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稻-鱼”种养模式的优势

2021-12-02 19:57蔡维杰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养鱼种养鱼类

蔡维杰

(遵义市播州区泮水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播州 563109)

我国“稻-鱼”种养的生产模式已有1 700多年的历史,“稻-鱼”种养可以通过优化土地和水资源的互补利用,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稻米的产量,一些地区还通过开发“稻-鱼”种养模式,用作生态旅游资源来增加收入。随着“稻-鱼”种养模式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该模式技术也趋于成熟。本文对我国“稻-鱼”种养模式的发展现状、优势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稻-鱼”种养模式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稻田养鱼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生态种养技术,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所形成的“稻-鱼”种养系统,具有良好的控草效应、控虫效应、控病效应,同时还具有改善水质、土壤等方面的优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1],成为政府及社会推行的一项农业技术。“鱼”也不局限于鱼,还包括蟹、虾、鸭等动物,丰富了“稻-鱼”的生产模式,甚至还发展出了多种生物共生的系统,例如“稻-鱼-鸭”种养模式[2]。随着稻田养鱼技术提升和新型模式的开发,克服了传统稻田养鱼模式品种单一、规模小、效益低等问题,走上产业高效、资源节约、产品安全的发展之路。

2“稻-鱼”种养模式的优势

2.1 生物防治

水稻种植与鱼类生产的结合,在相同的环境下既能生产稻米又提供鱼类,大大提高了稻田的利用价值,同时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稻-鱼”种养模式是稻和鱼互利共生的系统,稻田养鱼大大减少了稻飞虱,稻鞘枯萎病和各种杂草;鱼还可以破坏或食用致病性真菌,从而抑制稻瘟病的发生;此外,鱼能够通过进食稻田里的杂草,从而减少稻田的杂草。

2.2 减少化肥的使用

稻田可以为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稻-鱼”种养可以通过减少稻瘟病的发生和营养补充来提高稻米的产量,同时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调查研究表明,尽管“稻-鱼”种养和水稻单作的水稻产量及水稻产量稳定性相似,但鱼类可食用稻田中的浮游植物,杂草,浮萍,大型藻类和蜗牛等,“稻-鱼”种养显着提高了稻叶中的氮含量,提高了稻穗率和产量。“稻-鱼”种养与水稻单作相比,农药和化学肥料的需求减少了68%。

2.3 改善土壤

植物的生长高度依赖于土壤中的磷,由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许多土壤中磷的缺乏,水稻的生产受到很大的限制。引入青蛙和鱼类有助于增加土壤中活性磷的供应并满足水稻养分需求。很多地区根据种植水稻所需的水量,开发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稻-鱼”种养模式,如开发了“稻-蟹”“稻-鸭”和“稻-虾”等。“稻-蛙-鱼”养殖系统成功地维持了稻田的生态平衡,青蛙和鱼类的排泄物也具有施肥作用,可以改善土壤肥力,与传统农业相比,该系统不仅增加了谷物产量,而且是一种更具可持续性的耕作模式。

3“稻-鱼”种养模式的风险分析

3.1 市场变化对稳定水稻生产的影响

当鱼的价格上涨,农民为追求经济效益,重鱼轻稻,对稳定水稻生产不利。“稻-鱼”种养模式要获得较高的鱼产量,需要鱼生活区域较大,导致水稻种植密度降低。由于水稻可以利用未消耗的饲料或鱼排泄物中释放的氮和磷,水稻密度的降低将导致稻田中养分积累。此外,鱼类数量大时需要较高的饲料投入,当鱼的产量长期超过特定水平时,“稻-鱼”种养模式的环境风险增加。

3.2 农药残留对鱼的影响

在常规的水稻生产中,为控制害虫需要使用农药,农药对共生的鱼具有严重的不利影响,鱼中的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的风险。

4 结语

世界人口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的局限性使粮食生产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在生产足够的粮食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成为巨大挑战。“稻-鱼”种养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农业模式,与集约化高投入农业相比,它不仅可以优化土地和水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通过使用相对较少的化肥、农药投入,生产水稻和鱼类,同时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稀缺土地和水资源,“稻-鱼”种养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养鱼种养鱼类
稻-鳖-鱼生态种养技术要点总结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鱼类运动会
养鱼记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鱼经
奇妙的古代动物 泥盆纪的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