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种植管理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2021-12-02 19:57刘洪霞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土壤环境田间管理田间

刘洪霞

(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人民政府,山东 滨州 256600)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种植在我国整个农业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我国人口众多,小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小麦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提升小麦产量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其产量和质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病虫草害的影响,气候条件等。为了保障小麦种植的效益,必须加强对小麦的种植管理,生产出高产、优质的小麦。

1 种植管理对小麦种植的必要性

科学、有效、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一般情况,普通小麦在种植过程中往往不具备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其产量和质量相对较低,而应用了科学田间管理技术的小麦种植,其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效益远远高于普通的种植。小麦的种植管理不同于常规的种植管理,需要在整个种植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专业的技术手段和田间管理方式,以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提高小麦的质量,同时有效地保障了小麦的产量,促进小麦种植的可持续发展[1]。

2 小麦种植管理技术要点

2.1 自然环境和土壤环境的合理选择

自然环境和土壤环境的合理选择是保证小麦种植质量和产量的首要条件,在小麦种植前,种植人员需要对种植环境进行准确地分析,一个良好的种植环境应是有足够的水源,周围不存在污染源并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保证小麦种植过程不会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对土壤环境的选择要求种植人员深入研究分析种植区域的土壤状况,良好的土壤条件必须具备充足的养分、有机物质、厚度等,以此满足小麦生长的需要。好的自然环境和土壤环境是小麦高产、高质量的基础,如果种植区域的土壤和环境不能达到种植的标准,则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调整,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2.2 精准播量

播种的数量是小麦种植中需要重视的方面,对小麦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小麦播种量不宜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会使麦苗抢夺养分,导致个体发育不良,播种量不足不利于保障产量。一些农户在播种时为了取得高产量总是多播种,反而不利于小麦的高产。为此,种植人员需要对小麦播种的数量进行科学预算,充分认识精准播量的重要性,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播种方案,并根据环境因素作出适当调整,保证播种量在合理的范围内。一般情况下,应选择弱春性品种与半冬性品种之间的小麦品种,若砂壤土的含量不高,播种量应在120~135 kg/hm2,若黏土的单位面积播量最高,播种量一般需要控制在180~225 kg/hm2。为了获得最佳的播种区间,种植人员还需要结合不同的环境因素,多次尝试,从而生产出优质、高产的小麦[2]。

2.3 培育壮苗

培育壮苗是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极为重要的环节,壮苗培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小麦的质量和产量。首次播种后,需要严格监控小麦漏播的情况,对小麦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和了解,若发现漏播,则需要及时做好掩盖工作。大面积出苗时,种植人员还需要进行全面的田间检查,掌握出苗状况,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补苗的工作。不论是对漏子的掩盖还是补苗,都是保障小麦产量进行的基本措施,若这两项工作不能及时开展或开展质量不能达到标准,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麦的产量。

2.4 水肥管理

做好水肥管理是保障小麦种植质量和产量的基础,在这一工作中,需要保证施肥和灌溉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在气候较为干旱的季节,尤其是冬季来临之前,需要通过灌溉为小麦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水分,严格控制好灌溉的用水量,用水量过大可能会出现田间积水,用水量不足将不能为小麦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水分,对小麦产量产生影响。次年3月—4月之前是春灌和施肥的最佳时期,种植人员应结合小麦生长的实际情况开展施肥以及春灌工作,保证小麦的生长获得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应注意的是,施肥的用量和浓度需要严格加以控制,防止出现烧苗,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施肥量过大同样会造成有害物质的残留,严重危害小麦的质量,不能保证其安全性。为了进一步杜绝此类现象,进一步提高小麦种植的效益,种植人员在控制好施肥和灌溉用量的同时,需要适当追施钾肥和磷肥,有效防止小麦倒伏等问题。在施肥过程中,坚持高效、科学利用化肥的原则,在对当地土壤质量、小麦品种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合理的化肥施用管理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对农民来说,需要对化肥的施用有合理的认识,不可过度依赖化肥,应认识到有机肥的重要性,以化肥和有机肥结合的方式,保证小麦的质量和安全性,辅助小麦生长,促进小麦产量的提升[3]。

2.5 草害防治

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会伴随田间杂草或其他植物,这些田间植物和小麦同时存在,与小麦争夺的养分和水分,而一些杂草和植株的生长态势迅猛,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强于小麦,导致小麦的生长缺少足够的营养供给,造成小麦生长缓慢,从而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对此,在田间管理中,要重视草害的防治。这些杂草和植株不仅和小麦抢夺养分,同时还有可能是一些病虫害的寄生体,是小麦病虫害的源头,对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将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在防治田间草害的时候,不仅要将其铲除,还要将这些杂草或植株的残体处理掉,使其远离田间。

2.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是小麦种植田间管理的重点,主要从小麦种子的消毒、田间环境的清洁以及适当的农药喷洒入手。首先,小麦种子的消毒是防治病虫害在种子上残留的有效手段,作为小麦生长的基础,种子的纯度和质量是小麦种植质量的基础,由于小麦种子的存放时间较长,极有可能存在病虫害,如果不加以处理,可能导致小麦的产量降低。因此,小麦种子的消毒与清洁处理必不可少,种植人员在筛选和存放目标种子的时候,需要充分的进行清洁和消毒,最大程度减少病虫害的影响。其次,种植小麦的田间普遍存在一些小麦收获后的病残体或上茬植物的残体,这些植株残体是病虫害最好的寄存地,大量的病虫害能够以此为条件大量繁殖,同时,存有病残体的土壤,尤其是高温高湿的土壤环境也携带有大量的病虫害给小麦的生长环境造成了严重的隐患,如果发生大规模的病虫害,将会严重影响小麦种植的效益。

为了避免病虫害的影响,种植人员需要从田间灌溉、排水、土壤消毒、植株病残体的清洁等方面入手。田间灌溉时应防止用水量过大,并做好田间排水工作,彻底清除田间的植株病残体,阻断病虫害的产生和发展[4]。最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降低病虫害,农药的喷洒要根据病虫害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种类的农药,从而消灭掉病虫害,但由于农药中普遍含有一些有害成分,在喷洒时需要严格控制好农药的使用量,并保证农药处于保质期内。农药一旦喷洒过多,就会造成有害成分在小麦中的残留,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5-9]。因此,相关的种植人员需要科学、有效地开展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在保证小麦种植质量和产量的同时,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小麦食品[10-11]。

3 结语

小麦的种植管理技术贯穿种植的全过程,包括自然环境和土壤环境的合理选择、精准播量、培育壮苗、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要点,只有科学地掌握了这些种植管理技术要点,才能有效提高小麦的质量和产量,提高小麦种植的效益。

猜你喜欢
土壤环境田间管理田间
无花果田间管理
“优标”水稻体系对稻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析
田间地头“惠”果农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