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好”学生评价模式探微

2021-12-03 02:27杨晓翔黄友芹
江苏教育 2021年44期
关键词:育人家长评价

杨晓翔 黄友芹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溯源于1905年创办的东台县立初级中学。2009年,这所择优录取的品牌老校率先在苏北地区组建教育集团,全纳原东台城区所有公办初中的适龄儿童,全面推进均衡教育。教育集团超大规模办学,学生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如何调整原先针对优质生源的“三好生”评价标准,借助学生评价模式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以关怀为出发点,改革学生评价模式,创新实践“新三好”学生评价模式。

一、“新三好”学生评价模式的内涵

“新三好”学生评价模式的核心内涵是引导学生在学校做“合格·特长”的好学生,在家庭里做“勤俭·孝敬”的好孩子,在社会上做“公德·责任”的好公民。该评价模式以均衡教育的责任观、过程观、公平观和人本观为依据。“均衡”一方面指评价指标要适应不同认知发展水平的学生,评价对象要覆盖全员;另一方面是指评价的维度要多元化,适应学生当前及未来的多样发展。

“新三好”学生评价模式根据学生生活场域的特点,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设计。该评价模式变原来的“重智育”为“聚焦全面发展、突出个性发展”,变原来的“重结果”为“聚焦成长的全过程”,变原来的“重少数”为“聚焦全部的学生”,变原来的“重学校育人”为“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全域育人”。

二、“新三好”学生评价模式的核心内容

(一)构建立体型评价网络

学校构建“互联网+德育模式”,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立体化评价网络,让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区、走向社会。为了留下学生的成长痕迹,学校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自我评价体系”,创新设计了一个记录学生成长评价的“实中希望”App,旨在关注学生的自主积淀、多元涵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App分为“成长脚印”和“学习之窗”两大板块。“成长脚印”下设品德评价、自主学习、体艺特长、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模块;“学习之窗”的内容则包括文化课程、德育课程、健康课程、安全课程、家庭课程等。该系统运用移动端和PC端,让教师、家长和学生都能参与评价,借助信息统计数据,实现评价的自主、多元和科学。这样的评价体系使得评价维度更全面、评价主体更多元,既观照了教育均衡的美好愿景,又落实了“新三好”育人目标。

(二)注重表现性评价过程

无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还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都扩大了学生学业成就的范围。传统的总结性评价无法准确量化这些能力,于是表现性评价应运而生。学校重视表现性评价的价值,在学生的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问题解决等接近真实生活的学习项目中运用表现性评价,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纳入评价视野。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是一份书面的文件、一幅画、一张图表,也可以是视觉的、书面的或口头的展示材料。表现性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知道什么”,更要评价学生“能做什么”。如我们在评价一位学生的音乐素养时,主要看他的音乐表现才能如何,而不仅仅是看他是否知道一些音乐知识。

(三)开拓全员化评价渠道

每一位学生都是学校教育培养的对象,一个都不能少,每一个都很重要。学校建立面向全员的评价渠道。比如,学校举办的“红五月”歌咏比赛、运动会入场式、广播操比赛等大型活动,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参加,让更多的学生走上舞台展示成长的喜悦,探索发展的可能。全员化的评价渠道,不仅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均衡性,让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综合,还丰富了学校德育的层次和深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另外,为践行“一个都不能少”的育人理念,学校尤其关注特殊学生和留守儿童。学校建立“特殊学生电子档案库”和“结对帮扶制度”,精心打造序列化关爱留守儿童的“小红伞精品项目”,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在评价体系内。

(四)创设双向式共育机制

为了实现家校联动,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通过短信平台、校园网络、家长学校、家访,以及定期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指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学会与孩子沟通的艺术,懂得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学校向家长公布相关电子信箱,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齐抓共管、共同提高。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听取家长意见,开设家庭教育大讲堂,开发家长学院教材《关怀养育的力量》,探索“专业化、互动型”家长培训方式,对家庭教育全面实施针对性指导。

三、“新三好”学生评价模式的实践成效

(一)学生评价助推精品育人品牌打造

学校通过开发和实践“新三好”学生评价模式,打造精品学生成长模板。一是创新开发“实中希望”App。学校通过勾画成长路径,定格成长脚印,把符合时代发展的成长评价标准,变成成长的引领与规划,让学生学有所向、行有所规、品有所引、格有所依,帮助学生寻求最优化的发展方向和成长途径。二是生成序列化主题班会校本教材。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把合格公民应有的情志与能力,注入学生的青春。校本教材《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主题班会设计》获江苏省中小学优秀校本教材评比一等奖。三是促进团队共建一体化。学校“迈入青春门”仪式教育获评团省委精品项目,“积分入团”项目在苏北学校率先推广,这些活动有效促进了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开展。学校在江苏省相关现场活动中多次做典型宣讲,校团委多次获“江苏省红旗团委”称号。

在建设休闲度假养生基地方面,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成功创建4个5A级景区,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一部手机游云南”普洱板块如期上线,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增幅连续5年居全省前列。实施文化珍珠链工程,成功举办普洱绿色发展论坛、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民族团结进步论坛等活动,普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狠抓特色小镇建设,汇源小镇、普洱茶小镇规划入选中国“50个最美特色小镇”,8个特色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2018年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普洱进入前10名。

(二)多维评价推动多元育人基地建设

1.新建课程活动基地。

学校成功申报“江苏省首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基地”“江苏省物理教学研究基地”。基地各类场馆建设自成风格,课程活动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了缤纷的社团活动内容和自主探究的硬件设施。

2.优化综合实践基地。

学校优化已有的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的活动安排,利用军事、拓展、园艺、科技小制作等十多个场所,设计了劳动技术、生活技能、科学素养、国防教育、拓展训练、热爱自然等近80项活动,实现了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在社会实践中的相互渗透,让学生在情境中受教育,在体验中悟人生,培塑学生坚强、独立、勇敢、合作的品质,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整合青春援助基地。

学校设有青少年健康援助中心“青苹果乐园”,在整合原有“法治教育基地”场馆的基础上,真正把“青春期健康援助”工作做细、做实、做精彩,被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例如,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有趣地揭开两性间的神秘面纱,让学生了解性生理、心理、伦理和道德教育,掌握一定的性防卫能力,在性本能刚刚苏醒之际,助力其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多元评价创构和谐育人生态

1.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成常态。

学校开设“家庭教育大讲堂”,帮助家长提升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努力打造使其成为全市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知名品牌。学校以开放的心态欢迎家长进入学校,协同育人。家长委员会让普通家长能够实现从简单的配合者、支持者,向学生成长的管理者、决策者的角色转变,使家长在参与学校管理时发挥主导作用。

2.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有项目。

学校的“检校联动护春蕾”项目被省级媒体“江苏检察”在线宣传。同时,学校与东台市检察院深化合作,设“法治副校长”,通过共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点”,筑牢检校共建普法防“线”,拓展法治教育覆盖“面”,打好“一二三四”法治宣传教育“组合拳”(即打磨一套主题精品课程、用好两个法治宣传平台、开展三项系列教育活动、打造四个优质教育阵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业已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3.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出精品。

学校开展的“红领巾寻访”活动作为团队精品活动,在东台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纪念建队70周年大型活动中做典型展示。“文明宣传小天使”活动在区域内也形成一定的影响,学生走进社区,定期更换社区内的文明宣传栏;走上街头,设立“交通文明礼仪岗”“消防安全知识宣传队”“法律知识宣传队”,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得以生长。

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学生的优质均衡发展应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的“新三好”学生评价模式,重视全人、全程、全员、全域育人,让学生回归教育的中心。这一全新的学生评价模式,以“关怀”为出发点,以“未来”为落脚点,契合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为每一位学子修心铸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成长有方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安静而温暖的校园里,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对未来充满希望。

猜你喜欢
育人家长评价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家长请吃药Ⅱ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