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1-12-03 02:41杨怀忠
教师博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邓稼先爱国爱国主义

杨怀忠

(岷县岷阳初级中学,甘肃 定西 748400)

在初中教育中,德育的落实,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要求做好德育渗透的教育环境下,语文教学和德育的融合,需要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前提

(一)避免说教式德育

在传统教育中,语文教学内的德育渗透更倾向于说教式德育。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青春期的特殊心理,往往容易使其对说教式德育产生抵触心理,不仅影响德育渗透的效果,也影响其学习体验,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在新时期的德育渗透中,教师应结合时代特征、学生心理特征及德育需求,摒弃“说教式”德育,运用新型德育渗透方式和内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环境。

(二)保障渗透的合理性

德育渗透的合理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渗透方式的合理性。渗透方式的合理性,要求教师运用情境创设、活动探究等新型教学方式,将德育渗透内容灵活地融入语文教学内容,贯穿于教学活动中,以此给予学生良好的德育学习体验,维持其德育学习兴趣。其次是渗透内容的合理性。对于中学生而言,其理解能力及对德育的认识能力有限,而要做好德育渗透工作,语文教师就应在全面了解学生德育需求、学习能力等方面后,将严谨、专业的德育理论进行适度转变,以趣味性、形象化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德育内涵。

(三)保障渗透的全面性

德育是优秀品德素养教育的综合,其中蕴含了丰富多样的德育知识,大到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优秀品质,小到孝、敬,甚至是学生在生活中的一件学好人、做好事的小事。在初中阶段,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德育需求较大。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德育渗透中,应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渗透丰富、多样的德育内容,以此保障渗透教学的全面性,为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提供优良环境,落实全面德育,提升德育渗透的效果。

(四)保障渗透的互动性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是一项重要活动。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情及对他们教学活动的看法。因此,在德育渗透教学中,互动性也是教师应充分重视的重点。要做好互动,语文教师不仅要结合语文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问题,做到生生互动、师生探讨,还应鼓励学生发表对德育渗透教学的看法和意见。当代中学生的思维敏捷、创新意识较强,他们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与互联网文化的接触较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对活动的意见,不仅可提升学生在德育渗透中的参与感,也能为教师带来更多有关德育的想法,进而推动德育渗透教学的不断开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结合教材文本,做好爱国主义思想渗透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教材编制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引导学生接触了解不同文学作品,体会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所以对爱国主义的题材也一定有所涉及。作为德育中的一大要点,爱国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在树立爱国意识、爱国思想,并积极落实爱国行为的前提下,才能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因此,教师在德育渗透中,可对教材内的爱国主义文本灵活运用,以拓展内容展示、合理问题设计等手段,引导学生了解爱国事迹、感悟爱国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有效的德育渗透。

例如,在《邓稼先》这篇文章中对“两弹元勋”之一邓稼先的事迹进行了重点描写。在邓稼先积极投身我国核武器研究的过程中,他的言行举止无不表现出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了邓稼先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了实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渗透,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邓稼先的重要事迹、他人对邓稼先的评价等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学生在探究分析中,能清楚得知邓稼先“获得博士学位后即刻回国”“工作至死不懈”等表现均蕴含了其浓浓的爱国情感,也体会到他“爱国便建设祖国”的思想,由此,爱国主义情怀在学生心中扎根。

(二)融入名人事迹,引导学生感悟德育

在德育渗透中,名人能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发学生的模仿心理,能够达到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及思想。语文教材内,无论是文章的主人公还是作者,他们身上均有值得学生学习的优秀品质。在德育渗透中,教师应对该类德育元素进行灵活应用,以背景知识拓展、人物形象分析、渗透问题设计等方式,带领学生学习名人事迹中表现出来的德育思想,形成对学生的德育实践启发,实现有效的德育渗透。

(三)运用情境创设,营造德育渗透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而德育是一种启迪学生心灵、调动学生真情实感的教育。创设情境能让德育更富感染力,它以视觉、听觉冲击,促使学生体会故事所表达的真情实感,进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德育思想,实现有效的德育渗透。在情境创设方面,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优秀人物的照片、德育宣传片或其他有关的影视资料,保障德育渗透效果,为学生营造体会德育的优质环境。

例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作者运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对母亲的形象、事迹进行了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尊敬等思想情感。这是一篇旨在表现母爱的名篇,为了创设感染力更强的德育渗透情境,笔者为学生播放了课文朗诵片段。在音频中,朗诵者富含感情、停顿合理的朗读,仿佛将学生拉进画面中,体会母亲的无私、伟大。而为了升华教学主题,笔者为学生展示了宣扬母爱的纪录片片段。学生在观看后触景生情,联想自己的母亲及生活,进而学会尊重、孝敬母亲。

(四)组织丰富活动,落实德育渗透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锻炼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或人际交往等不同能力,在为学生带来知识实践平台的同时,提高教学趣味性,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德育的开展,最终渗透于实践中,因此在德育渗透中,语文教师可结合教学需求,为学生设计结合德育的实践活动,如阅读讨论会、写作辩论会等,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达到充分渗透德育的目标。

总之,在初中阶段,德育渗透和学科教育同等重要,在落实德育的同时,教师需为学生营造全面发展的成长环境,促使其成为祖国发展所需的综合型人才,为建设祖国、社会发展做贡献。语文教学因其特征,成为渗透德育的有效方式。在德育渗透中,语文教师应首先掌握渗透教育的要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合理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了解不同的德育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道德素养,在保障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邓稼先爱国爱国主义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邓稼先 此身许国 再难许卿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
许鹿希:有一种爱情叫“国家机密”
有些爱,永不褪色