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文化自信
——建窑黑釉瓷应使用古人称谓

2021-12-02 01:25李其江
陶瓷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兔毫建窑天目

李其江,计 颖

(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中心,江西 景德镇,333001)

0 引言

随着陶瓷器的诞生,对应产生了各种陶瓷名称,如陶器、瓷器、原始瓷器、秘色瓷器、兔毫釉瓷、鹧鸪斑釉瓷,等等。陶瓷名称的主要作用是体现器物特征以及区分陶瓷器物。古人对于陶瓷器的命名较简单,没有一定的标准,主要根据器物的外观特征、地域特征等。基于此,一种新陶瓷器的出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知,产生不同的命名,甚至引起诸多分歧[1-6],如瓷器的定义;原始瓷器的定义;青瓷的定义;粉青釉的认知等。建窑黑釉瓷更是产生了各种名称,如鹧鸪斑釉瓷又称油滴釉、雨点釉等,建窑黑釉瓷在日本还被称为天目釉瓷,等等。

建窑黑釉瓷驰名中外,特别是日本人民对建窑黑釉器产品非常珍视,给予极高的评价。现在日本的都道府县各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有相当数量的收藏,并把它列为国宝级的文物。如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藤田美术馆、京都龙光院收藏的南宋建窑彩鹧鸪斑盏,均是建盏中不可多得的精湛佳作,为世所珍。受此文化的影响,国内许多人习惯用日本流行的名称称呼建窑黑釉瓷,如油滴天目、曜变天目等,而忽视其中国名称[7-10]。其原因有二:一是受建窑黑釉瓷烧造历史中断的影响,流传不完善;二是受日本茶道喜用黑釉瓷的影响,无意识下借用日本流行的称呼。然而我国建窑是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建窑瓷兴盛于文化鼎盛的两宋,因此,深挖建窑瓷文化,考证梳理建窑瓷古人称谓,引导国人使用中国名称,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李达、叶文程等在此方面已多有研究[6,11],叶文程提出了正点鹧鸪斑、类鹧鸪斑油滴、类鹧鸪斑曜变等[6],这种采用中外融合的方式不能完全体现宋人的文化内涵,也不便于日常使用。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建窑黑釉瓷名称进行梳理和研究,以期在明晰宋人命名内涵的基础上,探寻古人便于日常交流的称谓。

1 建窑简况及成就

建窑亦称“建安窑”、“乌泥窑”,窑址位于今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后井村与池中村一带,因宋时属建州建安县辖地,故名建窑。该窑始于晚唐五代,盛于宋,而衰于元明,停于清。早期产品为青瓷,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始烧黑瓷,两宋时期达到鼎盛[12]。北宋晚期由于“斗茶”的特殊需要,烧制了专供宫廷使用的黑盏,部分茶盏底部刻印有“供御”或“进琖”字样。

建盏,在窑中孕育,虽其断代百年,但考古人士一直不断的对建盏进行探索。美国人James Plumer 于1935 年通过多方渠道寻访,找到了建窑遗址,成为西方第一个发现建盏来源的人。他采捡许多残碗、垫饼以及带有各种不同样式花纹的残片,经水路将其运回美国后收藏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博物馆。离开中国后,通过撰写论文和演讲,将建窑公之于众,轰动了学术界。1972 年出版了著作《天目瓷考察》。厦门大学于1960年对建窑芦花坪遗址进行了第一次科学发掘,1977 年又与福建省博物馆及建阳市文化馆联合在芦花坪遗址进行了第二次科学发掘,出土大量的黑釉器、青黄釉器及各类窑具等[13]。1989 年至1992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及福建省博物馆联合又先后对源头坑、大路后门、营长墘和庵尾山遗址进行了4 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14]。同时,1999 年,建窑遗址考古发掘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省十大考古发现”。据探查,建窑遗址堆积中包含大量的窑具、瓷器等,形成一座座馒头状的山丘,堆积厚度可达10m~20m,总范围约11-12 万平方米,可分为8 处,映射出建窑曾经的辉煌与鼎盛。

对建盏的功用和品鉴,历代文献多有记载。宋徽宗赵佶对点茶斗茶所用茶盏的色泽、尺寸大小都有详细的论述,他认为建窑茶盏最为适合,并亲自撰写《大观茶论》描述了建盏的功用,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同时把建盏作为御用赐茶的容器,“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赐蔡京饮之”,甚至为建盏写下“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这样的诗句。而宋代书法家蔡襄则从注汤炙盏的角度出发推崇建窑茶盏,著《茶录》称:“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又称:“凡欲点茶,先须熁盏,盏令热,冷则茶不浮。兔毫坯厚,久热,用之适宜。”符合以上条件的吉州窑茶盏在当时也备受人们的推崇[6,15]。

2 建窑黑釉瓷的名称演变

建窑生产的黑釉盏瓷器,又称为“建盏”、“建黑”、“黑建”等,建盏的黑釉是一种分相析晶釉。其分类通常是根据釉的外观形貌特征。宋代文献中最早记录建盏特征的是北宋初年陶谷《清异录》:“闽中造盏,花纹类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宋代祝穆编撰的《方舆胜览》一书中概括性介绍了建盏黑釉分类:“兔毫盏,出瓯宁之水吉。黄鲁直(庭坚)诗曰:‘建安瓷碗鹧鸪斑。’又(蔡襄)君谟《茶录》:‘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然毫色异者,土人谓之毫变盏,其价甚高,且艰得之。”[6,15]从文献记载中可知,宋人仅将建窑黑盏分为毫纹盏和斑点盏。根据古人“拟物”的命名方式,参考野兔毛和鹧鸪鸟斑特征(图1[6,11]),形象的称为兔毫盏和鹧鸪斑盏,形神兼备。兔毫盏根据毫色异变情形又可分为银兔毫、金兔毫、蓝兔毫(图2[16])、灰兔毫、玉兔毫、黄兔毫(图3[16])等毫变盏。鹧鸪斑盏根据其斑点形态又可分为银鹧鸪斑盏(图4[17])、彩鹧鸪斑盏(图5[17])、白鹧鸪斑盏(图6[6])和酱鹧鸪斑盏(图7[18]),等等。

图1 鹧鸪鸟

图2 藤田德次郎藏蓝兔毫盏

图3 宋代建窑黄兔毫盏

图4 静嘉堂藏银鹧鸪斑盏

图5 静嘉堂藏彩鹧鸪斑盏

图6 宋代建窑白鹧鸪斑盏

图7 宋代建窑酱鹧鸪斑盏

由于饮茶文化的盛行,日本人亦钟爱建盏。也许因部分建盏从佛教寺庙林立的浙江天目山流传到日本,在日本又称建窑黑盏为“天目盏”。但在镰仓时代成书的《吃茶往来》、《佛日庵公物目录》书中仅有“建盏”一词,未见“天目”。1336 年玄惠法师所著的《游学往来》书中出现了“青兔毫”、“黄兔毫”、“建盏”、“建州碗”等名称,但仍未见“天目”一词。“天目”一词最早见于应永年间(1394-1437 年)成书的《禅林小哥》:“胡兹盘以建盏居多,有油滴、曜变、建鳖、胡盏、汤盏、幅州盏、天目。”[6,14]从此陆续在各种书籍中出现“天目”,并被广泛使用于各种黑釉瓷器的命名中。对于鹧鸪斑盏,也进行了分类和形象的命名,如银鹧鸪斑盏称为油滴盏、星建盏、银建盏等,彩鹧鸪斑盏称为曜变盏,等等。

3 小结

由上可知,我国古人对建盏的命名更形象、更系统,概括了建盏中毫变盏和鹧鸪斑盏的所有类别,体现出的正是古人对事物认知的智慧,以及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因此,在建盏的交流与论述中,使用古人已有称谓,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有力举措,是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一种方式。

猜你喜欢
兔毫建窑天目
兔毫建盏的鉴赏*
摹古不为终点,出新才有未来
——浅谈天目窑传承与创新,黑与青
陈磊作品
茶之清幽 盏之玄色
浅谈建盏之兔毫盏
浅析地域文化对建盏的影响
ILFE智意扫地机 天目X660
建窑鹧鸪斑种类研究
宋代茶文化影响下的建窑黑釉陶瓷茶具探究
天目药业5次重组均失败仍要重组 公司靠拖欠薪水美化财报“保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