业技术,即“造血”式扶贫,提高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使其参与市场竞争,为脱贫不再返贫建立坚实的技能基础。

4 总结

与传统的商业贸易相比,电子商务拥有成本低、效率高、竞争力高等优势,扶贫不仅是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更重要的是增加贫困户的人均收入,因此,作为农业重要产业之一的饲料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环境进行网络扶贫入户是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贫困地区基础建设落后、部分贫困户意识观念落后以及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都是电子商务环境下饲料企业网络扶贫入户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贫困地区政府首先应大力建设当地基础设施,然后与饲料企业一起提高贫困户的意识观念,最后通过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吸引青年人口返乡就业,同时培养其相关专业电子商务技术,使其自身拥有脱贫不再返贫的能力。

猜你喜欢
入户贫困地区饲料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原来饲料还可以这样玩!许愿斌用短短1年时间,开辟了饲料创业新赛道
粤海饲料
比亚迪集团扶贫
盗窃罪中关于“入户盗窃”的认定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西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桂林举办
冬夜听雨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西平县谭店乡开展计生“十入户”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