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县谷子膜侧播种艺机一体化技术及推广应用

2021-12-02 19:57仝志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谷子农业

仝志军

(寿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西 寿阳 045499)

1 寿阳县自然条件及谷子生产情况

寿阳县地处山西省晋中市东部,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海拔1 200 m,年平均气温7.4℃,年平均降水量为518.3 mm,无霜期120~140 d,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昼夜温差大,农业生产以旱作为主。

谷子是寿阳县种植面积最大的杂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约2 260 hm2,超过杂粮种植面积的51%,年平均产量6 039 t。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谷子生产逐步实现了规模化种植。为了有效解决当前地膜覆盖中存在的出苗不全不齐、放苗投工大、作业速度慢及地膜回收难等问题,寿阳县示范推广了谷子膜侧播种艺机一体化种植技术。

2 膜侧播种艺机一体化种植技术

2.1 选地整地

2.1.1 选地

谷子坡地和平地均可种植,但种植谷子应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风、光照条件好,有机质丰富,播种机和收获机可进地作业的旱平地或旱源地。应避免重茬,合理轮作,前茬以豆类、薯类、玉米等作物为好。

2.1.2 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入冬前及时深耕,耕翻深度20 cm,以利秋冬积蓄雨雪,开春解冻后整地耙平,清除残根残茬,消灭坷垃,碎土保墒,使使耕层土壤达到疏松状态。播种前施足底肥,确保春播顺利进行。

2.2 品种选择

选用适应当地生产条件、丰产潜力大、抗旱、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晋谷系列和张杂系列等品种,例如晋谷21号、张杂10号等。种子一般选用国标二级以上的包衣种子,用种量为2.5~3 kg/0.067 hm2。

2.3 播种

当土壤表层(5~10 cm)日平均地温稳定在10℃以上,湿度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70%时即可播种(一般手抓成形,落地散开)。时间大约在5月中旬。

播种采用繁峙县裕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2MBFC-1/2型膜侧精量联合播种机进行播种,铺膜、施肥、播种、镇压一次完成。地膜宽度55~60 cm,地膜与地膜间距(露地)60 cm,铺膜采用不开沟铺膜,先用沙漏形的镇压辊将土壤压成微拱形,然后将地膜铺于其上,再在地膜两边覆土。谷子播于离地膜边缘3~5 cm的露地上,播种深度根据干土层厚度确定(探墒播种),种子覆土厚度5 cm。肥料施于离苗带10 cm左右露地部分土壤中,深度位于种子下方5~10 cm,播种株距根据种植密度调节[1],种植约3.5×104株/0.067 hm2,一般行距55~60 cm,穴距10 cm,为保证出苗均匀、整齐,力争在3~5 d内播完。

2.4 田间管理

2.4.1 中耕除草

张杂系列有专用除草剂,晋谷系列无专用除草剂,需中耕除草,根据播种的行距,选择拖拉机牵引2行微耕机,开展中耕除草培土作业,作业效率2~3.33 hm2/d。既能除草,又能给谷子培土,除草、培土2道工作一起完成。

2.4.2 追肥

在灌浆期可进行叶面追肥,一般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页面喷施,用量50~60 kg/0.067 hm2,防止早衰,减少秕粒,促进灌浆。

2.4.3 病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有粘虫、玉米螟,每0.067 hm2可用50%辛硫磷乳油0.5 kg拌细土40 kg或3.6%杀虫双大粒剂每株2~4粒投人于心叶内,或用2.5%滨氧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40%毒死蝉2 000倍液或52.5%农地乐2 000倍液喷雾防治。

主要病害有谷瘟病和白发病。谷瘟病每0.067 hm2可用250 g/L嘧菌酯悬浮液30~40 g,或用2%春雷霉水机80~100 g,兑水30~45 kg药液喷雾防治;白发病可用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质量的0.2%拌种防治。

2.5 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谷穗变黄、籽粒变硬且表面有鲜明的光泽,谷码变干时即可收获。坡地或小地块,可先用割晒机将谷子收割,晾晒几天,待谷子晾干后切穗脱粒。较为平整的地块,采用大中型联合收割机一次收获,可实现收割脱粒同时进行,晾晒后装袋入库。

3 推广应用效果

该项播种技术自应用推广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极大地提高了谷子单产水平,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切实保护了当地粮食生产能力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旱作农业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且为重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探索了一条成功的路子。

3.1 农民增产增收显著

采用膜侧播种艺机一体化技术的示范基地晋谷系列品种的平均产量超过4 500 kg/hm2、张杂系列品种的平均产量可超过7 500 kg/hm2,较一般地膜覆盖生产的谷子增产10%,增产效果显著。该技术不开沟铺膜,膜侧播种,无需人工放苗,地膜易回收,有效地减轻了劳动强度,铺膜播种成本每0.067 hm2就减少40元[1],还省去了抠苗放苗的投工,可节省用工60~80个/hm2,加上物化投入和机械费用,生产成本可控制在4 500元/hm2内,纯收益可达9 000~12 700元/hm2。

3.2 机械化率大幅提高

膜侧播种艺机一体化技术是将铺膜、播种、施肥及镇压一次作业、一次完成。从机械使用反馈的信息来看,机器运行平稳,故障率低,铺膜、覆土平整,播种深浅一致,作业速度为传统铺膜播种机械的2倍以上[1]。除此以外,机收率、无人机机防率也达到100%。农业机械化率大幅提高为当地农业生产规模化、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大规模现代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既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的困境,又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民外出务工增收,发挥了一举多得的社会效应[2]。

3.3 农业面源污染明显减少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用地膜被广泛运用,废旧地膜如不及时清理,长年累月残留在土壤中,会严重影响作物根系的伸展和微生物的活力,造成土壤板结,同时阻碍作物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减产。该种植模式采用不开沟铺膜,节省地膜,易于回收,减少了白色污染,长期采用该种植模式可以促进耕地质量提升,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4 推广应用经验

4.1 建立示范基地,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

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生产规模大、新技术接受能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优势,搭建示范基地。把示范基地作为嫁接优势主导高效产业的载体来推动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通过示范基地建设,能够使农户和专家进行经验交流,解决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

4.2 开展技术培训,确保技术服务到位

组织专家开展各类科技服务工作,负责示范区品种和栽培技术的落实及技术指导,全面提升示范区农民素质和科技水平;开展现场观摩会和科普讲座、技术培训会等,直接培训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骨干人员;印发各类技术宣传资料,充分利用报刊、电台宣讲培训,电话咨询答疑解惑,并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田间指导,确保关键技术指导及时到位,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4.3 强化统一标准,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品种选择、技术服务、农药施用、机械作业、病虫害防控、销售、规范管理等方面实行统一标准,通过标准化模式,有力推进农业节本增效,促进农民增收,进而带动当地农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4.4 注重宣传报道,积极争取政策扶持

高度重视宣传引导工作,及时挖掘出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依托各项国家政策和项目支持,组织开展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从而提升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同时还可以实行农业优惠政策,对农业生产进行相应的资金补助,形成政府支持、农民广泛参与的浓厚氛围。

猜你喜欢
谷子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打谷子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晒谷子(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