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12-02 19:57张智荣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实训室校企合作校企

张智荣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1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必然性

1.1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传统实训教学中存在问题

机械类专业是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同时与产业发展、区域经济有直接关联,学生除了要具备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更是必不可少。当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教学方面的主要问题有:机制专业教学方法手段单一、老套,教学内容滞后于制造业最新技术发展,同企业合作不深入,层次比较低,效果一般,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脱节,实训内容单一,没有明确目标和方向,重点不突出,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学生进入企业后所学知识没有用到。

1.2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意义

1.2.1 为职业素养养成打好基础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实践,能够更直观对制造设备进行实体操作,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知识更好结合起来,为以后适应职场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实践实习,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氛围,感受企业人际关系,通过具体的工作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1.2.2 有利于降低学校在专业实训设备的教学成本

机制专业特性要求教学中有大量实训设备供师生使用。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减少机制专业在实训设备的投入,利用企业先进的设备大大降低学校培养学生的教学支出,减少购买实训设备的费用,缓解学校的经费压力。

1.2.3 有利于企业优化人力资源

企业是经济实体,其目的是创造经济效益。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有过硬的技术、产品和品牌特色,而这一切都是靠高素质的人才取得的,人才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优先从实习的学生中发现合适的人才来充实企业,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也提高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将成为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的重要基地。

2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发展与成效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借助企业和职业院校两种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教学相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培养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2.1“校企合作”模式下加强实训课的推进

学校和企业密切沟通,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及市场要求合理增设实训课或调整已有实训课,使机制专业学生不但掌握专业的理论,更要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2.1.1 加强了实训设备的引进

随着校企合作的推进和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实践课的比例,建设机械加工实训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实训室、钳工技能实训室、数控加工实训室。

机械加工实训室现有设备为车床、铣床、液压摇臂钻床、牛头刨床、万能外圆磨床等,能饱和容纳人数为60人。机械加工实训室设备比较完善,能完成机制专业的车、铣、刨等技能训练任务。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实训室主要设备为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软件等。通过此实训为机制专业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提供了硬件保障。

钳工实训室主要设备为砂轮机、钻床、钳工操作台、台虎钳、工量具等,钳工实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钳工操作技能。

数控加工实训室(数控车床)实训室拥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FANUC控制系统数控车仿真工作站、HNC控制系统数控车仿真工作站等,涵盖机制专业所涉及的实训仿真课程。

引进这些实训设备大大改善了机制专业学生实践条件,优化了教学环境。

2.1.2 加大了专业课程设置上实训课的比例

在充分利用学校及企业资源的前提下,对于机制专业的每门专业课都探索开展配套实训课,确定实训课的方向和目标。例如,机械设计基础和机械制造工艺学都配套课程设计实训课,机械制造技术配套机加工实训课,公差配合课程配合钳工实训,铸造工艺学配套铸造CAD实训等,理论联系实践,学生的能力大大提高,为就业做好基础。

2.2“校企合作”模式下选择订单培养合作企业

学院经过对企业的考察和深入调研,最终确定华翔集团作为合作企业,在机制专业2019级学生基础上合作建设“华翔班”。选择华翔集团作为合作企业有以下原因:第一,华翔集团是一家集铸造生产、加工、贸易于一体的装备制造企业,对机制专业人才需求旺盛;第二,学校与华翔集团合作历史悠久,合作关系长期稳定,一起服务地方经济,实现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第三,华翔集团对校企合作办学积极性很高,愿意与学校一起培养人才。在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校企双方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现代学徒制合作培养协议》。

2.3“校企合作”模式下实施校企共育

2.3.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临汾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机制专业建设委员会对华翔集团等临汾市相关制造装备企业进行职业岗位能力调研与人才需求的分析,明确了当前机制专业岗位能力要求,结合岗位职业标准,制订了适应区域发展专业课程体系,结合合作企业现状,开设了企业课程,实施教学情境与生产环境对接。

2.3.2 展开针对性培养

根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设置匹配实训项目,定期开展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合作企业的业务简介、发展规划、职业规划、企业文化等内容,通过面授、项目指导、专题讲座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及未来发展,明确将来的就业工作岗位应该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增加学生对合作企业的了解和增强就业信心。

2.3.3 实践效果

机制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改革与实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学习效果明显变好,能力素质加强,校企合作得到了强化,实现了校企合作无缝对接,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 机制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发展的新思路

在校企合作逐渐深入和政府大力支持下,学校机制专业在以下几种模式中会更好地推进和完善。

3.1 学校任务驱动式教学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基础差、专业能力欠缺,采用传统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引入企业项目。由学院选择合适企业任务,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小组,单独设立工作室,完成工作任务分解,任务具体分配到每一个人,严格工作制度,真实模拟企业场景,任务完成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报酬。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同任务相结合,以完成问题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和项目任务的双驱动下,将产教真正融为一体。

3.2 校企行共建专业模式

校企合作,通过行业协会发挥协调作用,组建专家委员会,参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在学校举办专家论坛,定期邀请专家来校讲座。鼓励教师加入行业协会,更好地发挥职能。行业组织一般设立在同行业企业比较集中的城市。通过行业协会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使合作更高效,不仅可以解决市场变化带来的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的不匹配问题,还能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

3.3 校企共建工作室

共建工作室由企业提供资金、设备和技术人员,学校提供场地与师资共同建立可供学生实习、学校教学、企业办公的多功能工作室。工作室作为企业的分部,按公司运营。具体为:将企业的工程师请进学校,作为专业课的主讲教师,将企业真实项目带进来,作为课程的教学项目;学校的教师走出去,作为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在企业实习,利用专业知识帮助企业攻克企业技术难题,双向融合达到双赢目的。

3.4 采用“三循环递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机制专业在大学前2年,分别安排最后一个学期进行2个月的顶岗实习,大三期间最后一个学期进行6个月以上的顶岗实习,形成3个阶段实践环节。大一为认知性实践,大二为技能性实践,大三为就业性实践。通过3轮递进式的企业实践,学生既可以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又能掌握专业技能、积累工作经验、获得社会阅历等,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质量突破。

4 结语

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区域内优势产业和骨干合作企业,遵循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开发路径,对机制专业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全面改造和配套建设,突出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

猜你喜欢
实训室校企合作校企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训室管理与研究
高校开放实训室管理中7S管理的应用方向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