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和游戏活动融合策略

2021-12-02 18:12昆山开发区兵希幼儿园王敏琦
家长 2021年34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幼儿园游戏

□昆山开发区兵希幼儿园 王敏琦

一、幼儿园中班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意义

在幼儿园开展语言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年龄大多数在3~6 岁,这是他们进行语言学习最好的时期,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幼儿学习以后的其他学科。在语言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通过教师和幼儿的积极沟通,帮助幼儿树立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这有助于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

二、幼儿园中班语言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对幼儿缺少吸引力

部分幼儿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未能将幼儿作为课堂的主体,对幼儿开展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氛围比较枯燥,很难吸引幼儿的学习注意力。幼儿年纪很小,正处于爱玩爱动的一个阶段,对单调乏味的事物很难提起兴趣。语言的学习本身就比较乏味,缺少吸引力,如果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会进一步阻碍语言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活动目标不明确,欠缺针对性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很多幼儿园存在活动目标不明确,欠缺针对性的问题。为了使幼儿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锻炼,很多教师会开展“胡子眉毛一把抓”这种类型的活动。然而这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目标不明确,难度系数大,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会不知所措,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忽略幼儿回答的质量

要想语言教育活动能够高质量地开展进行,教师和幼儿之间需要加强互动。但是在互动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注重鼓励幼儿的回答,忽略了幼儿回答内容的评价和纠正。在与幼儿进行互动的时候,教师不仅需要多多鼓励幼儿的发言,还需要对幼儿表达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进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语言教育活动的真正意义。如果教师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忽略幼儿的回答质量,久而久之,使活动质量下降,语言教育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忽视与幼儿的情感交流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会向幼儿提出问题,因此师幼之间的互动仅仅停留在教师提出问题而幼儿回答的模式之中,忽略了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即使一些教师会对幼儿展开鼓励,然而这些鼓励并不能够满足幼儿的内心需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是按照教学计划以推动教学,不能够充分地进行互动,即使在与孩子展开互动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幼儿答案的标准性以及一致性,要求幼儿的表现应当始终在教学目标范围之内,同时一些教师也会对幼儿掌握的知识展开检查,从而满足自身的教学成就感。这导致一些幼儿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所具备的想象力,更多的幼儿会按照教师的标准走,不利于幼儿语言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和游戏活动融合措施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开展语言游戏

借助多媒体开展游戏的教学方式可创设一种师幼互动的教学环境,让整个课堂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将游戏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然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学习过程中很多汉字的字形、字音相似,这就让幼儿在学习中有较大的难度。教师若只是以传统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反而会让幼儿觉得语言学习枯燥乏味,不能激起幼儿的学习欲望。但是,将多媒体融入教学中,就能较好地缓解这一现象,提高课堂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语言游戏”的教学案例,明确游戏规则后,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屏幕上展示汉字,可设置出现到消失时间在10s。幼儿以小组形式开展答题,正确认读每组词汇,教师记出每个小组的得分。在结束之后,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和奖赏。其次,教师可以播放关于文字的趣味性视频,让幼儿了解的文字的历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进行合理的游戏评价

在游戏中开展语言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同时合理的游戏评价能够保持幼儿的兴趣,顺应幼儿爱玩的天性的同时能够增强幼儿的语言水平。在游戏开展之前,教师可以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引导和组织幼儿参与进来,激起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称谓”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掷骰子来开展。准备好骰子,在骰子的六个面上都贴上爸爸、妈妈、姐姐、哥哥、弟弟、妹妹等图片,并在图片上标注好这些称谓的国语发音和文字描述。接着,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回顾这些称谓,发音正确的幼儿能够得到奖励,让幼儿印象更加深刻,参与兴趣更浓,从而更加熟练地掌握称谓词语。对于发音不够标准的幼儿也要及时予以鼓励和引导,避免打击幼儿信心。教师也可以为幼儿设计游戏规则,每个幼儿都有一分钟时间来答题,幼儿若是答错,能够有一次复活机会。其次,教师在掷完骰子之后,让幼儿拿起骰子上的相应图片,并正确说出这些图片的国语发音。若幼儿回答正确,教师可以奖励幼儿一朵小红花或者一个棒棒糖。教师引导幼儿开展游戏,幼儿能够快速说出相应图片的发音。教师需要及时地评价和奖励,这种游戏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评价的作用,可以有效增强幼儿的语言水平,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三)游戏中尊重幼儿主体性

在中班语言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当融入游戏活动,指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中,这就需要教师对游戏化教学有着更为清晰的认知。同时,幼儿园应当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让教师交流和学习,使教师能够对游戏活动进行合理的指导。教师在设计语言教学游戏化活动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主体性原则。教师应当将幼儿作为游戏活动的主体,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其次,需要注重开放性。在游戏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留出时间和空间。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束缚,那么他们就无法全身心投入游戏过程中,进一步会对语言能力的形成产生影响。语言活动应当兼具教学性和游戏性,对此,在游戏活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确保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能够在开放的游戏中提高语言能力。例如,在学习《上学最开心》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幼儿通过扮演自己喜欢的幼儿园事物或者模拟幼儿园中的游戏活动行为来展示幼儿园生活的多姿多彩。在此过程中,幼儿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一机会来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在幼儿园中的学习体验,为幼儿的语言表达创造更多机会。

总之,在幼儿园中班开展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语言教学活动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并分析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将语言教学与游戏化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语言学习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因此,在开展中班幼儿语言教育时,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教育方式,及时改正不足,确保幼儿更好地进行语言学习。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幼儿园游戏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