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话“食”说海昏侯

2021-12-02 02:53王仁湘
百科知识 2021年22期
关键词:昌邑刘贺医工

王仁湘

海昏侯墓考古创下秦汉考古史上的多个第一,给人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下面,我们就一起围观海昏侯墓中与食物相关的文物,探寻两千年前的饮食历史与故事。

其实它不是火锅

在海昏侯墓中出土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有一些在那时就已经堪称古董的家什。西周长尾凤鸟纹提梁卣,也许就是刘贺当年的心爱之物,成为他的陪葬品一起埋藏于墓中。

人们还注意到有一件鼎类器,因为它的腹下连铸着一个可能是炭盘的附件,于是被安上了一个现代名称,媒体都直接称之为“火锅”。然而,这种高足鼎并不属于西汉,且在当时并不时兴,其具体时代有待进一步考证。

它的用途也与火锅不同。汉代发现过一些小型火锅器具,都是单人使用的食器,与当时流行的分餐制相适应。可这一高足鼎形体较大,甚至比现今多人共涮的锅还大很多,由此看来,它并不适合抬上那方可以由一位妇人轻举起来的小食案。

笔者推测,这很可能是一件烹饪器具,可称之为“温鼎”:鼎口较小,便于保存食物的温度,再添点炭火,慢慢煎熬,时辰足时味自美。

命悬“医工五禁汤”

刘贺在壮年去世,似乎是因病而逝。其墓中出土了一件漆器,为盘盏之类,器底书写五字——医工五禁汤。简单的五个字,道出了这件漆器的用途,也为我们查考刘贺的身体状态提供了信息。这个盘盏是用于喝汤的,而且它固定盛放医工为刘贺开出的五禁汤。

何为医工? 医工是古时对医生的一个称谓。《黄帝内经》说以医者为工,汉代时设医工长,主管宫廷医药。王侯们有医工伺候,这是一种特殊待遇。在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一个铜盆,口沿和底部有修补痕,口径两处、器壁一处刻有“医工”字样,是王侯们拥有医工的一个证明。海昏侯也应当有这样的待遇,这次出土的带有“医工”字样的漆器也能证实这一点。

五禁汤又是什么汤呢?医工开的汤应当是治病的药汤,食亦疗病,所以它也可以是一款吃食。在《黄帝内经》中便有“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的说法。这样看来,所谓“五禁汤”莫非是五味皆禁的汤药么?如果是,那刘贺病得可真是不轻:五体均有疾患,五味均不得入,这是什么滋味的生活?据《汉书·武五子传》记载,汉宣帝对废黜的刘贺开始还很不放心,曾令当地太守张敞暗中监视,张敞常到刘贺家中探访,将他的情况报告给汉宣帝。得知刘贺二十六七岁时身体萎靡不堪,仪态不端,小眼平鼻,须毛稀疏,言行傻呆,穿短衣大裤,妻儿成群,因偏枯之病致肌肉萎缩,行走不便……汉宣帝这才放心,觉得帝位不可动摇了。

查阅古代医学文献,虽不见五禁汤,却有“三禁汤”。这“三禁汤”古有其名,本为汉代张仲景所创制的小柴胡汤,汤方构成简单,却出奇制胜,所主证候一禁发汗、二禁泻下、三禁催吐,故而得名。如果以这个思路来看五禁汤,那就未必是以上所言的禁五味之汤了。五禁汤究竟是何方剂,仍是一个谜团。

汉造中国酱

耳杯是战国至西汉时流行的餐具之一,它可用于饮酒,也可用于盛食。在汉画宴饮场景中,食案上常常摆满耳杯,杯多盘少,也是一道特别的风景。

刘贺墓中出土不少耳杯,有玉质和铜质的,更多的是漆耳杯,制作都非常精美。一些耳杯上还书写着文字,有的标示所有者姓名,有的标示用途,有的甚至直接写上它盛放什么食物。在出土的耳杯中有一件在底部大书“脯酱”二字,说明它原本是用于盛食料脯酱的。耳杯上脯酱的醬,左写成“酉”,右写作“将”字的右半形状,整字应是繁体“醬”字的省写。

脯酱当然是吃食,那它究竟是什么呢?

脯,即干肉,肉干切碎再入调料腌制成酱,就成了脯酱。脯酱在周代时称“脯醢”,后人理解成是一种佐酒菜。《说文》释酱说:“醢也,从肉、酉。从肉者,醢无不用肉也。酒,以和酱也。”说“酱”字里面有肉有酒,写出了主要原料,这样的解释其实并不太准确。“酉”是器具,指的是酿制的过程,而“将”则点明的是它的要义,指酱的作用。也就是说,酱是“将帅”的角色,它可以让食物的美味更好地发散出来。

在汉代以前,酱可以泛称醯醢,一部分指的是调味料,孔子说“不得其酱不食”,指的就是调味酱。汉代以后,酱成了面酱和豆酱的专称;如果是别的原料作酱,可以加上原料名来命名这种酱,如肉酱、鱼酱之类。刘贺耳杯上写着脯酱,表明这是一碗干肉酱,而不是豆酱之类。

从桓谭《新论》中的一个小故事中也可以看出汉代人对酱的热爱。故事说有个乡下人得到一碗美味酱,心里十分高兴,吃饭时生怕别人要他的酱吃,竟公开在酱碗中先吐了一口唾沫。众人看着心里气不过,于是都向酱碗中擤了一把鼻涕,结果弄得谁也没吃成。这虽然只是一个寓言类的小品,但由此也可以看出汉代人嗜酱是无需怀疑的。汉代人对酱的偏好在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也有体现,他说“张氏以卖酱而隃侈”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酱一定是很美味的,一个人可以因酱的买卖而大发其财,让太史公好生感慨。

脯酱这款吃食,应当是下酒的一款美味,其实后代还一直在享用,这名称也保留了相当长的历史。如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中说:“中盘进橙栗,投掷倾脯酱。” 在现代人的餐桌上也可以见到肉酱,常见的牛肉豆豉应当就是古代脯酱的翻版。

天大食官

刘贺墓中出土的随葬器物,有的标有“食官”字样。如一件漆耳杯,底部有针刻的“食官”二字;在一件青铜鋗的下腹位置,镌刻着“昌邑食官鋗容十升重卅斤昌邑二年造”十六字,包含“食官”二字,而且明确是昌邑食官;还有一件陶鼎上刻有“食官第一”四字。

我们知道,各代宫廷都有食官,负责王室饮食事务。食官虽然文不足以治国、武不足以安邦,但常常被看作是最重要的一类官职,《周礼》将食官统归“天官”之列便是证明。

周官中的天官主要分宰官、食官、衣官和内侍几种,其中宰官为主政之官,食官在天官中的位置仅次于宰官。宫中的食官就是为帝王准备膳食的御厨,他们的工作关乎一国之主的健康乃至性命,重要性不言而喻。汉代以后的“大官”或“太官”,名称正源于天官,都是宫廷食官。各地出土的一些青铜器铭文和陶文中, 常见有“大官”“汤官”“食官”铭,表明秦代始有明确的以“食官”为名的机构设置,汉代及以后各代沿袭。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述,汉设少府置六丞,属官中有太官、汤官、导官,又有胞(同庖)人,均为食官。颜师古注说:太官主膳食,汤官主饼饵,导官主择米,胞人主宰割,分工明确。东汉稍有变化,据《后汉书·百官志》记载:有太官令一人掌御膳,另设左丞主饮食,甘丞主膳具,汤官丞主酒水,果丞主果食。汉代陵园也专设食官,掌晦望时节祭祀,《后汉书·百官志》中有“先帝陵,每陵食官令各一人”的记载。

刘贺墓中出土的青铜鋗铭刻“昌邑食官”,表明昌邑王有食官这个机构设置。但贬作海昏侯的刘贺是否也有食官伺候呢?按照常理,王与侯应当都有食官管理他们的膳食。在江苏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的一座墓主为食官监的陪葬墓中,不仅出土了“食官监印”铜印,还有一件精美的玉枕。可以想见,这汉代的食官真有些不简单呢。

猜你喜欢
昌邑刘贺医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关于医工结合论文的中图分类号标注要求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关于医工结合论文的中图分类号标注要求
怎能说没人知道呢
A Study of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O. Henry’s Novels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谁是对你有情的人
试论海昏侯刘贺墓编钮钟的编列
刘贺
——海昏侯的“Two Faces”(上)
昌邑市不动产登记实现“一窗受理、20分钟办结”
新环境下医工教研室构建的设想
昌邑大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