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探究

2021-12-02 19:57李金梅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播种量麦苗除草

李金梅

(菏泽市经济开发区丹阳街道办事处,山东 菏泽 274000)

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优良,适用于面包、馒头粉、饺子粉等产品的制作。生产中,需要通过选种、整地、田间管理、施肥等环节的标准化控制,提升优质强筋小麦的生产质量。

1 播前准备

1.1 品种选择

依据生产地区地质条件、气温气候,选择具有多抗性、高产的小麦品种,以相关选种标准为参照,控制其选种指标为:湿面筋含量>35%,抗延阻力>450EU,面团稳定时间>7 min,蛋白质含量需超过15%,延伸性>18cm[1]。选择的品种需满足前期抗旱,中期抗穗发芽,后期抗腐病、耐湿、抗叶锈病,以此避免干旱及昼夜温差大等不良气候条件对小麦生长造成的不良影响。

1.2 种子处理

精选种子,排除存在质量不达标、虫蛀等问题的种子,并做好以下工作:①发芽试验。针对沙培发芽法,试验所需材料包括种子、碗、细沙以及清水等。试验前先浸泡小麦种子,然后将一定量的细沙置于碗中,再将浸泡完成的小麦种子均匀放置于碗中,种子的埋深深度保持在1 cm左右,将适量清水注入碗中,需注意,加入的清水不能造成积水现象[2],最后将碗放置在20℃~25℃的环境中,通过定期浇水保持沙子湿润效果,以一定间隔时间(3 d、7 d)进行种子发芽效果检查。针对土壤发芽法,试验所需材料包括种子、木箱、土壤等,试验前进行种子包衣、拌药处理,以木箱为载体进行种子播种,种子生长期间始终保持土壤湿润,将其置于温暖环境后,定期观察种子出苗数,最后测算种子发芽率。②种子处理。采用50%福美双进行拌种,用量控制在种子量的3%,或者采用50%麦迪安以1∶500的比例进行种子包衣处理,避免种子生长期间出现根腐病、腥黑穗病等。播种前需将拌种完成的种子进行24 h的闷种处理。

1.3 整地

以机械深耕的方式处理秸秆还田地块,耕作深度控制在25 cm左右,若地块经过旋耕处理,深耕作业的处理需要间隔2~3年,为确保其地块处理达到地表平整、颗垃细碎的要求,需在深耕后进行机耙处理(2次)[3]。

1.4 施肥

为进一步提升优质强筋小麦的生长质量,需做好播前施肥作业,通过合理控制有机质质量提升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所以,需在播种前施用有机肥,用量控制在5~6 m2/0.067 hm2,则需依据测土配方开展氮、磷、钾元素的配置,将其比例确定为3∶1∶1,即在施肥阶段将不同元素的施肥量控制在氮肥13 kg、磷肥4 kg、钾肥4 kg[4]。底肥施撒时合理控制磷肥,并适量增加氮肥。氮肥的施撒需要将基肥施撒与追肥量的比例控制在5∶5,在基肥施撒时,通过对氮、磷、钾肥的一次性施撒保证基肥效果。另外,小麦拔节时期需施撒适量氮肥,确保在小麦中后期生长阶段有充足的氮肥供应,降低小穗、小花退化现象的发生概率。

2 播种

2.1 播期确定

播种时间需要依据当地气温条件确定,在土壤达到预期要求时,及时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播种作业。通常情况下,依据积温不同,控制其播种期为10月5日—15日。

2.2 播种量

播种量直接影响小麦的生长质量,所以需依据对土壤地质、产量要求等方面的分析,将播种量控制在9~10 kg/0.067 hm2。若麦田为晚播,或者整地质量未达到预期要求,则需适当增加播种量。若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其播种时间超过规定播种期,则需根据推迟时间适当增加播种量,如以3 d为周期,每推迟3d,增加播种量0.5 kg/0.067 hm2。需注意,增加的播种量不可超过15 kg/0.067 hm2,避免播种量过多影响小麦的生长质量。

2.3 播种方法

随着农业机械的广泛普及,现阶段小麦种植以播种机播种为主。播种时应严格控制行距在18~20 cm,播种深度控制在3~5 cm。若在播种时采用宽幅、宽窄方式,则需在播种作业结束后进行镇压处理,其中,宽幅播种需控制带宽行距保持在8~12 cm。

3 田间管理

3.1 压青苗

依据对土壤墒情、小麦品种的分析,需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压苗处理,如在3~5叶期生长阶段,结合小麦生长情况压苗1~2次。若小麦生长时期出现干旱情况,则需进行麦苗横压、顺压处理,处理间隔时间为3~5 d。通过对青苗的压实、压严,进一步促进麦苗根系的发育,提升麦苗的抗旱能力。同时,压青苗还能起到提升麦苗抗倒伏能力,通过增加幼穗分化时间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3.2 前期管理

麦苗生长初期,种植人员需结合以下措施来保证麦苗的健康生长:①查苗补种。即在出苗阶段,观察是否存在缺苗断垄的情况,如间隔17 cm无苗,可以视为断垄,若10 cm无苗,则可以视为缺苗。补苗时需注意催芽用的种子需与麦苗品种相同。待催芽完成后,将发育好的麦苗补种在地垄上。②松土。视情况开展中耕松土处理,合理控制松土深度,起到灭除杂草、破除板结的作用。③灌溉。麦苗生长初期开展灌溉作业。若土壤含水量≤50%,需采用先进手段开展节水灌溉作业。具体灌溉量控制在30~40 m3/0.067 hm2。待灌溉作业完成后,依据麦苗生长情况进行中耕保墒。④促弱控旺。若生长初期存在部分麦苗基础节间伸长等情况,需采用相关措施抑制麦苗生长。同时,针对生长弱的麦苗,可视情况增施2~3 kg/0.067 hm2的尿素,促进弱苗的生长。

3.3 中后期管理

为进一步提升麦苗中后期的生长质量,要求种植人员采取以下管理措施:①除草。大量杂草的滋生,会与麦苗夺营养,若不及时除草,势必会对麦苗的生长质量产生影响,对此,需在麦苗开展中耕除草。依据田间杂草生长情况,采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的方式。②肥水调控。需视情况开展灌溉与施肥作业,其灌溉量保持在40~50 m3/0.067 hm2。③早春冻害预防。若小麦生长期间出现昼夜温差过大、日降温幅度过大时,需及时采取灌水预防方法预防麦苗冻害。待寒流过后,种植人员需第一时间检查麦苗冻伤情况,并通过适量浇水、施肥来促进麦苗生长。

4 病虫害防治

为避免病虫害影响麦苗的生长质量,种植人员需秉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开展防治工作。首先,在麦苗播种前,需依据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并通过科学施肥、灌溉,定期除草、松土等措施,为麦苗的生长营造良好环境。在具体防治过程中,需采用农业与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模式,利用灭虫灯、生物天敌防治等措施实现对麦苗的无公害化防治,倘若防治情况不理想,则需在此基础上开展化学防治。针对不同病虫害的防治,需采用不同化学防治方案,如防治根腐病时,可采用50%麦迪安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针对散黑穗病,可采用2%立克秀进行拌种,或采用40%卫福进行拌种;针对叶枯性病害,可于扬花期用25%粉锈宁喷洒,或结合25%施宝克进行喷洒;针对黏虫,可视情况采用5%来福灵、2.5%敌杀死等农药进行虫害防治。

猜你喜欢
播种量麦苗除草
20220508 水田除草机的研制及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红绣鞋
红绣鞋
不同区域小麦播量优化试验研究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2019—2020 年度固始县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总结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给麦苗盖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