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

2021-12-03 02:27鲍俊逸程晋宽
江苏教育 2021年44期
关键词:江苏高质量现代化

鲍俊逸 程晋宽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第一部以“现代化”为标题的顶层政策文件,是教育现代化政策体系的总政策,是实现教育强国的战略安排。[1]作为全国最早提出并探索教育现代化的省份,江苏始终坚持教育强省战略,《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了江苏要在全国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基于江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启示,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开启建设教育发展新征程的号角中,未来的图景已经隐约可以预见。

一、近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阶段与启示

近20年来,江苏教育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先后经历了由点到面的三个发展阶段。教育现代化的江苏经验对进一步推进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1.江苏教育现代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1993—2005年的教育现代化试点探索阶段,以“条件改善”为中心,探索重点为乡镇学校建设和城镇薄弱学校改造,着眼于改善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二是2005—2010年的教育现代化区域推进阶段,以“质量提升”为中心,提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推进重点从校域、乡镇扩展到以县域为单位的基本均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三是2010年至今的教育现代化质量全面提升阶段,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内涵建设”为中心,强调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建设重点由县域拓展到省域,整体性推进教育现代化,坚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加大投入解决更深层次、更根本性的问题。

2.江苏教育现代化的启示。

当前,江苏正处于从世界中上水平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历史新阶段。江苏教育现代化发展经验显示,为了加快建设,满足科技进步、经济转型、人民期待、信息技术和对外开放的社会发展新要求,教育应当发挥其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在发展重点、发展方式、发展要求、发展取向和发展评价上全面转型。由此,得到推进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两点启示。

其一,明确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姿态。省域之上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抓紧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发展的新人,特别要注重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集聚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江苏教育现代化发展使其在全国率先建成“教育强省”,从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到高质量、高水平、高区位的教育现代化。与此同时,教育在推进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也起着龙头与关键作用。

其二,明确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任务。省域之下可以细化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分层落实全学段、全过程、全方位的立德树人机制,分类完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分区推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分级提升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人才引育体系。增强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人工智能对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技术支撑与数据支持。以“一地一案”“一校一策”服务于引领性的目标管理,将教育资源有效配置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环节上。[2]

二、中景: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深化

教育现代化发展是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目标的。我们需要延展“高质量发展”作为整体性的发展理念,以细化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要素,不管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将以中观承上启下,以中景融通远近,以内涵深化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一,确立高品类的战略定位。高品类的战略定位是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导向。类,即类别,类别决定着教育发展的层次。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就是要在高层次上展望高质量学校的未来发展,以卓越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我们要建设的不只是“优质”的学校,更要建设“卓越”的学校。“卓越”意味着在教育战略上立足于构建未来教育的新样态,超前布局,提前谋划,始于当下,更超越现在。

第二,进行高品行的教育治理。高品行的教育治理是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行,不仅是身体力行的服务、雷厉风行的支撑,更是知行合一的引领。高品行的管理团队将是“先行”的政府领导者、“敏行”的学校管理者和“践行”教师的卓越组合。卓越教育的管理团队,不仅要有“好”服务,更要有“强”引领,“以品领行”。

第三,推动高品格的聚生共建。高品格的聚生共建是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格,是人格,更是品格。聚生,即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和管理者亦将在“聚生”的道路上发挥“共建”的主体性。推进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应关注“主体性”和“主体间”的互动性,最终达成“共生、共荣、共享”的共建状态。未来的前瞻性将体现在师生作为主体的高品格上:学生应该走在教师的前面,实现终身学习、能力迁移、认知迭代;教师应该走在学科的前沿,探索未知边界,创造不可知之知;管理者应该走在发展的前列,让“那些没有出现的、不可能出现和不应该出现的事情进入我们的视线范围”[3],引发教育场域的共同思考。

第四,开展高品质的课程教学。高品质的课程教学是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重心。高品质的课程教学效果指标并不只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向未来。课堂教学需要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拓宽教学效能的意涵,以达到真正的高品质课堂。

第五,打造高品位的学校文化。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旋律。学校文化是学校长期发展的内生动力,内潜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内含于学校的办学标准,外显于学校的有形资产,是学校卓越建设厚积薄发的储能。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彰显高质量发展的办学精品,是追求协同创新的文化精品。这种强调协同而不仅仅是参与的实质性文化建设将是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远景: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化

1.以人的现代化为目标驱动发展。

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的现代性不断凸显与增强的过程。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所要关注的教育现代化发展,不仅有技术可以替代人类的部分,更有技术不能替代人类的部分。人的现代化是面向未来可能性的实践,具有技术不可替代的价值,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的。人可以无限接近客观世界,但并不一定能完全穷尽它;人可以无限建构主观世界,但并不一定能完整呈现它。在无限与有限的辩证统一中,我们期待着以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增加人接近无限的可能,以教育的现代化实现和促进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正是人类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在得以生存以及继续存在的演化进程中逐步趋近于美好的。培养一个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是人的本质存在向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向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赋予的使命,最终实现马克思所预期的未来——“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4]。

2.以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开创未来。

一方面,在教育发展的形态上,应以追求教育的普及化为目标,走教育标准化建设之路,注重教育的外延发展,强调以理智的方式推进教育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从而提高发展效率;另一方面,在教育发展的内涵上,应强调教育的现代性,注重主体性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把“发展人的主体性,培育人的技术理性”作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方向。

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之路是问题交叉的,是任务交叠的,是复杂融合的。我们勾勒的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不仅要推动教育理念、教育质量、教育公平的全面发展,更要凸显“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时代使命,成为真正的发展引领者和未来开创者。

猜你喜欢
江苏高质量现代化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数读江苏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数独江苏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数读江苏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